黄宽重:眷恋南宋史——我的学史历程

学术   2024-10-23 18:15   甘肃  

来源: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川大宋史讲谈(19)


黄宽重:眷恋南宋史——我的学史历程



2024年10月18日上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川大宋史讲谈”第19讲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复性书院成功举办。本次讲谈由国际知名宋史学者、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员黄宽重先生主讲,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复生教授主持。与会人员有本学院粟品孝教授、洪丽珠副教授、赵宇副研究员、邹家兴博士、刘益民博士、赵大琳博士和古籍所彭华教授、陈长文副教授、陈希丰副研究员,以及来自四川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师范学院、金堂文管所等单位的老师,还有数十位川大学子也到场聆听。



图为讲坛现场


讲谈伊始,黄先生以自己近日至泸州神臂城遗址和泸县宋墓石刻博物馆的实地考察心得,提醒大家必须重新思考四川在南宋的历史地位,除了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腹地,还有川南、川东(包括重庆),也应加以重视。黄先生指出自己研究南宋史已经超过50年,最初研究南宋史也遭遇了一些阻碍,但是从未想过放弃,他认为南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关键的地位,深刻影响到后世,明清时期许多的历史现象与南宋以来的历史息息相关,随着众多史料的问世,研究南宋历史的基础日渐丰富,以往对北宋的研究重心应尽量和南宋结合,以求完整理解宋代。

接着,黄先生从自己少时出发,将数十年来的求学、学史、治史的历程,特别是南宋史研究的心得体会娓娓道来。黄先生出身贫寒,有赖家中兄姐早早步入社会,他才能继续学业,这段经历奠定了他理解传统中国家庭、家族和科举等的基础。他幼时酷爱从书店租借历史演义小说,上高中时,关心社会时事,甚至有改造社会的想法,曾参加台湾的一个学生组织“中国青年自觉运动推行会”,一度做到宜兰分会的会长。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他也花费时间去做一些劳力兼差,对课业一度忽略,到了高三才开始加倍用功,他自嘲因此没能考上台大。当时他的国文老师对于学生的写作训练,有其独到之处,对他后来从事史学研究的兴趣和表述上都有直接的助益。

黄先生考上台湾中兴大学后,“中研院”近史所的李毓澍先生为了让他能专心学习,聘用黄先生当助理,减轻了经济压力,也使他得以看到当时外界无法阅览的书籍档案。而黄先生开始南宋史的学习和研究,则受孙克宽教授的影响最大,孙先生当时教导学生如何善用文集材料,可谓走在风气之先,他对学生报告的批改非常仔细,黄先生自认终生受益,他大学时写了一篇关于宋元襄樊战争的习作,经过孙先生指导后,刊登在《大陆杂志》,这对一个大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也对他后来报考台大研究所有明显的帮助。

在台大的研究生阶段,黄先生跟随陶晋生和王德毅两位教授学习,王老师娴熟史料,对学生的报告连标点都会加以订正。陶老师受西方学术训练,对文章思考逻辑、结构概念能提出意见,黄先生自认这是他幸运的地方。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经历,就是博士生阶段,参加《食货》月刊的讨论会,当时一群人各自写作、相互评论,弥补许多不足,这是黄先生学术生涯中最愉快的时光。而负责《食货》月刊的编务,前后大约有十四年,这个过程使他得到更为全面的历练,也为之后创办《新史学》奠定了基础。

黄先生的硕士学位论文以《晚宋朝臣对国是的争议》为题,讨论理宗时代的和战、流民和边防问题,之后又研究抗金义军,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修订后以《南宋时代抗金的义军》为名出版。

1979年黄先生进入史语所工作,在服完兵役之后的1982年,利用一整年的时间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本想做人名索引,刚看完时日本梅原郁教授的《人名索引》便出版了,但他也得以发现梅原郁教授《索引》中的缺失,写了一篇书评补充,黄先生的兴趣就从南宋最晚期,上溯到南宋初期,这是那一年通读《要录》的主要收获。


图为讲坛现场
黄先生也提到他求学时认识的韩国好友金渭显,在服完兵役后他开始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当年发表的关于南宋与高丽关系的论文,受到学界重视,张存武先生就推荐黄先生去韩国的翰林大学作短期访问,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出国。他也在这个机缘下,为金渭显所编的《高丽史中中韩关系史料汇编》写作评介,使他对宋丽关系史产生更多探索的兴趣。后来在刘子健先生的鼓励下,黄先生赴美研学,随后陆续往来于中国大陆、香港地区、日本、美国等地交流,不断扩大自己的国际视野,精进自己的学术水平。

黄先生自述人生最大的打击之一发生在2004年,被查出罹患肝癌,这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与生活方式,在医生的协助下,他乐观向上,更为健康自律的生活。因为身心方面的管理良好,他的研究工作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更多的推进。在南宋地方武力、基层社会、艺文与政治活动,以及中低阶官僚如孙应时、刘宰等人物方面,都有丰硕的研究成果。也提出一些新的议题,如南宋的“嘉定现象”、南宋政治史研究的“三重视角”等,期望推动学界更为细致地研究南宋史。

黄先生自认对科技一窍不通,但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的古籍数位化的推动,和他密切相关。他还与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哈佛大学包弼德教授共同推动了CBDB等数据库的研发和应用。至此,黄先生也同时提醒在场的年轻学子,史料数位化的进展日新月异,给了学者莫大的研究方便,但基本功还是不可偏废,应研读基本史料,才能真正掌握与运用好新工具。所以至今他本人都还在组织读书班,带领年轻学者、学生扎实地阅读基本典籍。

讲谈最后,黄先生诚挚地回答师生们的各种疑问。有老师请教黄先生如何看待“唐宋变革”“两宋变革”“宋元变革”等理论,黄先生认为这些理论都有价值,但具体内容仍需深化,也特别提醒:宏大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但并非一定要遵循。有学生提问台湾对于中华文明的特殊性是否是黄先生研究南宋史的动机?黄先生回答说,有些问题是在阅读文献中感悟,另一些则是受到特定历史现象的启发。还有学生提问南宋路府州县一级的地方武力的机构如何管理?南宋四川的地方武力有没有效仿北宋强干弱枝的方式?黄先生认为南宋地方武力与当时边防机制的军队有所不同,与地方势力关系错综复杂,学者应从不同角度仔细分辨,在相对零碎的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

黄先生学术经历丰富,治学勤勉,为人平易,对南宋史的研究持久而深入,贡献卓著,至今仍眷恋不已。在本次讲谈中,黄先生把自己研治南宋史的历程、方法、情怀和盘托出,给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图为讲谈后大家合影留念



撰稿人:罗参峰

修改审定人:粟品孝、洪丽珠

责任编辑:文浩

审核:尹航



历史学研究通讯
历史学研究通讯:第一时间分享历史学资讯,服务于高校科研工作者、硕博群体和历史爱好者。主要致力于推送关于中国史侧重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学术资讯、研究动态、人文地理、逸闻趣事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