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2日,火星日报第189期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通过实验确认了火星上“蜘蛛”状地质结构的形成机制。这些蜘蛛形地貌最早于2003年通过火星轨道器被发现,位于火星南半球,延伸超过一公里,呈现出成百上千条分支。
主流理论认为这些地貌由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形成,而干冰在地球上不会自然存在。
JPL的团队在实验室中模拟了火星极地的低温和低压环境,首次成功重现了这些“蜘蛛”的形成过程。
根据基弗模型( Kieffer model),阳光加热火星表面土壤,导致覆盖在其上的干冰升华为气体(而不是先变成液体),气体压力增大后干冰层破裂,气体溢出,喷射出土壤中的尘土和沙子,又落回火星表面,最终形成蜘蛛状的痕迹。
JPL实验人员通过使用液氮冷却设备和加热装置,成功模拟了火星条件,并在多次尝试后最终产生了预期的二氧化碳气体喷射现象,证明了这一过程的有效性。这一突破令研究人员非常兴奋,他们表示,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火星的地质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