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小程序收听音频
几十秒视频,配上一段伤感的文案,轻轻松松就可以俘获观众的同情心,导致部分不明真相的网友通过购买商品表达内心的关怀.......
当下,部分“自媒体”利用大众的猎奇心理,将短视频炒作视为流量“密码”,通过虚假人设、摆拍、造假短视频圈粉涨粉,形成一套完整的“博眼球、赚流量”的内容生产利益链条,最终达到流量变现的目的。其中还有一部分人,不惜捏造事实、愚弄公众,直至触犯法律红线。
“父母双亡,自己只能辍学在家照顾弟弟妹妹,每天吃的是土豆。因生活拮据,所以靠拍摄短视频赚取一些额外收入……”2018年起,一位以“凉山孟阳”为名的年轻女孩在网络平台迅速走红,凭借“大山孤苦女孩”形象,她的“悲惨”遭遇感动了众多善良的网友,短短几年时间,成为拥有380多万粉丝的网红主播。
然而,悲惨的人设、破败的居住环境,甚至采摘“土特产”的画面,都只是一场场摆拍骗局。随着当地警方的深入侦查,一条从前端打造人设、孵化网红,到中端内容编撰、剧情拍摄、电商运营,再到后端农产品供应,流量变现的制假售假灰色产业链浮出水面。唐某等人注册公司,雇佣郭某等人,通过话术、剧本摆拍贫困悲惨身世短视频、打造虚假人设,包装孵化旗下“凉山孟阳”“凉山阿泽”等网红主播。以“助农”为噱头,低价购入非凉山农副产品,贴上“大凉山”商品属性,直播带货假冒大凉山原生态农特产品,诱导消费者购买,销售额超3000万元,非法牟利超1000万元。
2024年3月,四川凉山昭觉县人民法院对“凉山孟阳”“凉山阿泽”案一审宣判,该公司负责人唐某、“凉山孟阳”和“凉山阿泽”等8人因虚假广告罪被判处9个月至1年2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虽然有前车之鉴,但为了吸引流量,类似这种无底线的摆拍仍层出不穷。比如“小学生巴黎丢寒假作业”“女子挺5个月孕肚征婚”“喂住院婆婆吃泡面虐待婆婆”等。不少网友感慨:前脚还因视频内容或悲或喜,后脚就看到警方发布澄清公告,几度反转。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遏制“自媒体”摆拍造假等行为,2024年4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重点聚焦“自媒体”无底线造热点蹭热点,制造以假乱真、虚实混杂的“信息陷阱”等突出问题。
芜湖市委网信办提醒广大自媒体,要通过精心创作高质量的内容来获取流量,绝不能漠视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扰乱公共秩序,更不能为了追求流量不择手段、丧失底线。这种无底线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网络环境的健康,也违背了自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芜湖市委网信办也呼吁广大网民,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应当培养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保持理性思考和谨慎判断。对于未经证实、可能引发误解或误导的短视频,要做到不点赞、不转发,避免不实信息在网络上扩散。
主办单位 | 芜湖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