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大连地区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学术   2024-10-17 15:45   辽宁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响应《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关于“创新古籍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的部署,10月15日,“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大连地区启动仪式暨“珍贵古籍文献校园巡展”在大连大学举办。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大连大学党委书记王晋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霍燕,市文旅局副局长刘磊,大连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大连图书馆馆长、大连市古籍保护中心主任辛欣,大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清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研究馆员郑小悠出席活动,大连地区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领导及大连大学相关专业师生300余人参加活动


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致辞中强调,古籍保护是一项长久事业,需要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自2007年国家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培训基地、传习所、高等院校”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丰硕成果,积累宝贵经验。大连市古籍保护中心多年来稳步推进本地区古籍文献的发掘抢救、普查登记、科学修复、人才培养、整理出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连图书馆长期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创办白云书院,打造白云系列文化品牌,提升市民修养,延续城市文脉,为广大青少年塑造文化自信自觉打下重要基础。2020年,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获评国家首个“中华经典传习所”。大连图书馆坚持多方开拓、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创造性工作思路,在全国图书馆界、古籍界堪称翘楚,值得业界同仁学习。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霍燕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她在发言中指出,大连图书馆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更被誉为“中国古籍重库”,近年来在古籍修复、数字化、整理与研究以及服务公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市委宣传部一直高度重视古籍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在大连奋力谱写文化强市新篇章中熠熠生辉。

大连图书馆馆长、大连市古籍保护中心主任辛欣介绍,大连地区古籍藏量丰富、种类繁多,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高校图书馆等多有存藏,以清代古籍文献为主体,亦不乏堪称“汉字源头”和“文化根脉”的甲骨以及宋元明时期的珍椠善本。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古籍保护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古籍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古籍普查登记有序进展,古籍普查平台全面运行,专职人员培训、古籍数字化逐步推进,珍贵古籍影印出版和研究与利用等方面亦取得了丰硕成果,有150部古籍及2305片殷墟安阳小屯甲骨文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量和品种居于副省级城市之首,彰显出城市的文化底蕴。因古籍保护工作业绩突出,大连图书馆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更是全国首个同时拥有“中华经典传习所”和“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传习所”称号的图书馆


大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清表示,做好新时代古籍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肩负的重要责任。大连大学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与大连市业界同仁优势互补、融合创新,进一步发挥学校文化资源优势,宣传推广古籍保护理念;推进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传承创新古籍修复技艺;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古籍保护技能。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大连地区的古籍保护工作历史上薪火相传,至今弦歌不辍,未来任重道远。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和大连地区各古籍存藏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大连地区古籍保护工作将继续开拓新局面、踏上新高度,积极为国家古籍保护工作培养后备力量,推动新时代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启动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一起参观了“芸台异珍——大连图书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之少数民族文字藏书系列展”,该展览悉数展出了大连图书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7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其中满文古籍16部、多文种文字古籍1部。









重磅讲座








张志清副馆长作册府千华——中华古籍的保护与传承重磅讲座。他系统阐述了古籍和古籍保护的概念,古籍是写印于1912年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其中具有珍贵文物性、历史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的古籍又被称为善本。国家珍贵古籍就是从一级和二级古籍中遴选的、登载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上的珍贵古籍。目前,国务院已颁布了6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登载国家珍贵古籍13026部,他还现场展示了敦煌遗书《老子道德经义疏》、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史记》、宋刻本《荀子》、蒙古定宗四年平阳晦明轩张宅刻《重修政和经史政类备用本草》、宋蜀刻十一行本《李太白文集》、宋廖莹中世綵堂刻本《昌黎先生集》、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明嘉靖间内府写本《明解增和千家诗》、明胡正言餖版拱花套印《十竹斋笺谱》、清康熙间王概等五色套印本《芥子园画传》、清咸同间升平署彩绘本《庆赏升平》、明彩绘本《明代疆域图》、北宋拓本《神策军碑》、明嘉靖间内府朱墨写本《永乐大典》零册、清乾隆内府写本文津阁《四库全书》等多部国家图书馆藏国家珍贵古籍的影印图片。古籍保护就是以古籍为对象,研究造成其损坏的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延长其寿命,再造其生命,活化其内容,传承其思想的行为。纸张是古籍的主要载体,各种因素造成的物理性损坏和载体变质(劣化)是影响古籍保护传承的主要因素,古籍保护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要根据文献纸张的特性和强度采取合适的维护与修复方法。张志清副馆长提到,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秦皇焚书、安史之乱、靖康之乱、乾隆禁毁、抗战损毁等数次书厄,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历代都有仁人志士甘于寂寞,整理文献;苦心孤诣,传承典籍;大难临头,保护抗争;保护修复,延续文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和人民政府为古籍保护传承利用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建立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今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前身)、教育部成立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文化部成立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重新建立起公藏古籍的庞大体系;另外,还得到了诸多私藏家的大力支持,从海外和民间征集了大量珍贵典籍。2007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办发〔2006〕24号),对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正式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这标志着我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和世书集,盛世书修。当今时代是历史上第一个可以完整保存、全面保护、深入挖掘、合理利用中华文化典籍遗产的时代,张志清副馆长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古籍保护与传承的伟大事业中来,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


大连图书馆
借阅信息查询、资讯、讲座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