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鲁迅路分馆邀请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万瑞杰老师,为读者们作“‘刀笔’相容话甲骨”专题讲座。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主要指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的一种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以刀笔相融的形式完成的,因此也成为了后世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先声”。2017年10月,甲骨文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万老师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甲骨文的形、音、义。他以“目、民、骨、闻”等19个甲骨文文字为例,展示每个字在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不同书写体上的演变过程,揭示了甲骨文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讲座尾声,万老师从悬挂在教室后面的“遇见最美图书馆”条幅获得灵感,为读者们现场用甲骨文书写了“美哉甲骨”四个大字。万老师把晦涩难懂的甲骨文解说得妙趣横生,读者通过识字、通读辞例,对甲骨文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