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仅有的三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尤以《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带有明显的巴洛克时代曲风—华丽、典雅、精巧,形式上巴赫借鉴了维瓦尔第的“快-慢-快”三乐章协奏曲布局,但对双小提琴的使用却带有鲜明的巴赫个人风格。
双小提琴协奏曲是自巴洛克时代以来不少名作曲家都写过的体裁。由于有两把小提琴担任主要旋律的演奏,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两把小提琴比一把小提琴有更宽广的旋律空间,又不能让它们彼此冲突或者彼此掩盖,就成了作曲家的难题,所以双小提琴协奏曲比一般的小提琴协奏曲要难写得多。
自浪漫主义时期之后,写这种体裁的作曲家几乎已经绝迹,不知道是作曲风格演变还是作曲家能力的原因。而传世的所有双小提琴协奏曲中,巴赫的这一首是流传最广、演奏得最多、最受欢迎的一首,大约作于1717至1723年间,是巴洛克对位法技巧音乐的代表作,由三部分组成。
这首作品中两把小提琴交替上位,宛如对手戏,层次分明,乐理视觉感极好,其手法重在突出主奏的演奏技巧和伴奏的华丽装饰音,第一&第二小提琴随着乐曲演进轮换主奏位,深刻体现了巴洛克音乐富于装饰的风格和富有数学美感的精致乐曲结构。
在所有诠释此曲的录音版本中,“当代帕格尼尼”阿卡多与“小提琴女神”穆特合体演录的版本深受推崇。
灌录于1982年,从专辑封面可见,当时的穆特很年轻,也才20岁,但是面对阿卡多这样经验老到的名家,却没有丝毫胆怯,充分展现她的演奏天赋和音乐才华,与阿卡多的合奏展现特别听感。
于此,穆特的演奏是克制的,没有过多地展现炫技技巧,而是完整呈现巴赫的音乐性,节奏完美,既不会太快也不会太慢,两位演奏家都以惊人的准确性、轻松、欢乐和清晰的音调演奏,英国室内乐团也像往常一样精湛协奏。此外,专辑还收录巴赫《第一&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
《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BWV1041,大约作于1717-1723年间,是巴赫写给他自己的,同时也是其作品中比较少有的激情之作(特别是第三乐章)。
当时由于古典派的协奏曲形式尚未确立,合奏协奏曲正极盛一时,所以保留有浓厚意大利作曲家的协奏曲风格,但比较接近于现代协奏曲;在形式上也都采用与维瓦尔第协奏曲完全相同的“快-慢-快”三乐章形式,伴奏方面采用的是弦乐合奏与低音乐器。
全曲给予听众一种“意大利式甜美”的感觉,但从中仍可感受到巴赫复调音乐的精致巧妙的手法,显示出巴赫严肃的一面。
《E大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
《E大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BWV1042,则是巴赫小提琴协奏曲中最常演奏、最受欢迎的一首,乐队配置为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一把以及古钢琴。
第一乐章:快板,为平衡的ABA三段曲式,对比性的中间部分发展了叠句片段,第三段则是第一段的反复;第二乐章:慢板,独奏小提琴奏出纤细高雅而又富有表情的旋律;第三乐章:非常快的快板,采用的是法国芭蕾回旋曲与意大利复奏形式的复合形态。
巴赫这两首小提琴协奏曲一直是小提琴演奏家们最喜欢的作品,对于任何想证明自己掌握了古典演奏技巧和风格的演奏家来说都是试金石。
这份录音曾得到《企鹅唱片指南》给予:“数位录音饱满,演奏温暖且出色”的高阶评价。整个过程,阿卡多演奏与指挥齐头并进。
英国室内乐团(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作为超一流的演奏团,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劳伦斯·伦纳德(Lawrence Leonard)和阿诺德·戈德斯布鲁(Arnold Goldsbrough)创立的葛兹布罗管弦乐团,1960年改成现名。
乐团每位成员都有着完美的技术诠释和卓越的音乐水准,于此,完美音阶的回响,流畅和谐的演奏,与穆特、阿卡多的合作能带给听者至高无上的音乐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