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没有围墙的“享老院” !余姚着力提升山区养老服务质效

政务   2024-11-07 14:07   浙江  

  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生活,是全社会关注的民生大事。在“银发浪潮”下,余姚要如何满足群众日益精细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又该如何补齐山区养老服务短板,实现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公平可及?

节假日,志愿者上门慰问山区孤寡老人

近年来,我市盘活山区闲置农房、劳动力和自然生态资源,开展互助养老、集中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并通过数智服务平台提升养老安全管理能力,全力补齐山区养老资金、服务、安全等短板,全域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供需双侧相衔接的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年均服务老年人5万人次。



发展特色助养模式 补足山区养老资金来源短板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市山区5个乡镇(梁弄镇、大岚镇、四明山镇、鹿亭乡、大隐镇)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约2.33万人,占山区常住人口的45.33%,鹿亭乡、大岚镇已超70%,山区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据悉,山区绝大多数老人每月收入仅几百元,而每月的吃穿用度与基础医护服务支出则需要千余元。

志愿者正在为老人缝被子

 “在这里工作跟去山上把竹梢搬到家里做竹扫帚比起来可干净、轻松多了,收入也比以前更高,还能和年轻人交流,生活也不孤独了……”72岁的保洁人员朱月芳是鹿亭乡上庄村人,约两年前入职鹿山亭民宿,从事保洁工作,每月工资收入超3000元。年逾七旬有了第一份“领薪水”的工作,朱月芳感到很高兴,直言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老两口生活更有保障了。

  像朱月芳一样,入职鹿山亭民宿的山区老人还有5人。他们的年龄都超过了65岁,各自发挥所长,或做厨房帮工、或做保洁、或做小工,纷纷在“家门口”实现了“再就业”。

  “在我们民宿上班的老人,下班后还会抽空在家做农活,其实相当于额外增加了一份挺不错的收入。”鹿山亭民宿店相关负责人坦言,山区老人的到来也缓解了他们的招工难问题,帮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人成本。

  聘请山区老人的民宿还有不少。树蛙部落、香泉湾度假山庄等山区特色民宿,在政府的鼓励下,推出农家菜烹饪、房间清洁、洗碗刷碟等工作岗位清单,聘请了本地超20位低龄老人,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再就业”。

  此外,山区老人还可以通过售卖自制的农产品获取收入。鹿亭农合联村级服务社在山区景点、民宿等公共区域设置了“富农专柜”,将各村老人自制的番薯粉丝、笋干、油焖笋等农产品以伴手礼形式,集中寄放、展示、出售,并定期通过“共富直播间”等线上平台,帮助老人网上销售农产品。去年,鹿亭农合联村级服务社通过线上线下共帮助老人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约220万元,线上顺丰快递单数突破6000单。

  除了以劳助养,我市还大力推行以房助养等养老新模式。以山区鹿亭乡为试点,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对闲置农房进行统一收储后整体租赁给民宿投资者和返乡创业人员,房屋租金用于购买养老服务和日常开销,实现“以房助养”。截至目前,以房养老模式成功吸引鹿山亭民宿、长丘田民宿等投资者,累计完成15处闲置农房流转交易,平均租金为每间2000元/年。



建严密服务网络 补足山区养老服务供给短板

  与三五好友同住,一起吃饭、一起游玩、一起轻松自在地谈天说地,这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理想中的老年生活。鹿亭乡高山村村民已经早早将这“向往中的生活”转化为了现实。

  高山村互助颐养小院就在村委会办公楼附近,走进大门,右手边有一整排白墙红瓦的屋舍,里面除了8个房间、16张床铺,还有厕所、淋浴间、客厅、餐厅、厨房等。几名老人坐在廊下长椅上,或聊天、或静坐,不时拿起身旁的水杯递到嘴边喝上一口。大门正前方是一大片空地,中间位置安装着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械,边上有一排绿化带和两间稍小些的屋舍,那是村卫生室。

  “我们村自开始运营互助颐养小院和老村卫生室以来,前者翻新过,后者我们今年进行了新建,希望通过改造环境设施,让老人们就近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村委会委员赵佰松介绍,高山村如今有常住居民145人,其中95%以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现互助颐养小院中住着9位老人,年龄最小的68岁,最大的91岁,“他们都是60岁以上、独居且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村里聘请了一名低龄老人负责烧一日三餐,我们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常常过来看看,跟老人们聊聊天。”

山区老人在互助颐养小院吃饭

  “晒太阳可以从早上6点一直到下午5点,住在这里每天快活似神仙!我们本来就是几十年的老邻居,彼此很熟悉、空话讲得拢,住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待不住了就出门、在村子里转转,饭点回来,有现成的三菜一汤可以吃,再好也没有了!”史菊美老人用“舒服”“惬意”等词汇概括住在互助颐养小院的日子。

  这是我市创建互助颐养小院,探索养老难题新解法的一个缩影。

  目前,除了高山村,鹿亭乡石潭村、高岩村也建有互助颐养小院,老人们每月仅需几百元,就能彻底解决食宿问题。

  为进一步优化山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强化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市民政局今年起着力推广互助颐养小院建设,通过创建以村为依托、家庭为核心、互助服务为导向的山区特色养老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山区老人就近就地就便的养老需求。

  目前互助颐养小院设施改扩建项目共涉及陆埠镇、梁弄镇、大岚镇、四明山镇、鹿亭乡五个山区乡镇,其中鹿亭乡龙溪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梁弄镇岭头村居家养老服务站两个点位将作为今年扩建单位先行建设,打造示范样板。目前,两个点位的设计方案均已初步形成。

  此外,为回应老年人日常需求,我市还组建了多元服务队伍,引入优质养老服务品牌组建常驻专业养老服务团队,提供助餐、助浴、理发、卫生保洁等服务。发动山区党员和镇村干部成立志愿服务队伍,与困难老人结对进行点对点帮扶。截至目前,常驻团队有专业养老服务人员55人,志愿服务队伍有志愿人员78人。



构建多元养老体系 全面提升山区养老服务质效

  山区地广人稀,养老服务面临半径长、成本高、人员少等难题。

  对此,我市出台规范特困供养机构管理实施方案,根据就近就便、相对集中、“一域一院”的原则,分片确定硬件基础设施好、管理规范的特困供养机构为集中供养点(定点机构),将全市21个特困供养机构撤并至7个集中供养点,以满足城乡特困人员照料护理需求。

  截至目前,陆埠镇、马渚镇特困集中供养定点机构已完成撤并改造;泗门镇特困集中供养定点机构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改造工作。来自陆埠镇、大隐镇等姚东地区及牟山镇等部分姚西北地区163位特困老人,纷纷“乔迁新居”。

  “我们增加了护理员数量,添置了适老化设施、康复设备以及休闲娱乐设施,并精心布置每个房间,准备好新的床上用品、洗漱用品和家居服,还配备了便捷的服务呼叫系统,力求让每名入住的老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陆埠镇特困集中供养定点机构相关负责人张榆丹说。

干净整洁的特困集中供养定点机构

所有定点供养机构都将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普惠”作用,按照“精细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发展思路,推进养老服务内容向健身康复、生活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转变,提升特困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

  对于独居的山区老人,我市着力推出并不断升级智慧养老“一键探视”探访关爱系统,通过安装智能门磁、视频系统等物联设备,提供15小时无开门记录自动预警、重点数据集成监管等服务,由家属、志愿者、村干部等“一对一”结对人员对独居老人进行实时动态远程探视。

  “我们会定期通过智能设备,远程探视老人居家情况。”大岚镇后朱村的岚山暖巢服务队队员朱海云介绍,该队共有队员23人,每周对当地山区老人开展两次定期走访,还会择期开展不定期走访,免费为他们测量血压、血糖等。平时遇到老人突发疾病无人送医等特殊情况,“随时待命”的队员会立即伸出援手。每逢节假日,队员们总会联合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慰问、援助等活动;每到换季时分,队员们会上门为老人更换、清洗床上用品。

  除了高频探视,我市还全面打造了安全监管平台,对机构养老安全做到“一屏查看”。将山区养老服务机构纳入“姚安宝”智慧监管系统,由监管平台对消防、建筑、食品、医疗等安全隐患进行安全监测和自动赋分,根据评分结果对应采取定期复查、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等措施。系统上线以来,安全事故发生率保持为零。

  此外,我市积极打造应急呼叫平台,以实现居家养老需求“一键响应”。山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及60周岁以上患病老人都免费配置了“一键通”电话机,同时,老人的基本信息、病史等数据也已录入市级公共服务平台,一旦老人有需求的时候,只需按下话机上的特大红色按钮,市级平台就能接收到老人的求助信息,并进行统一调度,为老人提供安全援助、医疗救助、助老助残等24小时服务。


大家还在看




1.周末约起来!四明山千里登山步道全面建成

2.“智能+节能” “线下+线上”!多家企业携新品亮相塑博会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胡张远

编辑、一审:童威楠

二审:杨月云、刘文治

三审:高嘉鸣、杨力


余姚发布
阳明故里 智汇余姚!这里为您发布权威声音、解读民生政策、传播热点资讯、感知美好活力,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提供最亲最新最真的舆论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