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市科技局看高质量发展之二:“人才活水”澎湃涌动 “创新之河”奔腾不息

政务   2024-11-13 11:08   浙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如何吸引和留住行业精英,让高层次人才扎根,对于一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乃至一座城市的活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我市,正有着这样一个群英荟萃的地方——宁波阳明工业研究院


阳明工研院

2013年,国家海外人才计划专家姚力军带领创业团队牵头组建了阳明工研院,致力于成为半导体行业产业化和人才培养的高效创新平台。十一年,不负初心,阳明工研院始终在科技创新的大道上砥砺前行,截至目前已孵化培育了17家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全部成长为规上企业,其中4家还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是一个产业化培育机构,是集产业、研发、创业、人才于一体的四维基地。”阳明工研院执行院长崔鋆娓娓道来,“我们的整个产业布局以江丰电子的靶材为核心,纵向垂直产业链,往上游发展出超高纯度金属,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横向扩大到半导体装备及关键零部件,新材料及高端应用材料,高端医疗装备及器材,智能装备以及控制系统,还有第三代半导体,覆铜陶瓷及基板,碳化硅外延片等,打造了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工作人员展示润平电子生产的超精密抛光头

今年,阳明工研院成功申报宁波市第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崔鋆介绍,“概念验证中心是一种旨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商业化的新型科创载体,这样的模式更有利于人才的加速聚集。”

“所有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力量。”崔鋆表示,阳明工研院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一方面大力引进海内外相关行业顶尖人才,另一方面着力培养本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形成了技术实力雄厚、学科结构合理、梯队完整的人才团队,建立了以“国家引才计划”专家、博士、硕士等各层次人员组成的技术研发队伍,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阳明工研院这片孕育创新的丰饶之地,因人才的云集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半导体产业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科创生态圈如同磁铁一般,吸引着更多英才,创业创新的氛围近悦远来,激励着每一位人才。在这股激情的推动下,人才的潜力正被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

沿着惠宏业团队在余姚发展的坚实步伐,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在阳明工研院这片沃土之上,人才的力量如何成为企业发展的引擎,驱动着整个产业不断向前迈进。

今年9月,由惠宏业创立的宁波平恒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半导体芯片制造用CMP抛光液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专注于四大核心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多晶硅抛光液、氧化物抛光液、金属钨抛光液以及氧化铈抛光液。尤为重要的是,多晶硅抛光液实现了从抛光颗粒到最终产品全链路100%的国产化,这对保障我国半导体材料产业链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时间回溯到2017年8月,在姚力军的招引下,惠宏业来到余姚,正式加入江丰电子,尔后又独立掌舵润平电子,引领润平电子迈向新的发展阶段。2021年,惠宏业创立了专业研发生产抛光液的平恒电子,开启新征程。

“不管是在来姚之初的起步阶段,还是在如今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人才补贴等一系列政策,都让我感受到了这里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惠宏业说,“科技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才,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目前,润平电子与上海交通大学、宁波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并与甬江实验室携手攻克相关科研难题。

作为一家专注CMP抛光材料的科技型企业,润平电子在阳明工研院深耕7年,团队的研发投入近2亿元,研发人员达50多名。公司获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余姚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称号,抛光液项目入选宁波市“2022年甬江人才计划”和余姚市“2021年姚江英才计划”,彰显了润平电子在高科技领域的强劲实力。

润平电子生产现场

润平电子与阳明工研院的卓越实践,鲜明地印证了“以才聚才”“以业汇智”所迸发出的磅礴动能。这种动能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还形成了人才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生态,在四明大地上持续点燃并激荡着创新的璀璨火花。

近年来,我市高端人才集聚效应逐步释放,市科技局不断健全完善“引、用、育、服”紧密衔接的工作体系,形成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双促进”的局面。“姚江英才”计划自2013年实施以来,共受理318个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申报,共计234个项目通过评审。“姚江英才”计划在2017年增加最高500万元的发展奖励后,又在2022年新增第5个500万元的股权投资,并对特别优秀项目的支持额度提高到“5个1000万”,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支持人才项目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市上级人才申报数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市科技局优化上级人才项目指导推荐,与市委人才办紧密配合,提前排摸上级人才项目,推荐申报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25个、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个、甬江人才工程14项。除继续深入实施“姚江英才”人才引育工程,市科技局还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加快阳明学院、浙江万里学院余姚创新研究院建设,推动培养与本市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基础研究人才和应用研究人才。市科技局持续推进浙大机器人研究院建设为标杆型新型研发机构及创新创业基地。实施“科技副总”制度、博士团队进企业等系列创新举措,探索推进企业牵头建设科教产共同体,人才“富矿”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迭代实施‘姚江英才’计划,建立健全海外科技人才引进保障支持机制。推动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建立健全人才发现与引进机制,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挂职、项目合作等柔性方式,促进高水平科技人才共享,进一步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领军人才。”市科技局局长苏瑜表示。


大家还在看





1.秋冬季高发!出现这一症状应排查腺病毒

2.收藏!2025年放假安排(日历版)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沈彦汝 

图片由相关企业提供

编辑、一审:童威楠

二审:杨月云、刘文治

三审:高嘉鸣、杨力

余姚发布
阳明故里 智汇余姚!这里为您发布权威声音、解读民生政策、传播热点资讯、感知美好活力,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提供最亲最新最真的舆论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