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抓短板、促服务、争创新” 擦亮农村养老幸福底色

文摘   2024-11-26 17:33   青海  
  近年来,海东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兜底性、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建设的重大要求,聚焦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薄弱、养老服务水平不高、养老服务形式单一等突出问题,立足海东实际,在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上想办法、出举措、抓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擦亮了海东农村地区老年人幸福底色。
  抓短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争取1.7亿元用于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有效解决了部分养老设施基础薄弱、运转不畅等问题,累计投资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592处,46个村设立具备助餐及日间活动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点(站);积极争取资金,为村级互助幸福院提档升级配备了设施设备;投入资金477万元,完成农村地区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000户;全面开展农村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35家农村互助幸福院评定达到二星级,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促服务,强化能力水平建设。根据农村地区经济状况和老年人生活特点,采用互助幸福院“互助养老(集中服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模式,按照“集体建院、集中活动、互助服务、自我管理”的原则,坚持将农村互助幸福院与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实现了不同层次类型养老服务功能互补。今年以来,累计为11180名农村地区老年人开展居家和养老上门服务,依托农村互助幸福院开展助餐服务2300余次,惠及特殊困难群众4800余人。同时,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动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目前,海东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机构签约率为100%,65岁以上居家老年人家庭服务签约率、健康管理率达到65%。民和、互助等地区探索实施的“居家养老+康复保健+社工慈善”模式,整合康复保健和社工慈善等资源,为服务人群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养融合服务机制。
  争创新,强化功能平台建设。搭建养老服务信息化服务新平台,建设运营海东市民政信息中心智慧民生管理服务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整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场景数据采集监督,真实记录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等综合性服务的过程,每年累计实现线上派单90万例以上,居家养老服务实现了 6个县区95个乡镇1587个村全覆盖,通过个人、家庭与养老资源的有效衔接,形成政府、运营方、老人、子女、服务商等共同参与的养老模式。搭建农村地区老年人精神文明建设平台,依托互助幸福院、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同时积极争取资金110万元,实施困境老人社会融入项目,为易地搬迁村购置文化生活用品,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地区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水平。

END
青海民政
点击扫码关注

青海民政
主要承担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具体包括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组织管理、行政区划和地名服务、残疾人福利服务、婚姻登记服务、殡葬管理服务等11大类30余项业务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