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主体是四言诗,而四言诗也是记载或创写卦爻辞的重要体裁。为了满足筮占的需要,在四言诗的基础上,卦爻辞编撰者往往还要进行一定加工。在《周易》中,四言爻辞韵语占有着一定比例。如《明夷卦》初九爻:“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前两句说野鸡鸣叫欲飞,但左翼受伤下垂;后两句言君子虽欲离家远行,但多日无法进食。此古歌作者用野鸡受伤不能飞翔的情景,“兴”起君子因不能进食无法远行的伤感情怀。令人想起《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卦爻辞编撰者取“明夷于飞”与“君子于行”情景的相似性、隐喻性、神秘性,喻示了人在条件不利或危险之时应该韬光养晦的道理,为了让筮者在行筮时便于知晓这种道理,又附加了“有攸往,主人有言”的占辞,从而完成了从古代歌谣到爻辞的筮域书写。
又如《中孚卦》九二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这是一首未被卦爻辞编撰者改写的、以四言为主的古代诗歌。诗歌描绘了母鹤亲切呼唤、幼鹤积极回应的其乐融融的场景,意境与《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颇为相似,都隐含着人唯有高尚的品行才能吸引他人效仿、亲附的深意。相比之下,前者被置于筮占语境中,《诗》的清新自然被《易》的神秘隐喻掩盖而变得模糊了。
到了汉代,一些易学家架构了新的筮占体系,如西汉的焦延寿著《焦氏易林》,演一卦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为四千零九十六卦,每一卦的林辞几乎都是四言诗。《焦氏易林》无形中保存了四千零九十六首四言古诗,成为先秦两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四言诗集,延续了四言诗的发展。在《焦氏易林》中,同样可以发现在四言诗中隐含筮占书写的痕迹。
如《焦氏易林∙乾》之《家人》:“三女求夫,伺候山隅。不见复关,长思忧叹。”焦氏认为,《家人》卦象呈现出三位女子在山中关隘之处共同追求同一男子的情景,因此种行为与礼法相悖,故男人不与三女在关隘之处相见。求筮者如筮得此卦,结局必定不圆满。细读此林辞,两句一韵,在语言风格、意境呈现等方面与《诗经》清新自然、藏巧于拙的风貌相比,显然多了些雕琢痕迹。
四言诗由《易经》到《诗经》再至《焦氏易林》,经历了萌芽、成熟、嬗变三个阶段。行筮者出于占筮需要,在筮占的语境中,对引用的古歌或创作的林辞进行了概括性、隐喻性和神秘性的筮域书写,使四言诗在先秦至两汉时期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具有了不同特点。
(本文原作者为王长红,系齐鲁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教授,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轩尧整理)
(原文见《四言诗的筮域书写——以〈易经〉〈焦氏易林〉为中心》,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5日13版,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部内容)
· END ·
最近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文章不再按时间轴排列了。不想错过最新推送的你,就把光明微教育设为星标吧。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光明微教育”,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