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被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介绍太空菜园时笑到了,几颗生菜居然被成了“老桩”,看样子都是剥叶子吃的,舍不得连根拔起。看来太空种的蔬菜,我们的航天员们看的比什么都金贵。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在即将返回地球时,专门拍摄了他们在中国空间站的日常生活,其中李广苏专门给我们介绍了生命生态实验柜,也就是咱们的“太空菜园”,里面有植物种子、幼苗、小型动物等。
通过李广苏的介绍,我们看到了生菜,也看到了樱桃番茄,看起来长势都不错。只不过这个生菜有点奇特,居然被吃成了“老桩”。
看看航天员们舍不得吃,可能只是馋了剪些叶子打打牙忌。番茄感觉还没有成熟,不知道神舟十八号乘组回家前能不能吃的上。
其实,这些蔬菜也是咱们太空实验的一部分,最早的试验品其实不让航天员们吃的。这次神舟十八号吃的虽然不多,但是也毕竟是咱们在太空种的一批菜,很有纪念价值。
李广苏说“能够在太空吃到新鲜的蔬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些绿植还可以为我们繁忙的工作带来绿色好心情。”
也确实,从神舟十四号乘组在太空种菜以来,我们的航天员就在中国空间站实现了“种菜模式”,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在六个月的飞行任务期间成功栽培了生菜、小麦和矮杆番茄等果蔬,并且实现了“丰收”。
三名航天员在中秋节那一天,在空间站吃到了自己种的太空蔬菜。而我国“太空菜园”最早是在“天宫二号”上实现的。那是2016年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带着景海鹏和陈冬进入太空,并且首次进行了太空人工栽培生菜,当时生菜已经生长旺盛。只不过出于安全考虑,没有让航天员品尝。
到了神舟十四号,蔡旭哲每天负责“种菜”,并且进行研究,终于吃上了自己种的菜。回到地球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还表示,最让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在太空吃到生菜的感觉。
其实,在太空种菜有三个目的:
第一,利用空间实验室平台,研究太空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影响。
第二,为航天员提供生态循环的微小环境,为以后建立完全自主循环的生态系统做准备。
第三,种菜可为航天员提供绿色鲜活的环境,通过照料这些植物可以缓解航天员压力,舒缓他们的心情。
从神舟十四号开始,“太空种菜”就成为太空科研必备的工作,航天员们品尝自己种的菜也是“保留节目”。但是因为种的很少,还要留下很多做实验用,因此每一次吃也很珍惜。
通过试种和试吃,我们也掌握了我们也掌握了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种植植物的难点和要点,也将为进一步改进种植方式、解决种植难题提供技术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仅要在中国空间站种菜,还要在月球上种菜,并且早已经前期进行了相关试验。
2019年“嫦娥四号”奔赴月球的时候,其中就搭载了一项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里面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均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带到月背。
最终,我们让棉花种子成功在月球环境发芽,我们向全球公布了照片,成为第一个在月球种地的国家。《自然》杂志惊叹“人类的第一次月球生物实验由中国人实现了。”
月球能不能种菜?中国用了9天的试验告诉全世界:完全没有问题!这也引起了世界轰动。
这其实还只是我们中国在太空种菜的冰山一角。因为为了让我们能够在月球种菜,我们的科学家早在研究如何在月球上完成自给自足的生态模式。
比如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建立了“月宫一号”,在总面积150的密闭舱室内进行空间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综合实验。
最新公布的成果是:2017 年 -2018 年,三批志愿者在 “月宫一号” 中成功挑战持续生存了 370 天,完成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系统闭合度达 98%,氧气和水 100% 在系统内循环再生,循环再生了 80% 的食物。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已经实现了在月球种菜、种地,吃饭、喝水不用地球提供的梦想。
其实不光是月球,我们在火星也将变成现实。不得不说,对于中国来说,科技的尽头必须有种菜这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