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赋能
种桃李春风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策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2024年8月26日至9月1日,合肥八一科技学校开展了2024年校本培训。
8月26日上午,校党支部书记夏亮为校本培训作动员,夏书记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而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他鼓励在座的每一位教师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中,积极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师素养篇
安徽省特级教师、合肥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教研处主任胡必成,在校本培训中从数字化意识、数字社会责任、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与专业发展五个方面为教师们讲解了“何谓‘教师数字素养’?”的问题。胡主任说:“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就是教师数字素养。”
中学高级教师、校长助理朱守祥从职教高考政策解读、研读考纲考题,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强调要科学备考、精准教学,把握职教高考改革新动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助力学生实现升学和成才的梦想。
肥西县师德师风宣讲团从教育法规的基本原则、教育伦理的内涵与价值、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点、教育法规与伦理的实践应用、教育法规与伦理的未来展望五个方面为教师们认真研讨了教育法规与伦理的关系。
肥西县师德师风宣讲团成员胡必成说:“师德不仅是教师的高压线,更是教师的底线与红线。”
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计承光教授以《充分认识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题,分别从“改革开放难在哪里、从哪里看出这是一次高举‘以人民为中心’旗帜的会议和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会议”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解读。
计教授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体同志务必要把思想和行动聚焦到会议精神上来,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在抓好落实,重在联系实际,重在改革创新,重在推动工作,要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努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骨干教师分享
韦亚明老师以《三教改革研修—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运动训练项目》为题,从中职体育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应急救护、体能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四个方面通过视频演示、案例分析等形式,展示了多种创新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提供了有力支持。
王竹君老师以《网店运营与推广项目》为题为大家讲解了其培养目标和意义、网店运营基础及其推广方法、数据分析与运营优化等方面的内容。她提到:对于教师方面,通过1+X证书制度种子教师培训,可以提升中职教师网店运营与推广方面的专业技能,提高中职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学生方面,则是帮助学生适应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经验,促进个人职业成长。
彭妍老师通过以汽车运用与检修这一专业为载体,阐述了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教育教学能力大赛、汽修专业知识培训、党史学习与课外拓展等一系列精彩的展示和汇报。彭老师更是将汽修专业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探讨“跨界融合,启迪教学新视角”这一主题,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汇点,为教学创新开辟新的道路。
李颖老师从《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微课设计与制作为例》的背景意义、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如何进行微课设计和如何制作微课作品四个方面进行汇报,让参加培训的教师们深刻体会到随着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紧跟时代潮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学校双师型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办公室副主任张玉豹向教师们分享了什么是数字孪生技术,以及数字孪生技术与其他行业结合发展的前景。
张玉豹主任介绍到: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技术,通过创建物理对象的虚拟数字副本,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交互与深度分析。将其引入到机械加工领域,不仅可以提高加工精度,还能在虚拟空间中模拟加工过程,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优化工艺流程,减少成本与时间开销。
“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之领之,方能中鹄。”培训的时间一晃而过,但教师的学习步伐永不停止。燃情追梦正当时,不负韶华行且知。全体教师学习着、体验着、思考着、心怀梦想,厉兵秣马,不忘初心,笃信前行,期待着在最美的教育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
合肥八一科技学校
编辑:李若宸
初审:张玉豹
终审:王恒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