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部的崇山峻岭深处,澜沧江平缓沉静地向南流去,一路留下了无数迷人的风景和动人的故事,尤其在流经一个叫鲁史的小镇时,成就了一段灿烂的鲁史古镇文化。那条从大理一路而来的古驿道,在这里更是走出了一部独具风格的文明史,鲁史这个名字从此便日益响亮起来,在滇西茶马古道历史上烙上了一个鲜明的印记。
初秋,马蹄嗒嗒鲁史古镇行
初秋的清晨,我在鲁史古镇清脆的马帮铃声和一股股茶叶的酽香中醒来。眼前,一条小街宁静祥和,沟通着南来北往的百姓生活。长长的青石板路上,马蹄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历史的记忆。由于历史演进的原因,云保高速、大临动车、凤庆中和机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早已替代了往日马帮的意义,但在鲁史,人们时不时还是会赶上马帮重走古道,将“忆苦思甜”形象化地表达出来。
街巷纵横交错,铺面鳞次栉比,开茶馆的、卖手工大麻花糖的、酿酒的、染布的、照相的、压面的、熬酱油的……手工作坊应有尽有。楼梯街的早市显得更为热闹,一大清早就有驮担的毛驴、担菜的村民、摩托车骑手从四面八方的小路上聚拢来,你接我我挨你,青菜、萝卜、豌豆粉、苦荞糕、毛豆腐、腊猪肉、鲜鱼虾……早市贸易就此拉开。
鲁史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1598年设地方行政管理机构辟街场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而今透过落满灰尘的蜘蛛网,当年耗费万金雕刻的门头和金壁彩梁还在顽强地显现着英姿,仍在回味着古道的沧桑。
鲁史古镇是滇西片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民居具有典型的南诏建筑风格。全镇以“三街(上平街、下平街、楼梯街)七巷(曾家巷、黄家巷、十字巷、骆家巷、魁阁巷、董家巷、杨家巷)一广场(又称四方街)”为中心,呈圆状分布。
鲁史至今还保存有一段烙满马蹄印的青石板道,三米多宽的道路由东向西把古镇一分为二。民居以一颗印状的四合院和一正一厢一照壁式的三合院为主,形成“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的独特风格。屋脊均向两头翘起,房檐设有勾头瓦,其上都雕刻有各种精美图案,或龙或凤,或狮或虎,栩栩如生,神气活现。
鲁史古镇最大、最气派的建筑是云大书院。这是云南大学与临沧市战略合作项目,为保护古镇文化及开发滇西文化,于2014年建立,集茶马古道研究、藏书和教育培训为一体。
鲁史人异常重视教育,自古就建有牛街馆、阿鲁司馆、松林塘馆三个义学馆以及私塾。如今,鲁史完小、鲁史中学的教育质量一直名列凤庆县前茅。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的繁荣。
云南最不该被遗忘的神秘古镇
鲁史原名“阿鲁司”,土著民族是彝族,彝语“阿鲁”为“小城镇”的意思。鲁史是著名的茶马古道重镇,鲁史古镇也是中国最神秘的三大古镇之一,2012年被列为全国210个特色小镇之一,2013年茶马古道鲁史段成为国家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被“夹”在凤庆县城东北部澜沧江和黑惠江间的鲁史小镇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38米,总面积仅有43万平方米。但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特殊的缘故,曾一度成为滇缅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号称“茶马古道第一镇”,是当时滇南通往蒙化(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下关、昆明,北上丽江、西藏,南到缅甸、直达印度等国家的重要驿站。
据资料记载,这条古驿道开辟于1328年,当时山道艰险、江河险恶。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澜沧江青龙桥建成,交通条件改善,商旅与日俱增,鲁史成为顺宁(今凤庆县)通省驿道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重要的住宿驿站。
近七百年了,不知有多少马帮来来往往,由北到南运进丝绸、百货,也运进中原文化;又从南到北运出茶叶、药材,也运出山风野俗。也不知有多少商人、官员、墨客骚人与马帮结伴而行感受古道艰难,或在此驻足、留宿,徐霞客老人就是其中之一。
翻开《徐霞客游记》,我们可以看到,1639年农历八月初五,徐霞客从现在的保山市昌宁县进入凤庆县境,于八月十四从凤庆县城出发,与前往下关的马帮一道儿走上了茶马古道,当晚住在大寺乡德乐村高枧槽一位梅姓老人家。八月十五一早便与马帮一起乘竹筏渡过澜沧江,翻越骡马萎坡来到鲁史。他在日记中写道:“蹑冈头,有百家倚冈而居,是为阿禄司……是夜为中秋,余先在顺宁买胡饼一圆,怀之为看月具,而月为云掩,竟卧。”
1927年,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艾芜南行时,也是与马帮结伴,经过云南驿、鲁史、保山等地到达缅甸。抗日战争期间,鲁史至顺宁驿道还一度成为抗战军需物资的重要供给线,大量的军民用物资都从这里进出。
种茶制茶喝茶,悠悠岁月鲁史情
信步迈入巷道深处一古老破旧的四合庭院,院内正对大门的厢房屋檐下,一白须老人正围炉独坐。炉上铜壶在烈火的熏烤下呼呼冒出白气,老人的右手却在不停地上下抖动着一个灰黄的土制茶罐,罐里不时泄出茶叶焦黄时的煳香。我没有打断老人,悄悄拿了椅子挨着老人坐下,静静地欣赏老人的“表演”。
一份鲁史境内的茶叶调研报告显示,鲁史野生古茶树群落现有1000多亩,其中人工栽培的古茶园有500多亩,分布在鲁史镇金鸡、古平、永发等村社。金鸡村尚遗留有百株连片的古茶树野生群落。古平村海拔2400米左右的山野上,生长着3000多株野生茶树。茶史可鉴,茶俗可见,鲁史人民种茶制茶喝茶,更将茶深深融汇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这里是蜚声中外的“滇红之乡”。除普洱茶外,不得不提及的就是云南红茶,云南红茶也称为“滇红”,临沧茶树资源极其丰富,是大叶种茶树的发源地。1938年,第一批滇红在凤庆试制成功,为凤庆赢得“滇红之乡”的美誉。1986年,凤庆滇红作为国礼,赠送给来华访问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晚饭后在四方街古戏楼看戏,戏楼为鲁史街乡绅甘遇春于1929年带头捐资建成,落成时曾邀请滇戏“玉和帮”首演,观众上千人,连续演唱数十场,可见当时戏曲之盛。
我们那天看的是滇剧《铡美案》《杨门女将》《打金枝》片段,鼓声浑厚,锣声纯正,铃声清脆。我不是戏迷,但灵魂仿佛飞出身体回到了远古,亲历那古道、那马帮、那马嘶、那拴马柱、那饮马泉……
戏后,人们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自发地围聚在广场燃起篝火、吹起竹箫、弹起弦子,唱起歌跳起舞来。大直歌、小半翻、二退四、箐鸡摆尾、毛朝里毛朝外,各种舞型交叉变化,男女老少齐齐舞动,脚步整齐有力,声势壮观,通宵达旦。
曾经的鲁史,春茶上市之际,每日过往的骡马近千,四方汇集之人上万。如今的鲁史,山水如黛,原始古朴,能感受到古老文化的印迹。被岁月磨砺到光滑的青石板路,不仅见证了早已远去的过往,还延续着古朴的味道,继续着它新的故事。
鲁史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阵阵清脆悦耳的马蹄声、铃铛声以及从山间小道青石板路上悠悠传来的粗犷豪放的赶马调,总能勾起人无尽的遐想和感慨。鲁史依然是充满魅力的,吸引着今人探究历史,追寻绵延不息的文明。
责编:王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