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京召开2023年度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效、水效“领跑者”发布暨节能节水低碳技术交流推广会。
2023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名单与指标同时发布。
图为李云鹏为入围企业授牌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李云鹏指出,今年是举办行业能效“领跑者”发布活动的第13年、水效“领跑者”发布活动的第4年,能效“领跑者”发布的重点产品为24个,较上年增加了尿素和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2个产品,覆盖品种扩展到43个,水效“领跑者”发布的重点产品也扩展到了13个。
2023年,炼油、乙烯、对二甲苯、合成氨(天然气为原料)、聚氯乙烯(电石法)的能效“领跑者”第一名的能耗指标较2022年分别下降6.1%、5.3%、11.4%、3.9%、7.4%。全行业涌现出一大批节能节水先进企业,有效促进了行业能效水效提升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李云鹏强调,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国务院先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对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树立好能效、水效标杆,积极开展对标达标工作,夯实节能节水低碳工作基础,加快推进石化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未来全行业要全力攻坚克难,持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先立后破,加快推进能源转型;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抓好落实,完善节能节水低碳管理体系;标准先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水利部节约用水促进中心主任张清勇表示,近年来石化行业水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石化行业工业取水总量约80亿立方米,水重复利用率达93%,水效“领跑者”企业的吨油取水量低至0.3立方米,主要用水产品合成氨单位取水量较10年前下降了30%以上,用水效率总体已达世界先进水平。2023年水效“领跑者”企业的吨油取水量已降至0.25立方米~0.3立方米。
“当前,水利部正聚焦黄河流域高耗水工业,建立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力争两年内编制发布涵盖黄河流域主要高耗水工业的强制性用水定额国家标准。我们中心也正与石化联合会一道,组织制定合成氨、硫酸、烧碱、纯碱等多项石化行业产品黄河流域强制性用水定额,从而形成促进石化行业节水的强大合力,推动石化行业用水节水水平再上新台阶。”张清勇说。
会议同期召开圆桌论坛以及节能节水论坛、碳达峰碳中和两个分论坛。石化行业生产企业、科研院所、技术设备企业、行业组织代表近300人与会。
(来源:中化新网)
相关阅读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2023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产品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名单及指标,中国石化8家企业获评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8家企业获评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
其中,青岛炼化、广州石化、中科炼化获评原油加工生产企业能效领跑者,镇海炼化获评乙烯生产企业能效领跑者,九江石化获评对二甲苯生产企业能效领跑者,中安联合、中天合创获评煤制烯烃生产企业能效领跑者,青岛液化公司获评LNG接收站生产企业能效领跑者。
天津石化、镇海炼化、青岛炼化、石家庄炼化获评原油加工生产企业水效领跑者,茂名石化、镇海炼化获评乙烯生产企业水效领跑者,中天合创获评煤制烯烃生产企业水效领跑者,宁夏能化获评煤制甲醇生产企业水效领跑者。
一、原油加工生产企业水效领跑者
1、天津石化
天津石化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严落实集团公司节水管理重点工作,在原油加工过程中,大力夯实基础管理,全面强化过程管控,持续推进技术进步,有效开展节水减排,试点推动数字化转型。
通过内部挖潜,加大污水回用、雨水回收量;外部开源,大规模引入淡化海水、市政中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目前已形成多水源工业用水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水质特点开展多水源优化,充分挖掘创效潜力,持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自千万吨级炼油项目投产以来,天津石化新鲜水占工业用水比例逐步降至近零水平。
2023年,天津石化加工吨原油取水量、万元产值取新鲜水量均创历史最优,位列集团公司第一。今年1~8月,重点节水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炼油污水回用率最高达72%。
2、镇海炼化
镇海炼化努力打造绿色低碳的清洁生产模式,全力做好“水文章”。围绕水损管控理念,强化供排水管网管理。应用被动式声波管网泄漏检测技术,做好地下水管线漏点探测;对运行时间长、腐蚀减薄严重的地下水管线进行全面清理。
开发水平衡测试软件。2023年开发了新测试软件,涵盖全公司12个运行部总计87套装置单元,能够实时监控全公司水资源的使用情况,数据统计更加灵活。
建立全公司供水计量网络信息化系统。开发应用智能仪表和计量健康平台,全天候不间断巡检确认仪表状态,对流量显示故障和超出工艺工况流量范围的异常情况,及时短信通知相关人员检查处理。
3、青岛炼化
青岛炼化十分注重用水和节水管理工作,经过不断完善和技术改造,目前,该公司含油污水全部回用,蒸汽凝结水全部回收利用,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公司从上、中、下游着手进行控制,含油污水全部回用,含盐污水部分回用,每年回用污水150万吨,污水外排合格率100%;含硫污水汽提净化水回用率66.80%;将雨水收集到监控池中储存,经过适度处理进行回用,每年回用雨水5万吨。积极应用节水技术提升用水效率。
近几年,公司先后投用了循环水旁滤节水装置、除氧器及锅炉排空乏汽回收装置等项目,含油污水和蒸汽凝结水全部回收利用,节约了大量工业水。今年前7个月,青岛炼化城市精制中水使用量306万吨,累计使用城市精制中水3484万吨,节约等量新鲜水,为解决地区供水问题作出了贡献。
4、石家庄炼化
石家庄炼化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强化水务专业管理,全流程、全链条实施节水行动,不断提高用水效率。他们建立“源头优化+水资源结构优化”和“工艺用水梯级利用+水资源分质使用”的集成化、系统化管理模式,通过加大对地下新鲜水管网的巡检力度,确保企业新鲜水泄漏管理处于较好水平;
持续调整水资源结构,引入城市中水,直接或经深度处理回用于循环水场补水、制备除盐水、厂区绿化等;优化污水回用系统,积极实施污水分级控制,持续提升双膜污水处理装置的平稳运行水平,企业污水回用率达到66%。
企业还积极应用节水技术,先后投用了循环水旁滤节水装置、除氧器等9套乏汽回收装置,建成了储运罐区蒸汽凝结水伴热、部分装置蒸汽凝结水回收等项目。2023年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达99.16%,达到石油化工行业先进水平。
二、乙烯生产企业水效领跑者
1、茂名石化
茂名石化强化水资源管理,制定严格管理办法,加强用水过程管控,提高用水效率。强化新鲜水系统管理,制水场排污水实现100%回用利用。
将废水回用设施等同于生产装置进行管理,严格操作纪律和工艺纪律管理,保持废水处理设施的平稳运行。
优化化工区制水场运行降低水耗,优化化学水装置运行回收低含盐离子交换器反洗水。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攻关,实施冷凝水扩能改造等7个技改项目,可节约新鲜水350吨/小时以上。
搭建循环冷却水泄漏物料分析和在线识别系统,大幅提升查漏堵漏能力,减少循环水外排。全面实施废水雨水管网数字化智能管控,化工污水场增建雨水调峰池,加大净废水和雨水的回收量,实现节水减排。
2023年,茂名石化单位乙烯取水量、单位乙烯排水量较2022年均有明显下降。今年前7个月,节约新鲜水918万吨,回用水率同比提高2.09个百分点。
2、镇海炼化
镇海炼化乙烯装置以效益节水减排为总体技术思路,从过程减量与循环利用两方面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具体措施包括根据装置负荷的变化,及时调整乙烯裂解气压缩机等关键装置,降低压缩机负荷从而降低蒸汽的耗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压缩机循环冷却水流量,控制换热器温差,减少冷却水消耗。从设计源头将不同水质、不同温度的凝结水进行分质、分压回收。对回收的凝结水设置在线水质监控,确保回收的凝结水质量,乙烯装置凝结水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
三、煤制烯烃生产企业水效领跑者
中天合创
煤制烯烃生产工艺流程长,水资源消耗大。中天合创通过绘制详细的供水、排水管网图及精确的计量网络图,24小时全程监控,确保水耗从源头开始控制。
在此基础上,他们采取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将污水处理成再生水,实现零排放。截至目前,年度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均保持在98.5%以上。同时,他们瞄准非常规水的高效利用,建成投产矿井水深度处理装置,综合利用煤矿疏干水作为生产取水。
该公司突破装置区域管理思维,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如把MTO装置净化水作为气化装置煤浆制备回用水及灰水补水,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用水100万立方米;将全厂回收的透平凝液、工艺凝液,送至化学水装置处理后作为脱盐水使用,使凝液回收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四、煤制甲醇生产企业水效领跑者
宁夏能化
作为中国石化煤化工板块第一个进入生产运营的企业,宁夏能化公司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高度重视节水降耗工作。
该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节水用水管理制度及考评机制,根据年度生产任务不断持续开展生产过程用水优化,开展用水设备设施升级改造,加大蒸汽凝液等各类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5%以上。
建成高盐水零排放项目和煤制甲醇装置凝液回收利用节能改造项目,实现了废水零排放,每年可节约二级脱盐水48万吨。建立“求实效要长效”水务管理体系,以能源双控为目标,不断梳理水务管理短板、优化工艺操作、强化指标考核、致力节能降耗,水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来源:中国石化报等)
品牌推广/技术合作/新媒体宣传/论坛培训
请在后台回复合作,留下电话,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