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 | 4平方公里“酿”出近百亿产业规模,成都芯谷何以创新涌流?

政务   2025-01-07 18:19   四川  

沿着双流银河路一路前行

一座充满时尚和科技感的产业新城很快映入眼帘
这里就是起步于2016年的成都芯谷

成都芯谷依托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物院等产业龙头打造人城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功能区,目前正着力建设成都电子信息创新主阵地、中国集成电路新一极、西南创新要素集聚中枢。现有“四上”企业58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专精特新企业15家,建成科技创新平台20个、产业技术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3个。


▲成都芯谷


一个直观的数据,见证园区的价值。2024年,在园区4平方公里的产业净载体空间里,产生了近百亿的产值和营收。以“亩均论英雄”,年轻的成都芯谷,可算成都园区体系中的一颗耀眼明珠。


近日,记者走进成都芯谷,探寻该园区快速成长的“秘诀”。


“没有围墙的大学”

让高校和企业亲密碰撞

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集聚为特色,尤其在自主、安全、可控的硬科技支撑方面,芯谷诞生了不少的“中国造”前沿技术。

▲ 华大九天

如园区内的“镇园之宝”华大九天,是国内率先投身EDA研发的企业之一,在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研发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中电九天,打破泛半导体制造核心软件被国外头部企业长期垄断和封锁的被动局面。自落户成都芯谷以来,两家企业已成长为成都市集成电路和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链“链主”企业,发展速度瞩目,带动效应显著,而园区也初步构建了“央企带动,大中小微企业联合创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成都芯谷


园区的创新力从何而来?记者在园区发现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没有传统的校门、围墙和门卫,学生们都在写字楼里学习研究,几分钟的路程之后,就能步行到园区内的企业去实习。这里的学生,研一在校内上课,研二研三去企业实习,实现了上学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新型产业学院


2023年11月,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与双流区政府共建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新型产业学院(以下简称新型产业学院)在成都芯谷诞生。目前,共计500余名师生常驻新型产业学院工作、学习和创业,入驻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区块链产业学院3个产业学院,同时入驻的还有7个国家级、省部级平台以及24个科研团队。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新型产业学院的学生正在学习


在成都芯谷研创城内新型产业学院的三楼,记者看到了产教融合的一幅缩影。同一楼层内,既有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学院的实验室,又有成都赛宁网安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还有四川省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的办公室,实现了高校、企业与协会的亲密碰撞。


“以前的科技成果转化是从学校走向企业,学校有了专利成果后拿到生产线上去转化;现在的模式是从企业走向学校,企业有需求直接对接学校团队,团队来帮助他们落实解决问题。与产业端紧密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更有生命力!”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双流新型产业学院管委会主任陈智勇表示,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有限,组建博士团队成本太高,由高校提供人才和技术资源向企业输送,达到了技术协同攻关的目的,对于高校来说,培养有实操能力的人才,让学生把论文写在了企业里、写在了生产线上。


2024年1月正式入驻以来,新型产业学院已引进落地科技项目10多个。与此同时,园区的企业也与新型产业学院凑在一起燃烧“脑花”。比如华大九天的核心技术人员直接走到学校的课堂,去给研究生上课,成为产业教授。园区引入的人才团队也可为学校所用,一位海归博士后入驻园区中科芯未来创新平台后,园区牵线嫁接资源,该博士后也成为了新型产业学院的产业教授,从应用端到产业端来参与学校的技术创新。


▲成都芯谷工业互联网(成都)创新中心


身份转换中,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让创新在高校,应用在企业,转化在双流。


目前,成都芯谷引进了中国信通院成渝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四川分院、工业互联网(成都)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中科芯未来等孵化器,支撑研发创新、技术交易和项目孵化,构建起产业创新服务生态。


“中心的落地带动了很多服务商的落地,更有利于助力产业集群的发展。”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副主任姜陈升表示,工业互联网(成都)创新中心是四川省首家沉浸式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该中心落地芯谷后,成功联合中电九天、川开电气共同申报了工信部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区域企业智改数转赋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链接成都芯谷在高端软件等领域优势企业资源,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的整合协同,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企业接踵而至

让服务和环境做到心坎上

去年10月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之后,成都芯谷接连签下两个大项目——

成都华兴大地科技有限公司,将在芯谷落地微波毫米波先进集成系统智能制造基地,预计今年一季度动工建设;成都奇航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将在芯谷投资建设特种高性能风机研发生产基地。同时刚签约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投资20亿在芯谷建立西南智造基地,计划落地人工智能、无线通讯、卫星导航等业务。


“这些企业都将是园区未来的‘镇园之宝’,未来会赋能整个园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说我们聚焦硬科技制造拿出了实实在在的动作。”频频签下大单,企业接踵而至,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相关负责人难掩喜色。


企业奔着什么而来?这位负责人提到了园区的招商优势:芯谷不仅紧邻机场,还拥有位于中心城区、周边配套完善的上千亩工业用地;园区落地了中电子、中电科、株洲宏达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拥有带动产业集聚、开展链式招商的良好条件,同时,也能依托双流区已落地的比亚迪半导体等重大项目,开展跨园区产业协同,就近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


▲成都芯谷人才公寓归心谷


走在芯谷,37.6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由“井”字形绿带贯穿,绝大部分的都是生态绿地和已经建成的城市功能配套。以核心区域的研创城为例,已建成的650亩土地上,覆盖了7家食堂、6个小超市,还有咖啡店、音乐博物馆、中央绿地公园等休闲设施,学校、体育馆等文体设施。绿地之间,坐落着一栋栋小别墅,都是企业研发办公的空间,视角最好的高楼则是园区的人才公寓,可满足青年人才的“拎包入住”。中午时分,草坪和树荫间,处处可见手举咖啡、晒着太阳的“打工人”,惬意的神色溢于脸上。


芯谷的软环境,不仅在于生活条件的舒适,还在于办公条件的便捷。


芯谷幸福中心,是企业办事的集成地。一楼有规自、环保、住建、人社、行政审批等部门派驻的相关人员驻园服务;二楼入驻空港商业保理、聚源融资担保、空港创业投资、空港源创私募基金等平台公司,聚焦区域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产品。此外,还有茶室、书吧、器械健身区等配套服务功能区,为园区企业员工提供多样多彩的休闲聚会和交流展示场所。可以说,企业所需的软服务和生活配套,均能不出园区就近完成。


▲成都芯谷企业幸福中心服务窗口


而这样的园区运营,并不需要一支庞大的队伍。


“服务局管37.6平方公里,加上班子成员只有27个人”,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是兼具政府管委会职能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法定机构,是园区管理机制改革的创新。


从人员构成来说,园区发展服务局的党组书记由双流区区领导兼任,这就意味着在资源调动和整合能力上要比传统政府部门更强;同时面向社会招聘员工,根据员工的贡献来配套薪酬、动态调整,这就避免了成为养老的“后花园”。


▲成都芯谷创客星


对于2025年即将迎来的发展,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充满信心。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年成都芯谷将聚焦硬科技制造业,推动已签约的项目实际动工建设,并与大院大所大企业加强紧密合作,开展产业链的招商。同时,除了“外引”也要“内育”,在园区内部培育“镇园之宝”,特别关注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的成长,发挥园区科创生态完善的特点,进一步加强科创平台、院校和园区企业的资源对接交流,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就近就地转化。



双流融媒全媒体记者 李炅伟

编辑 | 郑雪婷

审核 | 陈芳 曹月柳

综合成都发布



双流发布
最权威的双流声音,最生动的双流故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1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