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非遗与红色文化的结合,让红色基因在非遗传承中得以延续,11月23日,公共管理学院“荆楚非遗凝古韵,红色薪火映今朝”实践团队7名成员前往武汉汉绣博物馆、武汉紫阳汉剧博物馆等多个文化场馆参观学习,深入调研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情况。
第一站:武汉汉绣博物馆
武汉汉绣博物馆是湖北省第一家民办汉绣博物馆,坐落于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社区,1000余幅来自任本荣、黄圣辉、姜成国等汉绣传承人及其他爱好者制作的汉绣作品在此免费展出。实践队员们漫步于由千幅汉绣构成的历史长廊,在一间间汉绣工作室中体验汉绣工艺、欣赏大家之作,深入感受汉绣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发展脉络。
第二站:紫阳汉剧博物馆
紫阳汉剧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汉剧博物馆、湖北省首家戏曲博物馆,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团队成员们参观了馆内陈列的汉剧脚本、服装、乐器等藏品,了解了不同时期汉剧的剧目内容与表演形式的发展历程,并通过“隔水看戏”的方式,欣赏了《荆楚大地我的家》、《奇袭白虎团》等传统曲艺剧目。伴随着富有韵律的戏曲,成员们沉浸式地感受到了汉剧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价值。
第三站:湖北省博物馆
在湖北省博物馆,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楚人的漆器文化。典雅精致的餐具、构造巧妙的收纳柜、精美小巧的乐器......通过参观调研,团队成员感受到了千年前“生死不离漆”的楚人们的妙手巧思与审美意趣。实践团队还通过线上漆器展览,深入体验到了科技与艺术交融下的漆器之美,进一步认识到了数字技术在艺术文物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感悟
行政管理专业硕2402班吴雨晴说:“通过这次调研之旅,我领略到了汉剧、汉绣与漆器的魅力。紫阳大戏台上,汉剧演员们用激昂唱腔演绎着荆楚大地的故事;汉绣工作室中每一幅作品都色彩斑斓、针法精巧。然而,它们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新时代的我们需要扛起这份使命,助力这些非遗在新时代继续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行政管理专业硕2402班肖童说:“此次在武汉对汉剧和汉绣展开调研,我不仅深入了解了汉剧的唱腔特色、角色行当以及发展困境,也探究了汉绣的相关知识与和传承现状等。我深刻认识到这些传统文化瑰宝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加强保护与传承措施,让汉剧、汉绣在新时代活起来,延续民族文化的根脉。”
行政管理专业硕2402班田佳璇说:“汉剧的铿锵韵律、汉绣的细腻针脚,漆器的古朴色彩,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激发了我们对非遗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现代传承中,我们发现了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的融合。非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结晶。”
非遗保护与传承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赛,保护好我们共同的文化根脉刻不容缓。通过本次调研实践,团队成员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荆楚非遗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也让队员们深刻意识到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他们将号召更多青年人一同努力,让荆楚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来源:公共管理学院
文字:吴雨晴 肖童 张馨月
图片:覃梦格 田佳璇
编辑:马义川 秦洁
责编:彭蔓
审核:马怿玮 丁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