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民报告】“微”改变彰显“大”民生

政务   2025-02-06 09:00   陕西  

“那一天,整个县城都充满了喜气,第二水源通水了,县城过境路通车了,这对黄龙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相信我们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这两大项目的建成,让县水务局退休老干部孙武奎心里满满的欣喜和自豪。

2024年黄龙县围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全力推进各项“小精特美”民生项目建设,在完善市政公用设施体系、提升环境卫生设施功能、增强县城安全韧性、改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高质高效推进城市更新,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品位不断提升,面貌日新月异,生态旅游城市气息更加浓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持续提升。

更精细 群众幸福无“微”不至

实现雨污分流,整修破损路面,推行垃圾分类……2024年以来,记者走访发现,黄龙县多个老旧小区正悄然发生着“微”变化,从“面子”到“里子”,从“硬件”到“软件”,一个个老旧小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年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还修整了道路,真心感谢政府,为老百姓解决了实际困难。”市民刘根福满意地说。

刘根福是石堡镇南河滩片区“黄龙胡同”居民,据他介绍,雨污分流改造前,“黄龙胡同”的雨水和污水没有分流、管渠也不畅通,一到雨季就积水严重,居民出行十分不便,“现在排水通畅了,下水道不反味了,我们出行更方便了。”刘根福称赞道。

发生“微”改变的还有麻地湾村安置小区。近日,记者来到小区,原来坑坑洼洼的水泥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平坦的沥青路面。

麻地湾村安置小区是黄龙县较早的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随着时间推移,小区原本的水泥路面变得凹凸不平,经常出现积水、破损等问题,给居民日常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看着宽敞平坦的道路,居民杨建刚打心眼里高兴,“这路修得好!修到我们心坎上了!”

同样变化喜人的还有兴龙苑小区。走进小区,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让人眼前一亮,也让越来越多居民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过去,兴龙苑小区住户多,生活垃圾未分类混合堆放在垃圾箱,导致小区异味明显、卫生环境差。如今走进小区,原本分散放置的垃圾箱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曾经“脏乱差”的小区变成了如今的幸福家园。居民曹艳说道:“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以后,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环境好了,居住起来更舒适了,幸福感也越来越强了。”

同时,为提升小区周边人居环境及配套设施建设水平,黄龙县经过循序渐进、“堵”“疏”结合的方式,科学设置固定便民市场2处,临时便民市场4处,并实行定时定点管理,不仅满足了市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要,而且促进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营造更加安全、舒适、和谐的小区环境,2024年黄龙县紧密联系全县创文巩卫工作实际,通过“微改造”“微更新”,不断优化小区公共空间,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居民幸福生活持续升级,城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更便捷 服务“走新”更“走心”

“小区安装了电动车停车棚和充电桩,既方便又安全,下雨天充电也不犯愁了。”说起小区的变化,裕龙苑小区居民王敏心里喜滋滋的。

为有效解决小区居民电动自行车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从源头上杜绝乱停乱放、楼道充电、“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2024年黄龙县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建设电动车停车棚、增加停车位和充电桩等一系列方式,在8个居民小区建设电动车停车棚2400余㎡,增设电动车停车点75处,电动车停车位1500个,布置充电孔位482个;同时在城西建设免费便民停车点两处,建设电动车停车棚203㎡,布置免费充电孔位122个;在各机关布置充电孔位383个,切实满足了群众就近停放、安全充电的需求。

除了满足居民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需求以外,在汽车停放问题上,黄龙县也下足了“绣花”功夫。

有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在中心美食街对面新建了一个停车场,这为市民游客以及周边商户带来了极大便利。小杨烧烤老板杨继龙说道:“有了这个停车场,食客们来美食街吃饭,再也不用为到处找停车位发愁了,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2024年,黄龙县坚持“微更新、微改造、精装修”理念,全力推进“城市血管”净化治理,通过多方走访调研,在科学研判和合理规划下充分盘活利用城区“边角地”“闲置地”,不断补齐城市建设和管理短板,新建改造停车场10处,增设停车位709个、电动车停车位2324个,城区公共停车场全时段免费停车,有效缓解了旅游高峰期“停车难”问题。

同时,为进一步缓解城区夜间停车压力,规范夜间道路停车秩序,黄龙县充分盘活释放各类“沉睡”停车资源,动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将内部停车场向社会免费错时开放,最大限度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更多停车位。242国道黄龙县城过境路的顺利通车,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旅游体验,有效地提升了生态旅游城市形象。

更幸福 家门口有了好去处

冬日午后,黄龙县城区各大公园广场、慢行步道游人如织,漫步赏景、休闲健身,到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在石堡镇花园路与广场大街交界处,今年改造完成的城中小游园内,儿童篮球场、儿童足球场、健身器材、休闲活动空间等一应俱全,不少市民正带着孩子在游园内休憩玩乐。

“公园改造后,布局更加合理了,特别是有了儿童趣味性的活动场地,下班后遛娃有了新去处。”对于家门口发生的变化,城东社区居民丁玉英十分满意。

而让丁玉英更为惊喜的,是距离小区不远处,新建设的“爱情桥”。

这座便民桥的修建,直接打通了花园路南端和环城慢行步道,极大地方便了附近居民到步道健身散步。丁玉英开心地说道,“以前从小区到步道,哪个方向都得绕路,现在桥一通,太方便了。”

据县住建局副局长丁震介绍,2024年全县改造升级健身步道20公里,五人制足球场2个,口袋公园4个,门球场1个,5分钟健身休闲服务圈全面形成,让公园散步、步道健身成了市民的日常休闲,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了黄龙市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家门口有柴米油盐,更有“诗和远方”。走进位于中心南街新建的黄龙县图书馆,琳琅满目的书籍、简约精致的风格、舒适宜人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据了解,新图书馆建筑面积3200㎡,集报刊阅览、数字阅读、绿色上网、新书推荐、书咖茶吧、亲子共读、阳光阅览、视障阅览为一体,共上架少儿类及成人类图书10万余册,新图书馆的投入使用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求知、休闲的好去处。

同时,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生活需求,黄龙县合理规划和拓展城区公共活动空间,增设了老年休闲场所16处,儿童游乐场所4处,建成日间照料中心5处,用一个个民生项目不断补齐“角落”里的“民生短板”,持续提升了群众“家门口”的幸福感。

城中小游园、“黄龙胡同”等一批精致“小而美”项目扮靓城市颜值,标准化图书馆、院线电影院、休闲咖啡馆等一批“精而特”项目丰富城市功能内涵……下一步,黄龙县将继续坚持“城景一体”的建设理念,把城市建设“触角”延伸到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细枝末节,用生态建设实现城市“内秀外美”,用城市建设带动经济全面提升,让城市“面子”更靓、“里子”更实、“底子”更厚、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

审核:王斌锋

编辑:王鸿雁

黄龙县融媒体中心

全媒体平台

"爱黄龙"APP

黄龙宣传新浪微博

黄龙宣传微信公众号

黄龙宣传抖音号

黄龙宣传
宣传介绍美丽黄龙县;实时关注黄龙县民生、经济、旅游、文化发展等各方面动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112020000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