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市第四中学校积极探索以写促读、以读促写语文教学模式,鼓励师生创作文学作品,促进师生文学水平提升,于2001年成立芳菲文学社并创办《芳菲》校刊,出刊286期,发表学生作品近千篇,2020年12月设立“芳菲文学”公众号。目前,已成为奋斗杂志社主办期刊《新锐文学》、长沙晚报社主办期刊《学生 家长 社会》的长期供稿基地。现选取部分作品,希望对青少年读者有所助益。
学生作品
READING ACTIVITIES
铁力市第四中学校芳菲文学社吴启嵩
秋天的每一笔画,皆是情;一字一句,皆是意。
——题记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每当人们想起秋天,都不免有一股悲凉之气,而我家乡的秋天,却别有一番韵味。
刚立秋,树上金黄、绯红的叶子纷纷飘落,清洁工伯伯正努力地打扫着。我走过去,和清洁工伯伯一起打扫,用手捧起一大把,倒进袋子里。无意中,发现一片红得透彻、叶脉清晰可见的叶子。我捡起来,仔细地观察,不舍地装进书里,做成了一个美丽的书签。红叶写意,红叶传情。看秋色、观秋景、赏红叶,摄取一片秋意,满载而归,尽为趣意。
秋韵渐浓,其他花都纷纷凋零,只有菊花傲然挺立。“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美啊!菊花的花瓣弯曲着,像小姑娘的卷发。花蕊金黄,如金色的小瀑布般散落花粉,引来蜜蜂、蝴蝶们采粉。个个呼朋引伴,菊花便和这些小家伙们合照,成为秋天的象征照片。
稻花田里话丰收,农民伯伯的脸上充满喜悦。五谷与水果,开启了一场“选美大赛”。玉米们颗粒饱满,穿着几层绿色泛黄的长裙到来,期待着成为第一;葡萄套上了一层紫中透红的纱衣,“选美大赛”正式开始。农民伯伯们将稻谷、玉米收割,孩子们也进了果园。下午,一切都忙完了,阳光照在农民们欣喜的脸上,照在孩子们全是果子汁液的脸上。这是秋天带给人们独特的礼物。
“自古逢秋悲寂寥。”是啊,秋天让人感到悲凉,但古人似乎忘却了,秋天最重要的节日——中秋节。每当这时,家家团圆,人们将悲伤、不好的事情抛之脑后,享受着秋天带来的团圆。
“我言秋日胜春朝。”在古人眼中,春日总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我却同刘禹锡一样,爱这独特、充满韵味的秋天,爱这家乡落落大方的秋天。
指导教师 吴镝
铁力市第四中学校芳菲文学社 张曜博
回忆像诗行,我踩着韵脚,走向远方。
——题记
秋风萧瑟的夜,当天边那弯孤独的月儿轻轻问我:还记得那首歌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印象中的奶奶的背影是硕大的:从田地里摘收玉米,再用小推车翻过一座大坡,推回家去。奶奶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拨弄着地上运回的玉米,嘴里唱着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声音有一点哽咽。我跑过去问:“奶奶!今年爸爸妈妈会回来吗?”奶奶只是摸摸我的头,继续剥起了玉米。她的手法很娴熟,不一会儿就剥了一大堆,比年轻人剥得都要快。我不禁怀疑她拥有神力。
她的歌声仿佛在玉米地里回荡,婉转悠扬……
时间像沙漏一点点流淌,岁月的痕迹一笔笔描绘。渐渐地,奶奶的背影不再那样高大,渐趋瘦弱。她坐在屋檐下剥玉米,银白色的头发贴在脑后,身材瘦削,穿着灰蓝色的衬衫,像一幅水墨画。
入秋后的那场雨下过,天气呼啦啦一下就凉了,奶奶的病根也落下了。她尽量压低喘息,但咳嗽声还是传了过来。一阵一阵地,将她的身影压得越来越低,让她的脚步越来越蹒跚。院里的树叶也黄了,落到地上。“落叶归根了!”奶奶的嘴角里嘀咕一声,缩了缩身子,弯腰回屋了——她的背影是如此的孤寂!
奶奶的病愈发严重。到最后的那段日子里,她总是要我陪在她身旁。我知道,她留恋这美丽的世界,想念她的孩子。所以我总带着她出去散步。夕阳西下,那是两个人的背影透着光芒,一个是我,一位是我深爱的奶奶。
梦里,似乎奶奶的背影又在眼前浮现,她转过身来,留给我温暖慈祥的笑容。耳畔里传来那熟悉的歌声。
指导教师 吴镝
铁力市第四中学校芳菲文学社 钱诗雯
“就算黑夜太漫长,风景全被遮挡,抬头就有一片星光……”熟悉的歌声从耳机里传来。一曲终了,我放下手中的笔,合上练习册,转过头望向窗外。天色已晚,繁星满天。
记忆被拉回到去年年底。
那天,风很大,我的“老寒腿”当然承受不起这来自风的“洗礼”。妈妈也很担心我,询问我用不用向班主任请假。“不需要,我行!”我拍了拍胸膛,自信地对妈妈说。
后果可想而知。
下午刚到班级,坐到座位上,我就没敢再站起来。各科老师也发现了我的异常,问我是不是不舒服,用不用联系家长。我都回答“不用,我行。”实际情况是什么呢?我站起来都十分吃力,更何况自己走回家。这可怎么办呢?好不容易熬到晚自习结束。放学时,眼看同学们一个个收拾好书包,冲出教室。这期间有好几位同学走到我身边,问我用不用帮忙,我还是拒绝了。
窗外,窗外仍然繁星满天,与我此时的心情形成反差。我多么想回家,想去外面看星星啊!发呆之时,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教室。我惊奇了:“妈?怎么是你?”妈妈被我突如其来的一问吓到了,随后说:“是老师联系我来接你的,书包收拾好了吧?现在尝试扶着妈妈站起来。”学校离家原本用不上五分钟,可我折腾了二十多分钟,才大汗淋漓地回到了家。我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妈妈,为什么我这么丢脸啊?回来时有好多人看着我不正常的走路姿势……我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呀?”
妈妈心疼地摸了摸我的头,说:“宝贝,没有什么丢脸的,一定会好起来的。再说了,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优点去绽放最灿烂的光,没有人的生活一直风顺完美,应该放眼长远,乐观对待才对呀。”
我突然发现妈妈的话很像我曾听的一首歌:“就算黑夜太漫长,风景全被遮挡,抬头就有一片星光。”于是我躺在妈妈的腿上,小声哼唱起来。我向来唱歌跑调,但妈妈却夸我唱得很好听。
从此,我再也不会因为自己偶尔出现的小缺点而自卑。
一首熟悉的歌,一份浓浓的爱,滋养着成长路上的我。此刻,我的思绪从记忆中回到现实。
妈妈收拾完屋子,静静地伏案备课。
窗外,晴朗的夜空,星光闪烁。
指导教师 吴镝
茫茫雪地上,他,持一支秃笔,着一身寒凉,唱着那首熟悉的歌……
他,苏武,那个骑在马背、鲜衣怒马的少年,在繁华的京都,被人们欢呼壮行。他是汉朝使节。汉与匈奴向来剑拔弩张,这次出使他抱着汉匈友好的愿望。可不想,一去就是十九年。
因士兵参与匈奴内战,他们一行人被扣在那北方的不毛之地。寒风猎猎,雨雪纷纷,他的心却异于这天气。因为大汉,他的心火热;因为想回家,他变得坚强。
面对匈奴人的严刑他不畏惧,面对断粮的困难他不害怕。他饿吞毡渴饮雪,在寒凉的地窖中,唱起那首人们为他送别时唱的歌。
匈奴人被他折服,想劝他归降,他却发出“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魂”的心声,一直紧握已经褪色的旌节,绝不归顺。
无奈,匈奴首领赐予他三百只公羊,生出小羊就让他回家。
茫茫大漠,只留下他孤独的脚印和回荡悠远的歌声,只有羊群与他相伴。
风掠过雪地,带走了温暖,带走了岁月,却怎么都带不走他热切的心。朝廷变故,皇帝驾崩,他面朝大汉行礼,悲痛至极,泪流满面。
公羊怎能生子?苏武何时归家?人们都不知,可我们见证了中国人脊梁里的坚毅。
归汉时,民众都在城门前伫立欢迎,唱起那首熟悉的歌。就像十九年前一样。可不同的是,那飘扬的旌节已成一支秃笔,见证着他十九年青春的坚守。
历史的风沙蹉跎了往昔的岁月,却遮不住他的容光。时过千年,我们再次忆起这北方雪地上的动人故事,再次想起这十九年里不老的容颜,再次唱起这久远的、生生不息的歌。
指导教师 吴镝
唱起那首熟悉的歌
铁力市第四中学校芳菲文学社 谢博航
不知长亭有多长,也不晓得古道在何方,但就是这样的旋律,一直牵动着我的情丝。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第一次接触这首歌,是在小学三年级的一节音乐课上。随着音乐老师的纤纤玉指,钢琴上飞舞出曼妙的音乐,我们在下面摇头晃脑地演唱,不亦乐乎,仿佛真的处在四面满是芳草的长亭之中。那时候的我们还不懂歌词的意思,只是觉得旋律非常优美。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时光在欢声笑语中飞逝,我们到了离别的时候。夕阳西下,将最后的光辉照射在那个充满童真和欢乐的教学楼上。晚风拂过我们的脸庞,吹干了泪水也吹散了小学最后的时光。离别之际,老师组织我们唱起《送别》。开始并没有几个人唱,但唱了几句后,我们都不禁融入了进去。回想我们一起学习了六年的时光,我们或许懂了些送别的伤感以及与老师和同学们分离的情感。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初一时候,有一位新同学到我班借读一段时间,当他要回到家乡的时候,我们都哭了。虽然我们认识的时间不久,但彼此之间还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我们把他送到校门口,一片抽泣声中,不知是谁轻哼起那首熟悉的旋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我们轻声地和着……
歌曲声中泪水早已打湿了我的脸颊,这时不见了蓝天上的朵朵白云,却在仰天一撇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这时候的我真正从心底里读懂了这首歌,哀而不伤,寄托了朋友真诚的情谊。
长亭在远方,古道在脚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熟悉的旋律一次又一次轻轻地从我们口中唱出,我们知道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离别是常态,我们在这优美的歌声中慢慢长大。
指导教师 吴镝
唱起那首熟悉的歌
唱起那首歌,那幕幕场景,那种心情,那人、那事总会不断在我心中回荡,勾起我无尽的回忆和长长的思念。
“那一刻凝望你被月光拉长的身影。”夜幕降临,隐隐月光洒在大地,姥姥躺在那张竹椅上,借着月色,在琵琶树旁一脸慈祥地、和蔼可亲地微笑着给我讲故事……
每次我都陶醉其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蕴涵的道理很深刻。当我听不懂时,外婆总会用她那粗糙的手轻轻抚摩我的头,慈祥地说:“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了。”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当外婆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时,我总会竖起耳朵仔细听。抬头凝望天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的神话,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我再唱起那首熟悉的歌,歌声伴着那些许蝉鸣和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为宁静的夜晚增添了无数的乐趣和神秘。
“风摇曳着期许,仿佛在你耳边回应。”随着时光我慢慢长大。
姥姥家有一块地,每次姥去干农活,我总会缠着要跟姥姥一起去帮忙,可我不过是去田里玩罢了。
那时终归也是年纪小,田里路崎岖难走,还没到田里,我便累得腿脚酸痛。这时姥姥总将我背起来。
若是带着篮子便由我挎着,若是锄头铁锹之类的大家伙,自然便得由姥姥扛着。那时年纪小,不懂事,我却总是笑着说姥姥力气真大。
姥姥也总是打趣似的说:“你这个小坏蛋,把姥姥的背都压弯了。”我在姥姥背上,感到这个清瘦而又佝偻的背从未有过的安稳和宽厚。风摇曳着,仿佛可以撑起整片天空。
那时我从未发现,姥姥语气中的疲惫。
“回眸间,昨日如同初见映眼前,梦虽远,落雪无声带走那思念。”当再次唱起那首熟悉的歌,思绪绵长而又深沉,伴着和煦的微风,勾起我最长的思念。
指导教师 吴镝
教师文苑
READING ACTIVITIES
1949,请回答
铁力市第四中学校芳菲文学社 吴镝(语文教师)
那一年,阳光很暖,风还在,你终于万众瞩目下诞生,生而为国,你宠辱不惊,却已满身疮痍。你,还好吗?
换了人间
1949,那一年,我的爷爷20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参加过解放战争的他向来刚强:行军路上,战时紧迫争分夺秒,饭,边跑边吃;觉,席地而睡。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严寒走到酷暑,夙兴夜寐,追着革命的光亮笃志前行。在战斗中,因恶劣环境而身患风湿,即便痛入骨髓,依旧负重前行。但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眼眶竟是湿的。此后爷爷在家人面前腰杆挺得更直了,他觉得这卓著的功勋中也有他的血和泪。
风过无痕,新的人间已经到来。1949,此时的你,已然站立。
春天的故事
1979,那一年,我的爸爸25岁。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一位老人迈着坚定的步伐,引领我们走上改革之路,掀起开放春潮。年轻气盛的爸爸,背井离乡,独自一人坐上火车,踏上筑梦征程。从售卖服装到打火机、小饰品,筑梦路上曾路遇歹徒,血本无归;也曾钻到火车座位下面,挺上两天两夜。他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吹开了柳绿桃红。1949,此刻的你,更富强、繁荣。
荣耀王者
1984,那一年,我2岁。家里换了彩色电视机,赛场上,气势如虹;屏幕前,呐喊震天。牙牙学语的我只是学着大人模样拍手灿笑。铿锵珠丽傲群浓,击锐攻坚暮华容。中国女排世界三连冠的花路也并非一路坦途,她们也曾摇摇晃晃、跌跌撞撞,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夺冠时,映入瞳仁的那抹中国红就是最终的值得。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咬牙坚持,才能笑出强大。
1949,此时的你,已经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用坚毅洗刷耻辱,以强大铸就荣耀。
高光时刻
2019,这一年,我的儿子6岁。恰逢祖国70华诞,从1949到2019,这场穿越七十载的阅兵,隔着屏幕,看这烟花下的盛世中华,每一帧皆是傲娇与自豪。两个画面尤其让我动容,当阅兵车辆经过天安门广场时,那辆写着“1949”的车是空着的,那个虚席是留给万千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他们虽已随历史远去,精神却永垂不朽。
东风快递长剑在手,当压轴出场的东风41亮相于众人面前时,震惊了国人,惊艳了世界。时间确能淬炼奇迹,此可谓辉煌七十载,筑梦新时代。更让我惊愕的是面前的儿子坐在玩具车内手执国旗,随着国歌奏响,庄严伫立,高声歌唱。我看到,他眼中有光,肩上有责。
1949,此刻,若天堂的爷爷问你是否安好,我会告诉他,国泰民安、山河无恙。
一个家,一座城,一个国,回望来路,中华民族用数千年时间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用百余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时间蕴藏着答案,那是中国人对时间的敬意,对奋斗的崇尚。
踏着晨光走进四中的校园,沁香的百树园早已绿意盎然、芳菲满园,走进教室,翻开书卷,迎着张张笑脸,琅琅书声中,我听到了未来的答案,未来将在他们手中升腾。
投稿邮箱:ycwl.2007@163.com
编辑:董桂燕 一审:张 明
二审:王显明
三审:黄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