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互助飞来一群专吃垃圾的小虫子

时事   2024-11-15 15:53   青海  
点击上方“海东日报”关注我们







世界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不断有新鲜的事物“刷新”我们的认知。这不,最近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又发生了件新鲜事:飞来一群其貌不扬的小虫子,每天不停地吃垃圾,不仅成了人们处理餐厨垃圾的好帮手,还能让垃圾变废为宝,生产出昆虫蛋白饲料和生物肥料。

这些神奇的小虫子是从哪里来的?它们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带着这样的疑问,近日,记者前往位于互助县双树村的青海省首个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示范基地——青海昆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记者在青海昆杰环保餐厨厨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中心看到,被处理后的餐厨垃圾就放在地槽中,有无数的小虫子正在啃食垃圾。

“我们叫它‘生态宝贝’,也叫它‘地球卫士’。”青海昆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杰告诉记者,这些软体小虫子叫黑水虻,是一种腐生性水虻科昆虫,这种体形看似幼小的虫子,却拥有十分强劲的消化能力,吃进去的是厨余垃圾,产出来的是昆虫蛋白饲料和生物有机肥。


“我们目前日处置厨余垃圾3吨,最高峰的时候一天的垃圾处理量能达8吨左右,现在已经承接了互助县所有厨余垃圾的处置。”李文杰说。

李文杰告诉记者,黑水虻又叫亮斑扁角水虻,幼虫长约2厘米。黑水虻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能够取食并参与有机废弃物处理的阶段主要是幼虫阶段,黑水虻幼虫不仅能处置有机废弃物,还能产出经济副产品——虫粪,可直接当做有机肥使用,收获的幼虫可加工成动物饲料的蛋白源,因此黑水虻幼虫又被称为“凤凰虫”。


近年来,用餐厨垃圾饲养黑水虻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出的下游产品再反哺农业生产,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循环发展链条。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生态环境脆弱,厌氧发酵模式处理有机垃圾会产生沼气,易发生泄露缺氧中毒甚至爆炸危险,再加上旅游旺季餐厨垃圾数量较大,若处理不当,将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对此,青海昆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处理牛羊屠宰废弃物,2020年在青海探索建立了第一条高原有机废弃物转换的闭环全产业链,率先在青海建成日处理厨余垃圾20吨的生物处置试点模板,公司也成为青海省首家用生物转化技术处理厨余垃圾的科技企业。

黑水虻的繁育需要较高的温湿度和独特的光照,其幼虫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到35℃,湿度在60%到80%之间。在温暖的南方地区野生环境状态下,黑水虻成虫也只在4至9月份期间进行繁殖,而且能生存下来的群体数量稀少,无法满足规模化利用的需要。

李文杰坦言,青海的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夏季凉爽而短促,冬季严寒而漫长,养殖黑水虻技术难度非常大。为了破解高原寒凉地区持续供卵的瓶颈问题,青海昆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通过在实验室搭建繁育台,对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虻虫繁育情况进行持续观察实验,经过数千次数据对比,确定了高原种虫繁育的最佳温湿度和光谱波长,设计出了自动化控制的繁育温室,形成了高原地区黑水虻全人工环境下繁殖供卵的技术体系。

黑水虻帮助实现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同时,还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

“1克黑水虻虫卵生活期内可处理约10公斤废弃物,并形成2.5公斤有机肥和1.5公斤优质鲜虫。按设计日处理10吨厨余垃圾的规模来算,可以产出差不多2吨昆虫蛋白饲料和2吨生物肥。”李文杰说,每吨昆虫蛋白饲料能卖3000元左右,深加工成虫干每吨达1万多元。

黑水虻生物技术的广泛推广,有效缓解了城市餐厨垃圾及农业农村环境面源污染的难题,有力地助推了青海无废城市建设。

由此,青海昆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库,并获中国第十四届创新创业大赛青海赛区一等奖及2023年“创客中国”暨“创青春”青海省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组一等奖、第八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大赛500强。此外,公司还承担了2项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的重点专项,项目的技术性还被相关专家评为国内领先。

据了解,截至2024年4月,青海昆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处理餐厨垃圾2640吨,按青海碳谷公司的碳工程师初步测算,利用生物转化模式处理餐厨垃圾2640吨,可减排二氧化碳582.75吨,相当于在互助种植了24000至32000棵树。

李文杰也表示,企业和科研团队还计划深度开发黑水虻,提高产品附加值,比如制成虫浆可以用做喂养虾类水产的饲料,虫体内提取的油脂可以用于化妆品的添加,虫皮富含的抗菌肽可用于生物医药等。

海东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马国庆告诉记者,随着海东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增加,餐饮行业繁荣,餐厨垃圾的产生量也在持续增长,给城市环境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并且现有的处理设施技术含量不高,资源回收利用率低,造成能源浪费。

面对这样的困扰,青海昆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给出了解决方案——运用黑水虻养殖资源化利用技术,将餐厨垃圾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料,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海东市生态环境局将会同城管、工信等相关部门在全市大力推广此种处理模式,进一步提高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建立公众参与餐厨垃圾处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市民和餐饮企业积极参与,激发企业的环保积极性。







全媒体记者 李永兰 朱得君 摄影报道


监制丨苏昂欠  责编丨王悦





【免责声明】

海东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未标注来源“海东日报”或未含“海东日报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报。











戳个“在看”

海东日报
最新资讯,原创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