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们当下的这一生
从始至终整个的遭遇领受
无论是谁,都不免要感慨一句“人生好苦”
在佛教看来
人生确实太苦
这并不是故意作悲观的解释
而只是对人生实况的直述
《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领受的种类
我们对于外境的领纳感受,详细分析,共有五种:
苦受:指身(即眼等五识)领纳违情境界,而感苦痛。
乐受:指身领纳顺情境界,而感快乐。
忧受:指心(即第六意识)领纳违情境界,而感忧恼。
喜受:指心领纳顺情境界,而感喜悦。
舍受:指身心(通于六识)领纳不违不顺境,而感无苦无乐无忧无喜。
既然领受有五种,为什么只说苦呢?这是因为五受之中,有虚妄有真实。乐、喜、舍三种,属于虚妄,苦、忧二受才是真实。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本无有。世间本无实乐(喜、舍),而感觉快乐(喜、舍),那只是因为所感到痛苦(忧)的暂时停止或暂时离去而感到的一种错觉而已。譬如,大病初愈,觉得很快乐,其实平时原本没有病,乐又在哪里呢。
第二、能改变。我们所以为的乐事,如果令他乐之不止,那就要变为苦恼了。比如食色二事,人都以为是大欲乐,如果使他终日饮食色欲不止,势必避之唯恐不及了。
苦、忧二受却不是这样。第一,人生本是一种苦报,非由乐的因缘,才来苦受。第二,所苦恼的事,如果不止,绝不会转为快乐,只会苦上加苦。比如棍棒交加是苦,如果不停止鞭打,那只能更加痛苦,绝不会转为快乐。因此,苦是真实。
可惜,众生不知乐是虚妄,所以穷追不舍,终于得不到真乐。所幸,佛陀深知唯苦是真实,所以教修观受是苦,求解脱道。
略说苦恼
既然明白了观受是苦,那人生苦事究竟有多少呢,详细说起来,真是无量无边,归纳起来,也有所谓“八万四千”“百八烦恼”“百十一种苦”,乃至“三苦”“八苦”。现在略说三苦、八苦如下:
第一、苦苦:苦是苦恼逼迫的意思,从苦、忧二受而言,指种种身心苦恼之苦。其中,包括八苦,即我们常说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
第二、坏苦:坏是变坏的意思,从忧、喜二受而言,因为万法无常,乐境才现,苦境即来。当乐境坏灭之时,即是坏苦。
第三、行苦:行是迁流变动的意思,从舍受而言,虽然有时不苦不乐,但我们的心一直处于不息的变化之中,这就是行苦。
三界都是苦的
苦有如此之多,那么谁来受呢?是不是都是别人来受,而我不必受呢?应当知道,三界以内的众生都得受,谁也免不了。
第一、欲界众生受三苦:欲界包括六层天和下面的五趣杂居地(我们人类即居住在此)。欲界众生,都有饮食男女的欲望,故名欲界。贪欲是一切烦恼的根本,贪染欲尘,自是一切苦之根因。
第二、色界众生兼受坏苦和行苦:色界包括四禅,共十八层天。色界众生因有禅定的功夫,已经没有男女饮食的欲望,却仍保有色身和宫殿楼阁等,故名色界。可是,身为苦本,仍然不离生、住、异、灭,为生死所缠缚,所以有坏苦和行苦。
第三、无色界众生单受行苦:无色界包括四层空天。无色界众生,所入禅定(名四空定)更深,不但没有男女饮食欲望,亦无色身执着,只留识,故名无色界。可是,识为一切妄念所依起,所以仍然会有迁流生灭的行苦。
由此可见,只要是三界内的凡夫,都得受苦,无一例外。所以,佛学教离苦的办法,就需要跳出三界。
观察所以招苦的原因,主要是烦恼遮盖住本性而起惑,因为迷惑颠倒,无有智慧而造业,既然造作了恶业,将来必定招受恶的果报,这就是苦了。
众生招受苦果,不但不知反省,往往还要怨天尤人,因此更起迷惑颠倒。惑、业、苦,恶性循环,永远不止,不得不感慨真是苦海无边了。
知苦而后修道
“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谁能数?”当我们知道了人生是苦时,我们就急需要思考,究竟有没有避苦得乐的方法呢?通过对佛法的熏习,我们可以坚定地回答道:有的。
佛法的大目的,就是解决这个大问题;这问题若能解决,一切的苦就没有了。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有这种种的苦楚,世间之人,乃至一切众生,才迫切地需要佛法。
通过佛法对苦的深刻省思,发起一种强烈的想要离苦得乐的出离之心。而这出离之心,正是菩提心的前提和基础。以出离心、菩提心为引导,便能够带领我们进入佛法的殿堂,真正地了生脱死、离苦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