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记者从沈阳城区驱车沿沈西大路向南约90公里,来到了辽中区于家房镇于家房村。蓝莓种植专业户徐梁正骑着蓝色三轮车等在路旁,红通通的脸上洋溢着喜悦。见到记者,徐梁赶忙上前,兴冲冲地说:“咱家的蓝莓转色啦,总算赶上了春节这波好行情!走,咱去看看!”
徐梁是沈阳市“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的学员。近两年,他利用农闲在沈阳农业大学参加了园艺、农业经营管理专业两个培训班。培训班“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教学模式,让徐梁持续得到技术、市场、营销等全面支持,蓝莓种植规模越来越大,鲜果也卖进了城。他说:“秋后忙充电、节前赶行情,咱是啥也没耽误!”
跟着三轮车向北拐上小路,不一会儿就看到了一排排盖着遮阳帘的温室大棚。猫腰进棚,一股花香便扑面而来,白色的蓝莓花丛间,蜜蜂飞来飞去,忙碌授粉。走进垄间离近看,一些蓝莓已经坐果,有的圆形像灯笼,有的略扁像大鼓,煞是好看。
“这个棚里是‘珠宝’和‘绿宝石’,两个品种相互授粉,果实又大又甜,市场上一斤能卖到120元。”徐梁小心翼翼地拿上一株蓝莓让记者看,枝干又粗又壮。他说:“蓝莓金贵,要种好并不容易,老师们手把手教咋来控制温度、湿度、水肥,他们的方法真是管用啊。”
2004年起,沈阳市在全国率先办起“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培训,并在培训后持续向学员提供技术支持,让科技成果、新型技术等源源不断输送到农村生产一线。
截至2024年年底,沈阳市由政府出资的“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已累计培训青年农民6534人(次)。近半数学员不但收入增长了,还成了技术能手。徐梁就是其中的一员,十里八村的咨询电话一个接一个。
“棚里定温25摄氏度,自动通风,不容易受病害。”另一个棚里,种的是“花香”“优瑞卡”等几个早熟品种,有的果已经变成了蓝色。徐梁拿着手机拍视频,给种植户讲技术、说收入,“这个棚有750株蓝莓,今年每株能出两斤果,盛果期能达到15斤左右。春节上市后,能陆续卖到6月末。”
好果要变成“好钱”,就要有好销路。“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的师生群,不仅交流技术,也研究市场、琢磨销路,“一条龙服务”让农民没了后顾之忧。
这两年,在培训班的牵线搭桥下,徐梁的精品蓝莓销到了沈阳、大连、鞍山、盘锦等地,有的客户还提前下了单,空运“求”果。而徐梁也有了建设连片蓝莓种植基地的设想,打出自己的品牌。“今年,我准备了一个150克的小包装,里边有4种口味的鲜果,这在市场上一定更受欢迎!”徐梁憧憬着。
审核:张增娇 安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