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名地产博主“猫哥”爆料,BG园旗下广东BY建筑设计院,已经通知下属的分院,要求10月1日前就地解散!
广东BY建筑设计院,成立于1997年,注册资本80亿人民币,其公司简介中这样写道:
“汇聚海内外超4000名设计精英。拥有建筑工程甲级,城乡规划、岩土勘察、风景园林、市政道路等设计资质。拥有全球30余个设计分支机构。”
不得不说,在BG园飞升“宇宙级房企”的那几年,这家设计院还是很火的。
当年我有个清华博士同学,毕业后就去了这家设计院搞研发,当时给到的起薪就有40w之多。(但他干了两年之后就转行互联网了)
而在“红线”政策出台之后,这家以“高周转”闻名的房企,业绩便急转直下,直到今年8月份,终于传出暴雷的消息。。。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中,BY设计院就已经开始陆续裁员,没被裁的,工资也是打骨折,苟延残喘,只待最后一击。。。
这,也是很多房建设计院,目前的真实窘境。
(重庆某院月发400元,天津某院月发两位数,安徽某院月发8元,甚至负发薪,工资还不够扣社保的,可见降薪幅度之狠)
~~~
有人问:那应该怎么办?到底是转行?还是继续苟着?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点:我们的行业正处于危机之中,而危机,注定是残酷的。
当寒潮来临,自然界中的资源减少,就注定会有一部分“过量繁殖”的生物被饿死,甚至某些“物种”也将整体消失。。。
而为了免于被饿死的悲惨命运,我们只能和时间赛跑,往尚有资本流入的领域躲藏。
有人说:你说的倒轻松,但我一不知道哪个领域有资本流入,二是即便知道,我也没有能力进入,这不白搭吗?
的确,转行是十分困难的,即便是大神,转行也要先穷三年。毕竟转行意味着舍弃之前的积累,从零做起,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
因此,我虽然一方面,极力劝退想来设计院的新人;
另一方面,对设计院老人,尤其是在设计院工作7年以上的老员工,当他们提出想要裸辞转行的想法之后,我都是建议他们不要冲动,先保证能苟住,然后再想其他的。
因为就我的观察,设计院新人转行,可选择面还是很广的。
互联网行业,其实并不排斥工科生,尤其是年轻的工科生,真的可以考虑转互联网。
曾有个互联网小厂HR给我说:
“擦,一个二本国际贸易,就给我提年薪20w!要是来个学建筑的,30w我都愿意要!毕竟我们做PPT,做UI,做流程图,都是很需要工科生思维和审美能力的!”
但对设计院的老人,由于年龄原因,可能直接在简历关就被毙了。。。
而且,当一个人被设计院摧残的时间久了,也的确会与外部世界产生一定脱节,很可能跟不上新兴行业的思路。
所以,对设计院老人而言,“考编”几乎就是最适合的一条转行之路。
在我的读者群里,就有至少5位在设计院工作7年以上的大佬,最终考编上岸成功的。
可见,“考编”对设计院的“卷王”而言,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执行力,再加上一点运气。
~~~
有点说跑题了,最后,对广东BY设计院解散一事,还是再总结三点哈:
1、据有些已经被裁的小伙伴透露,裁员还是有补偿的。其实如果真能好聚好散,也就没啥可黑的。最可黑的,是那些一边让人加班,一边给人发低保的设计院,比如帝都某旭。
2、中国的设计院,经营模式是很有“特色”的,本质上是依赖于投资过活,设计师拿的工资,实质上来自于银行贷款,而不是来自建筑产品的实际使用者。所以,设计师妄想靠提升自身技术,做出好设计来救活行业,无异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这是我从事这个行业,最深感无力的一点。
3、房地产业经历10年“狂飙”后,落下的这一地鸡毛,实在有违“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希望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可以遵循“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古训,不要搞大开大合,这样只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阻碍“内循环为主体”的发展目标。
点赞,转发,关注,传递行业真相!
后台回复:卷王,一睹设计院卷王风采
后台回复:降薪,领悟设计院降薪宿命
后台回复:两千,理解设计院底薪逻辑
后台回复:收入,百家设计院收入汇总
后台回复:广东解散,本期特别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