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记忆】陈希祥 | 再看路和峁 — 再探红军精神的时代呼唤(之七)

文摘   文化   2024-11-27 00:01   甘肃  

再看路和峁

——再探红军精神的时代呼唤

(之七)

陈希祥
很想说一句,我与私盐路有缘。记得很小时,父亲就曾多次给我讲过,他当年在虎洞刘解掌教书的岁月里,就曾数次前往私盐路,拜谒、观赏过那株已约有千余年树龄的大槐树。上世纪的1996年,我又曾以包村工作队员的身份,进驻私盐路。那个开春期间,我们组织全村劳力,每天上工近300人,用近一个月的时间,镢头挖,铁锹铲,架子车推,终于修通了一条3.5米以上宽的土路8.9公里。
翻天覆地的私盐路、庄子峁。
今日走进私盐路,更是给人一种历史的回响与新时代的奋进,浑然一体,震撼人心的感觉。只教我感慨不已——变化就叫太大了。

曾在凹凸不平、沟峁苍茫的黄土高原上,有过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它曾是历史上的老百姓苟以活命,躲避官家税苛,偷运私盐走出来的一条秘密通道;同样的条件中,庄子峁也是疙瘩连湾,坎坷崎岖,好不艰难。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一纵队左、右两路军英勇前行经过环县,也走过了这条——私盐路,也跨过这座——庄子峁。这条古老而又神秘的道路,见证了无数历史的瞬间和岁月,也承载了厚重的记忆与新时代的希望。今天,我们再次踏上这条“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的征程,心中便汹涌出了无限的感慨与敬仰。

今日重走长征路 走进洪德私盐路在这里,我们听到了历史的回响,红军的足迹与英勇。

1935年10月13日、14日,寒风凛冽,雨加雪使山坳青一处、白一处,寺尔原下,沟道里,潺潺的小溪,早已被过往的万余名红军们人喝脚粘,没有了溪流,只剩了泥泞。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一纵队的艰难而又伟大的征程,就这样从这个沟道里踩过去、踏过去,在这块属于洪德的地界里,左、右两路军都留下了趟过的痕迹,踩深的踪印。

2006年2月25日《陇东报》报道当年老红军再到环县及感赞。

在长征途中,红军始终注重群众纪律,积极采取措施做好群众工作。在环县小南沟汪天子,红军战士们为三个病危的老乡看了病,还为他们留下了足够的药品和粮食。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深深打动了当地群众的心,也为红军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进入洪德,当然受到了群众的全力接济和支持,私盐路、新集子、庄子峁,张家、周家、解家、汪家、杨家等,就都主动为红军杀了羊,炖了羊汤送给战士们。走出玄城沟,在杨家台,红军处决了在镇原武沟抓到的恶霸地主刘杰;在庙岗子,一场遭遇战,一路屡创奇迹的红军英雄连长毛振华等六位战友壮烈殉国,成了河连湾后世祖祖辈辈开展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至贵教材。若干年后,好几位老红军的后代们重走长征路来到河连湾,在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纪念馆,不无兴奋地反复地感叹道:“我老爸临终都在念叨着环县的私盐路、庄子峁,念叨着那些憨厚的群众和暖心的羊肉汤。”

当年在此修土路 而今宏然成阵地

新时代的变迁:从贫穷到富裕的跨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几十年时间就过去了。如今的私盐路,早已不再是那条秘密的羊肠小道了,也不再是镢头、铁锨铲出来的沙土便道了,而是一条柏油铺就的宽阔明亮的乡村公路了,村部建筑宽敞明亮,广场上绿树成荫,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如今,这两个大约千余人口的村子里,都成长起来了不少的大学生、博士生、乡贤能人和致富带头人,其中最有名的华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琎就是最杰出的代表。村民们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养殖业,产业如雨后春笋,收入亦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村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产业组、非遗馆、篮球场、保健站、休闲康养相济带、超市小店附作坊,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民众的满意指数一天更比一天强。

统战兴乡新基地 生态农庄庄子峁

感慨与展望: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向未来奋进不怠。
站在私盐路村党政服务中心的大院里,我不禁感慨万千。这块曾经见证过红军英勇足迹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见证者。从贫穷到富裕,从落后到先进,私盐路村的变迁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良好缩影。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红军长征的英勇事迹中,我们汲取了无穷的力量和智慧。他们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在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过程中所需要的至贵的财富。

发展是硬道理 庄子峁欢迎您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踏着红军的足迹前行,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好地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后台支撑。

陈希祥,男,汉族,甘肃环县人,中共党员。先后在《中国人口报》《中国人口文化》、《甘肃日报》、《陇东报》、新华网等报刊、网络发表文章,百余件作品入编《中华情 诗歌选编》《当代华语诗歌精华》等书刊。参与过《奋进中的环县》《环县文史》《东老爷山志》等书的编写工作;出版有《影神》《异彩纷呈说环县》《与诗同行》《细雨沁心》《别一种风景》《山坳红湾集》等个人作品6部,成稿电影文学剧本5部,微电影《哑井》《小城猎毒》《党课 不超时》已网播;受奖多次。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庆阳分会会员、庆阳市历史学会会员、庆阳市南梁革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庆阳市退役军人英模事迹宣讲团成员、政协环县委员会委员。

--------------




--------

《陇东乡土文学》
主编:高粱

微信:13830499891

陇东乡土文学
陇东打工文学,打工者的文学园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