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集
高风亮节 鞠躬尽瘁
点击观看
各位朋友大家好。
李承干在金陵兵工厂和第二十一工厂担任厂长先后14年,功勋卓著,被誉为“中国兵工界国宝”。
抗战胜利后,李承干的人生又经历了一次转折,以新的身份、新的角色践行实业报国,投入国家建设。本集节目为大家讲述李承干人生最后14年的往事。
抗战胜利后,留在重庆的第二十一工厂将何去何从?李承干厂长开始深入思考。以“实业兴国”为己任的李承干,对国家工业建设满怀美好憧憬,他曾表示“愿出余所知与经验,为工业建设以尽绵薄之力”,他曾提出将兵工厂与钢铁厂合并的设想,以军工制造与民生事业相辅并进,把第二十一工厂转型为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新型工厂。为此,他鼓励职工,为了国防安宁、世界和平,必须加倍努力,迎头赶上,成为国家建设有用之才;他勉励职工,一面锻炼身体,崇尚品德,一面补充知识,勤修技能,人人为生产之主干,个个为建国之中坚,用抗战精神致力于国防工业建设。
李承干虽然对国家建设充满热情的期待,但此时的他已年老多病,虚弱的身体不堪繁重的工作负荷。于是,他开始认真考虑自己“到哪里去”的问题,他急流勇退,决定辞去厂长一职,并竭尽所能把厂长重任交给可靠信任、年富力强的接班人手中。
1945年7月,李承干伯乐相马,把自己的主要助手俞濯之从基层调到总厂任厂长主任秘书,此举的用意就是要向这位比自己年轻20岁的晚辈交班。俞濯之在第二十一工厂工作经历仅有7年,资历不深,但李承干对他完全信任,让他放手开展工作,两人同在一个办公室,朝夕相处,接触密切,敞开心扉,无话不说。
俞濯之对德高望重的老厂长非常敬重敬佩,视为导师和兄长,以小学生的态度虚心学习老厂长的治厂经验和处世之道,全力当好助手,为老厂长分担繁重厂务,减轻工作负担。
李承干曾多次同俞濯之推心置腹的交谈,希望他接班。对此,俞濯之总是以自己资历浅、能力弱为由而婉言推辞。为了打消俞濯之的顾虑,李承干诚恳又严肃地对他说:“由你来接任厂长,我是深思熟虑的,不是随便说的,厂长这个职位让其他人干我信不过,放心不下。我年事已高,身体也每况愈下,你若不接,我就只能拼命干到死了。”
李承干如此披肝沥胆、语重心长的肺腑之言,终于打动、说服了俞濯之,他经过反复权衡,最终答应接老厂长的班。至此,新老交替顺理成章,成为定局。1947年3月,兵工署接受李承干辞去厂长一职,任命39岁的俞濯之为代理厂长(1948年5月任正式厂长)。
全厂职工对老厂长的辞职深感惋惜,依依不舍,但亦表示理解。在大家的心目中,李承干是一位平易近人、克勤克俭的好厂长。
作为全国最大兵工厂厂长,李承干拥有中将军衔,可谓高官贵人,但他淡泊名利,始终把自己视为普通一员,与广大职工关系亲密,他曾在全厂职工大会上说:“本厂全体职员工友,因其技能才学不同,服务固各有利,然都是厂里老板和伙伴,同仁应不分彼此,一堂亲爱和气”。他的这些话在职工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
李承干始终尊重、热爱、依靠职工,真心诚意为职工办实事谋福祉,深受广大职工由衷的称赞和爱戴。
李承干一身清廉,两袖清风,对中饱私囊深恶痛绝,不义之财绝对不沾,就连份内收入也宁愿少拿。按照当时政府惯例,工厂高级主管享有“特别办公费”的待遇,依照李承干的级别,每月可开支500元大洋,但他却一次也没有动用过,在他的影响之下,工厂高管的这笔“特别办公费”主要用于了改善职工福利。
李承干的办公室只有14平方米,而且与主任秘书、工务处长合用,晚上就是他的住所,里面摆放的是极为普通的桌椅和木板床。上级配备的小轿车他很少使用,而是常常用来接送生病职工去市里医院救治。
大家深知李承干廉洁俭朴,因此送别老厂长的活动从简,只是召开了一个老厂长辞别、新厂长就职的全厂大会,在激昂嘹亮的厂歌中,与会的数千职工拍了一张珍贵的大合影。
李承干离开工厂时带走的全部家当只有一个旧网篮、一只旧箱子,所装的只是常看的书籍和陈旧的衣物,一个中将军衔的厂长如此两袖清风,不得不让人们为之动容,肃然起敬。
李承干交付重托后给同仁写下一句题词:“正己正人,立己立人,以为大众,以利民生。”
李承干离开工厂时留下两件纪念品,一个是他在厂里发表的文稿汇编而成的《直公嘉言录》。
另一个是由他倡议建立的、奖励职工子女读大学的“直公奖学基金”。
李承干辞职后,兵工署专门拟文,陈述他从事金陵兵工二十余年的勋绩,给予他高度评价,肯定他是中国兵工界的一位领军人物,称赞他及第二十一工厂是中国近代兵工事业的一座里程碑。
1948年7月,李承干从美国考察回国后辞去官职,功成身退,20年的兵工生涯画上了句号。应著名化工家侯德榜之邀,李承干来到南京永利化工公司任总经理协理兼硫酸铔厂厂长。南京永利化工公司是中国石化南化公司的前身,由“中国化工之父”、著名实业家范旭东于1934年创办,曾为中国最早的化工厂和远东第二大化工厂,所属的硫酸铔厂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化肥厂。
从兵工转为化工,从政府机构高官变为民营工厂高管,这是李承干人生的又一次转折,他在继续践行实业兴国的理想。
李承干入职永利化工公司后谢绝高薪,不顾体弱多病一心扑在工作上,对职工关怀备至。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职工进行护厂斗争中,李承干旗帜鲜明的站在职工一边,并筹建消防队和纠察队保护工厂,迎接解放。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筹备召开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周恩来、董必武在审议参会的爱国民主人士名单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李承干,随即指示尽快寻找并护送李承干前来北平。
1949年5月,南京市军管会派人拜访了李承干,刘伯承市长也在百忙之中专门安排时间会见了李承干,热情征询对城市建设的意见,李承干针对环境保护,主张在荒山水边多种竹子,即可保持水土,又可美化环境,还可编织生活用品。
7月,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李承干前往北平参加了中华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委会,后去东北解放区参观。
9月,李承干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并担任了“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
10月1日,李承干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
1952年,李承干调往北京,在政务院重工业部和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并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和全国工商联合会。1954年李承干出席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5年,为统一领导全国度量衡工作,国务院成立了国家计量局,经周总理提议,年已67岁的李承干老有所为,出任局长,担当开拓新中国计量事业的重任。
李承干身为部级高干,依然保持着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每天上下班坚持步行,不用小车接送,组织上分配给他条件较好的住房,他却主动让给了别人。接待外宾他都是自己付费,从不报销。他对自己的晚辈既充满关怀又严格要求,特别注重优良家风的培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政治和技术,在各个方面都能自立。
李承干给侄儿侄女的题词
1958年12月的一个晚上,李承干在参加中央统战部召开的重要会议时,突发心脏病当场昏厥,立即被送往北京医院抢救。周总理获悉后,立刻指示医院尽力抢救。
1959年1月15日,李承干与世长辞,享年71岁。1月18日,在北京举行了李承干公祭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送了花圈,董必武出席并主持了公祭仪式。李承干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李承干的一生追求实业报国,他为民族军工和化工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他的崇高精神、博大胸怀、高尚品德、优良作风,令人敬仰缅怀。
文章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主要目的在于学习分享,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免责声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视为详尽说明,亦不构成晨光一八六五的法律、或其他专业建议或服务,其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编辑:汤媛媛
审核:赵莉萍
发布:晨光1865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 详情回顾
第六十工厂建在南京,后迁台湾| 第二十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