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30 常熟非遗文化纪录片研创营

文摘   2024-12-07 14:42   北京  

今年8月,HEC哈斯教育学员在导师的带领下去到云南玉龙吾木村,进行了为期九天的实地调研,并以影像拍摄的方式记录发生在当地的故事,最终产出一部独一无二、具备专业水准的纪录片。



学员们都对这次宝贵的经历赞不绝口,为了让更多同学们体验到纪录片拍摄的魅力,HEC哈斯教育与常熟文旅合作将在12月份推出【大师课纪录片研创营】



大师课纪录片研创营



常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长江文明孕育的璀璨明珠,从远古的马家浜文化走来,历经6700年传承与发展,无数先民的勤劳与智慧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内第一个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县级市。目前常熟非遗项目143项,其中国家级2项(白茆山歌、虞山琴派)、省级21项、市级33项。各级非遗传承人154人,其中国家级2人(白茆山歌陆瑞英、虞山琴派朱晞)、省级12人、苏州市级30人。苏州市级以上项目数量在苏州地区领先。


常熟市近年来致力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通过建立机制、普查、申报、场馆建设及宣传等措施,有效保护和传承了珍贵的非遗项目,形成了以名录、传承人、场馆和活动为核心的活态保护体系。



主题一

古琴手艺人(虞山琴派)

虞山琴派的传承与艺术精神



常熟名家辈出,明清最有影响的琴派 —— 虞山琴派就诞生在这里。虞山琴派为中国第一个有代表人物、代表琴谱、理论纲领和地域特色的琴派。自明至清,虞山琴派主要琴谱有十几种之多。海内琴士群趋仰幕,出现了“虞山为归”的局面。


采访古琴手艺人将围绕其技艺特征、艺术理念以及文化传承展开。重点关注虞山琴派古琴制作中的工艺流程、用材讲究,探究手艺人如何保持“古音正宗”的传统风格,并应对现代社会的创新需求。


参观地

▲ 虞山古琴艺术馆

了解古琴的历史与制作过程。


采访对象


马一超



1970年生于南京,大学学历。师从翁瘦苍、归之春、马士达等先生。现任职于常熟市书画院。为中国书协会员,常熟市书协副秘书长,常熟市青年书协主席,常熟虞山印社副社长;并任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虞山琴社理事。


顾俣帆



1991年10月生于常熟,民盟盟员,乡村振兴技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常熟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古琴艺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号石痴,室名艾叶庐,自幼酷爱书法篆刻江南丝竹,善斫琴、大漆金缮、竹刻,现师从虞山琴社理事、虞山印社副社长马一超先生学习古琴演奏、后经师引荐拜于姑苏斫琴名家裴金宝先生门下研习古琴制作。  


顾俣帆的作品曾参加及入编(上下滑动查看):

2013年第四届中国古琴艺术节.《中国古琴名曲印谱》

2016年当选常熟市十大青年创业先锋

2016年当选苏州市第十九届团代表

2017年常熟广播《90后痴琴小伙顾俣帆的梦想》

2017年江苏公共新闻播出《创富江苏:执着追门人》

2017年受邀参加杭州“两岸文创产业交流会”

2017年受邀参加第一届常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2017年受邀参加天津市56民族非遗展

2018年受邀参加杭州文创展

2018年作品长期展览于碧溪美术馆

2018年参加第二届常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2018年当选常熟市滨江(碧溪新区)音乐家协会副会长”

2018年无偿捐赠常熟市新档案馆仿明代“八宝灰胎”正和琴

2019年常熟电视台常熟纪事栏目拍摄专题纪录片《琴缘》

2019年受邀参加2019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修培训计划——古琴制作技艺培训班,任《手工木工工具使用及中日工具对比》课程讲师

2019年获评常熟市优秀文艺骨干

2020年获评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

2020年获评常熟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2020年获评苏州市最美劳动者

2020年举办《琴传虞山-顾俣帆古琴作品个展》

2021年举办《长三角青年古琴作品展》

2023年入展第三届苏州青年艺术节

2023年入选第二届姑苏乡土人才能工巧匠培养对象

2023年入展“苏州非遗 能工巧匠”第二届乡土人才精品展




主题二

蕾丝手艺人(常熟白茆蕾丝)

传统蕾丝工艺与时尚的对话



常熟花边,又称常熟雕绣,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江苏省著名的传统手工雕绣抽纱制品之一。常熟花边作为我国著名的手工艺品之一,曾荣获国家金质奖,享誉国内外市场。常熟花边植根江南水乡灵秀宝地,发扬传统刺绣与编结文化,包容了欧洲民间抽纱工艺,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色。经过近百年数代人的丰富和传承,已有60多种不同的针法和8000多种不同图案的留存。在艺术欣赏、技艺交流、民俗学探索、学术研究以及生活实用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采访蕾丝手艺人将集中在传统编织工艺的传承细节与现代时尚需求的结合上,探讨在全球化时尚浪潮下,传统蕾丝工艺的创新与应用场景。


参观地

▲ 常熟花边社

参观和学习常熟花边的制作过程及其艺术特色。


采访对象


张金华



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常熟花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981年加入常熟市花边厂,担任试样员并负责技术传授与成品检验。随着老一代艺人退休,她成为花边技艺的核心传承者和技术骨干。

退休后,张金华积极开展花边技艺的公益传承,在多所学校和社区定期开展教学活动,并参与非遗项目展示与交流。2019年,她在宝岩生态园成立了花边社,成为常熟花边的文化传播窗口。



主题三

古建筑木雕手艺人

古建筑木雕的匠心与技艺传承



常熟古建筑施工工匠颇多,且技术高超。吴地“香山帮”鼻祖蒯祥之师蔡思诚即为常熟人,与著名石工朱文铭同为常熟古建筑施工之佼佼者。常熟的古建匠人以木工、泥瓦工为主体,木雕由木工兼营,砖雕由泥水匠兼任。


明清以后,随着建筑风格日益细腻繁琐,业务需求量大增,逐渐形成了一个集木作、泥瓦作、砖雕、木雕、石雕、匾额、油漆彩绘等多种建筑工种匠为一体的庞大群体,被誉为“虞山派古建工艺”,成为中国建筑艺术流派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现今常熟地区,古建筑施工秉承“香山帮”体系,以木、瓦作操作为主,含苏南古建筑精巧、细腻之特点。从古至今,从江南民间宅第、江南古典园林到寺庙道观建筑、京城皇家宫殿,常熟工匠营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杰出作品。


采访木雕手艺人将关注木雕技艺在古建筑保护中的角色,深入探讨木雕工艺的独特之处,以及在现代建筑修复中如何保留传统技艺的精髓。



参观地

▲ 翁同龢故居

了解香山帮建筑的木作技艺及其在古建筑中的应用


采访对象

蒋云根



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6岁起学习木工技术,先后师从沈仁仁与晏祖根。1982年加入常熟古建园林建设集团,参与滕王阁、桂林公园、方塔与聚沙塔维修、翁同龢故居等重要古建工程。1990年获评“木工技师”,2004年被授予“苏州市有突出贡献技师”称号,2009年获“中国营造木作技术名师”称号。

蒋云根精通大木作制作与安装,擅长构件放样、榫卯制作和复杂梁架结构的呈现,将建筑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作品色调和谐、布局巧妙,体现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


项目内容


纪录片创作  

在专业导演指导下,学习纪录片拍摄与制作技能,掌握视听语言,学习场景拍摄和采访技巧,构建拍摄方案,运用影像叙事方法讲述真实故事。

非遗文化实地调研【可选三个主题】

主题一. 虞山琴派:虞山琴派的传承与艺术精神

主题二. 常熟白茆蕾丝:传统蕾丝工艺与时尚的对话

主题三. 香山帮传统建筑:古建筑木雕的匠心与技艺传承

在当地导师带领下走访非遗传承人和文化机构,深入了解常熟的非遗项目,以镜头记录其发源与承,通过影视人类学和文化传播学等跨学科视角提升人文和社科素养。

成片展映与交流

完成纪录片制作后,学员将在调研地安排展映与映后交流活动,展示作品并分享调研拍摄中的所学所获。

成果展示与推广

纪录片将优先推荐至国内外影展,帮助学员在相关平台上推广作品,并支持他们在感兴趣的领域开展更多的社会公益或商业实践。



项目安排


调研准备阶段

线上

● 背景资料调研:阅读中英文文献及视频资料,初步了解常熟文化与拍摄主题。


● 线上讨论:线上项目讨论、拍摄设备准备、行前注意事项。


实地拍摄阶段

12月23日 - 12月30日

Day 1 

● 学员抵达常熟并办理入住。

● 破冰活动与安全培训,增进学员熟悉度,并回顾线上课程内容,明确活动流程和注意事项。


Day 2  

● 导师讲解纪录片拍摄技巧与流程,帮助学员掌握基本的镜头语言与视听表达方法。

● 实地堪景,走访拍摄地点进行考察,结合讨论确定拍摄主题并分组。

● 学员撰写拍摄文案,初步构思影片结构。


Day 3-5

● 小组进行分组拍摄,导师全程现场指导,帮助学员掌握场景拍摄和人物访谈的技巧。

● 通过深度访谈与拍摄,挖掘拍摄主题的核心内容,提升导演、摄影和访谈技能,获取成片素材。


Day 6-7  

● 整理拍摄素材,构建影片叙事框架,讨论并确定剪辑思路和主题内核。

● 导师讲解剪辑软件使用流程和技巧,学员掌握基础剪辑理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初步剪辑,将素材与叙事串联,形成有逻辑的片段。


Day 8  

● 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最终的作品调整与完善。

● 学员线下展示完成作品,分享创作感受,并与导师和其他学员交流反馈。


Day 9  

● 总结项目收获,学员告别并返程。


项目导师


王秀岳

导演,摄影师,画家。现任教于上海电影学院。艺术活动涉及纪录片与动画创作、现当代架上绘画等。


主要作品:动画纪录短片《城市村民》(2012),纪录长片《别墅村民》(2012),《生生不息》(2018年),《缅北高地来的女人》(2022)等。


其中《缅北高地来的女人》获得2022年印度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欧洲独立电影节最佳纪录长片,东欧独立电影节最佳纪录片荣誉提及等多个奖项。影片还入围了第十一届洛杉矶“女性之声”电影节;瑞士国际电影节;葡萄牙国际电影节;日本塞尔维亚电影节;2022 ARFF 柏林国际电影奖等十几个国家举办的电影节。


目前,王秀岳导演在东南亚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地拍摄“未爆弹”题材的纪录片。



项目产出


1

完整的纪录片作品  

学员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部具有专业水准的纪录片,优秀作品将被推荐至国内外影展。


2

个性化推荐信(部分学员)

部分完成项目的优秀学员可申请推荐信,导师将根据表现为其撰写支持材料,并配合后续的网申材料证明。


3

非遗文化项目证书

学员将获得由常熟市电影电视协会颁发的证书,以证明其社会调研与拍摄经历。


4

真实的社会调研体验

通过实地调研与拍摄,获得真实的非遗文化传承体验与拍摄经验。学员将会有机会进入导师团队参与最新项目。


5

多维度能力提升

在活动中培养创造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质。


带着创意来,带着作品走!


过往活动回顾


今年8月,HEC哈斯教育学员在导师的带领下去到玉龙吾木村,进行了为期九天的实地调研,并以影像拍摄的方式记录发生在当地的故事 —— 纳西族文化传承与融合、非遗濒危、乡村发展、留守人群关爱......



在王秀岳导演(也是本次项目的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得以学习专业纪录片拍摄与制作技能,产出纪录片作品:



同时,学员也深度参与了纳西族文化传承公益组织的工作,调研记录纳西族多元文化的发源与演变传承,同纳西族东巴、当地村民、公益组织者、文旅创业者进行交流访谈,结合自身特长提出助力吾木村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方案。



作为一个古村落,吾木村如今面临着青壮年流失,老人、妇女、儿童留守村庄的问题,在实际走访中,学员对于这些问题建立了更深刻的了解,并构思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成为彼此赋能,包括妇女小组、老人学堂、留守儿童夏日营等等。




感兴趣的同学们请查看 ↓ 海报,速速向哈小斯报名!


HEC哈斯教育
HEC哈斯教育以全人教育为理念,主要做背景提升、夏校申请、升学指导,研发enLIFEnment启发式教育课堂,为学生量身打造留学规划方案,全力帮助孩子入读高等学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