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勤俭败由奢

文化   2025-01-12 04:59   辽宁  

春秋时期,关西地区住着一个叫戎的游牧民族,他们文化比较落后。

公元前625年,戎王听说秦国很强大,就派心腹大臣由余到秦国考察。由余原本是晋国人,后因故逃亡戎地。他到了秦国后,秦穆公热情地接待了他,带他参观宫室、库藏、城邑和街市。通过交谈,秦穆公发现由余是位知识渊博的人,就向他请教:寡人常听说古代贤王的事迹,但对他们的兴亡原因想不透,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由余说:臣以为兴亡的关键,在于节俭和奢侈,节俭的君主得到诸侯的拥护,奢侈的君主遭到天下的抛弃。如尧治天下时,用土烧制的碗和杯子吃饭、喝水,他的领土广阔无边,诸侯臣服。舜治天下时,砍伐山上的树木,把锯痕磨光,还要在上面刷上颜料,诸侯认为他已奢侈起来,不服从的诸侯就有十几个。禹取得天下后,在祭器外面涂上黑色的墨,用红色的朱砂描画内壁,用素色花纹的丝绸做车垫,草席四周饰以斜纹的边,酒杯也画上彩色的花纹,食器上更布满装饰。与舜相比,禹更奢侈,因而不服从的诸侯增加到三十几个。夏之后是商,商王给自己制造了天子乘坐的高级车子,竖起了有九条飘带的旗帜,饮食器具都经过精雕细琢,垫子和席子都编出花纹,这样更加奢侈了,因此不服从的诸侯多达五十几个。由此可见,王者越是奢华,反对他的诸侯就越多。

秦穆公对由余的话非常赞叹,心中不由得对由余产生敬慕之情。由余走后,秦穆公把内史廖请来,对廖说:寡人听说“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由余如此贤能,是秦国的忧患,你看怎么办才好?

廖想了一下,回答:戎国偏僻闭塞,戎王居所简陋,从未听过中原五音、吃过中原五味,主公不妨送几名女乐、厨师给戎王,让他沉溺声色,搅乱他的国政,使君臣间产生隔阂,这样我们就可打由余的主意了。

秦穆公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就派廖将十六名歌女乐伎和几名高级厨师送给戎王。

戎王见了十六名妙龄歌女,不禁目迷神夺,吃了高级厨师烹制的佳肴,更是乐不可支,整天饮酒作乐,神魂颠倒,搭起的华丽帐篷,整整一年没有迁居,牛羊待在一个地方,因缺乏水草死了一半。

秦穆公见第一步目的达到,就放由余回去。由余回去后屡次向戎王劝谏,可过惯了安逸生活的戎王再也不愿恢复过去那种依水草而居的原始生活,对由余不理不睬。由余见自己再也待不下去了,就离开戎王来到秦国。

秦穆公亲自迎接他,拜他为上卿,向他了解戎王的兵力和戎地的地形,发动对戎地的进攻,拓地千里,一举成为西部霸主。(整理自《史记》)



每日因果小故事
深信因果,忘掉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