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人文大观--粘田寨

文摘   纪录片   2024-03-11 15:43   广东  

【沿革】

       粘田村粘田寨位于大坪镇北部,距离镇政府约8公里。现属大坪镇粘田村辖下自然村,旧属粘田甲(粘田甲:粘田寨、蕉窝、羊栖肚、锣鼓坑、高岭、松柏排、杨桃窝、下粘田、头金石、杨桃树、冷牛峎、甲湖、方田仔、社仔前、龙门磜、金钩环、田螺塘、胁沥下、梅树背),现有粘田主寨、洋里、坑背园、松柏排等数个聚居点。

       粘田古名已不可考,因房姓迁入之前是詹姓人拓耕的地方,时称“詹屋田”,后来土地易主,被房姓经营,改名为“詹田”、“粘田”,有明确记载的是现居民先祖六世翠峰公在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610)的购地契券中卖主已是房姓,说明“粘田”之名形成于买地之前,但当时仅是一二户居民,尚未形成村落。1610年,原居住在新竹横岭村的房氏六世翠峰公先后在族侄房宜枅、宜富、宜镐兄弟手中购买粘田周边大片山林田地,“围山阖斗”“建祠葬地”,以为“子孙基业”,并流传至今,其手所购土地涉及今粘田、甲湖、埔心之地。

       粘田片为粘田主寨明朝中期始创;坑背园原是田园土名,因是位于粘田坑的对面菜园而得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粘田主寨居民建屋迁居形成聚居点;洋里原是田园土名,原是耕作的田洋而得名,由粘田主寨、蕉窝居民建屋迁居而形成;松柏排原是山林土名,因原山排多种松树、柏树而得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高岭、蕉窝居民建屋迁居而形成。

       明代,先后属惠州府海丰县龙溪都、潮州府惠来县龙溪都。清代,先后属惠州府海丰县吉康都、海丰县石帆都、陆丰县石帆都大坪乡青坑甲。民国时期,先后属陆丰县南塘区大坪乡、太平乡、田平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解放区的南阳山特区行政委员会。1950年,先后属普宁县南阳区、梅林区、第十二区、第十三区、大坪乡。1957年,属普宁县大坪乡。1958年,属普宁县南阳山人民公社。1961年,属普宁县国营大坪农场。1965年 12月,属普宁县大坪人民公社。1983年,属普宁县大坪区。1986年,属普宁县大坪镇。1993年,属普宁市大坪镇至今。

【风物】

       该村地处南阳山区峨嵋嶂山地。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

       完全小学1所--粘田学校,粘田寨古时以祖屋福兴楼作为学堂,解放后另筑学校为粘田学校

       古榕树2棵--土名墩仔树,原树树冠枝叶覆盖直径可达二十多米。

       祠堂1座--四世全溪公祠,外门额福兴楼,祠额房氏家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倒堂重建;同治三年(1861)重修落成;1993年小修;2016年重建,2018年八月十八日寅时进主,旌号弘德堂。

       主要神坛社庙:水口福云庙公王老爷坛、寨顶众神爷宫。福云庙始建于清朝中期,为蕉窝中立轩迎请香火分灵而创,原庙址位于现址右上片,民国年间迁建今址,七十年代被拆废,1989年冬重建落成,2014年秋重建落成。

       传统经营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兼种蔬菜,养殖鸡、鸭、猪、牛等,部分村民上山烧炭。现时以农业为主,种植青梅。特色农产品有青梅、乌榄、黄榄。特色食品有汤圆、粽子、月饼、艾粄、甜粄、红印粄、糍粑。

       民俗有春节正月初四日迎请福云庙众神明出殿巡安,形成(流行)于清代,参拜祈福,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丁兴旺、合境平安;每年正月十二日、十一月初八日和全族人到龙腾庙进行祈福仪式、还神仪式;清明、八月、重阳祭祖扫墓;端午、中秋、除夕到祖祠拜祖。旧俗每年七月十三日和大坪乡九个甲社的乡民做糍粑为龙美潭九甲大公王做社庆。

       该村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老区村,曾作为中共南阳山武工队活动中心之一,有地下联络站“北极站”。

【人物】

       粘田寨世居村民都是房姓,其宗大始祖万宝公于宋末元初从中原南迁至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暂居;至元明兵灾,其宗少始祖大才公(万宝次子)三兄弟背负万宝公金骸随二母迁居广东潮州府大埔县恋洲都大麻社银溪乡(今梅州大埔县银江镇);明朝正统年间其宗系祖再兴公从大埔银江迁移至潮州府惠来县隆井都下灶寮居住(今惠来县东陇镇华房村);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年),其宗开基始祖怀远公从惠来华房村迁至惠州府海丰县龙溪都多橫村(今大坪横岭村)开基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610),房氏六世祖翠峰公购买了粘田周边大片山林田地,从新竹横岭村迁居粘田居住。

       由粘田寨分创村寨主要有:现粘田村全境、甲湖村(除善美坑)全境、金钩环、田螺塘、高塘凹、石山下、黄竹坑等。

崑玉公宗系:明朝天启年间,八世辉日公迁居埔心建楼创寨;清朝乾隆年间,原居粘田的十世元锐公迁居头金石(其第五子友忠公又于嘉庆年间迁居甲湖社仔前;解放后,十世元会公部分子孙迁善德石山下

旋枢公宗系:清朝初年,九世俊武公迁居下粘田;十世云攀公迁居黄沙一斗种,其孙文亮公再回迁粘田沥背,文亮之子章伍公兄弟又于清朝末年迁入黄竹坑下门,建南安楼居住;十世云高公迁居田螺塘;十世云星公迁居蕉窝建登阳楼(其长子奕宽公再迁羊栖肚,次子奕通第三子习进公再迁杨桃窝,三子奕贵长子习举部分子孙再迁西山各、次子习庄子孙崇裕诸子再迁惠来新乡、第三子习千部分子孙再迁西山各、第四子习权部分子孙再迁西山各、第六子习标再迁高岭)。

其有公宗系:清朝嘉庆年间,十二世名魁公高塘凹;十六世崇耀迁惠来新乡;

维美公宗系:清朝康熙年间,九世佩卿公迁居大塘坑(其次子宗良再迁埔心吴其坑建镇兴楼居住);十世育昭公迁居甲湖(其子孙夏鼎公再迁冷牛峎建九畴楼,夏康公再迁杨桃树。另有多支再迁方田仔、双沛下、下楼场、新墟、大枫树等处);九世天赐公迁居新竹柑仔树下建永源楼居住(其第三子曰祯再迁龙门磜西山各)

       属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海陆腔

↓↓洋里

↓↓坑背园

↓↓八角楼

↓↓松柏排

↓↓粘田学校

↓↓墩仔树

↓↓福兴楼房氏家祠

↓↓福云庙

↓↓公王老爷

↓↓正月初四迎老爷

↓↓龙腾庙祈福、还神、十年大庆

↓↓翠峰公购地《地契》·明朝

普宁房氏网
开基始祖(二世祖)怀远公于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正式镇居大坪横岭村立业开基,后裔主要分布在普宁、惠来、陆丰、江门等地,族丁约15000人,港澳台、南洋、海外各地无法统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