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镇在推进基层治理创新试点工作中,将“枫桥经验”的时代元素灵活应用于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中,全面落实基层社会治理各项措施,以基层社会之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三共一体
鸡足山镇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不断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党委牵头抓总,统筹力量集中精力抓党建、强治理、优服务。落实村党组织具体责任,实施党支部“扩先提中治软”行动,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健全基层治理网络。构建“党建+网格+警格+信息化”机制,科学设置镇村组三级网格,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全镇9个行政村8717户109个网格,配备211名专兼职网格员,分别管理10-15户家庭风险及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将“小网格”交织成基层治理“一张网”,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组织网格员适时深入所负责的网格,联合开展社会治安巡查、矛盾纠纷排查上报及调解、法治宣传等工作。
拓展多元治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
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积极推进“五个一”法治队伍建设,持续组织法治宣传“进校园”“进村组”“进家庭”“进乡镇”,依托春节、火把节等节庆活动将法律元素融入当地特色文化、民俗文化。目前,已配备法治副村长9名、法律顾问10名、村辅警14名、法治副校长11名、共推荐培训法律明白人110名,开展普法宣传96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1000余份,发放法律书籍3680多册,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成为基层治理常态。进一步规范“四议两公开”等议事决策程序,规范村务、党务、财务三公开,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开展多种多样的志愿活动。弘扬公序良俗,利用村规民约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无事酒、厚葬薄养等农村移风易俗问题整治,有效遏制了农村陈规陋习,乡风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夯实文化根基,激活基层治理家庭家风家教三家合力
积极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奠定思想和道德基础。注重家庭示范带动。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孝亲敬老好儿女”“平安家庭”等评选和推选活动,倡扬家庭和睦、勤劳致富、诚实守信、清正廉洁、孝老敬老等各类典型,注重打造家风品牌。积极发挥妇联纽带作用,常态化开展家风家教主题宣讲宣传和培训。发挥学校和村委会、红白理事会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文化建设过程中“以点带面”的作用。近三年来,开展各类家庭亲子阅读10余场,宣讲团开展宣讲30余场次;注重挖掘家教内涵。发挥家风治理功能,深入挖掘名人乡贤、家风家训中有利于基层治理的好故事、好思想,将精神内核凝集于大本曲、家风讲堂、村规民约等,倡导将家庭与遵纪守法、维系邻里和睦、移风易俗相联结,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形成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和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
厚植以人为本,聚焦基层治理力度温度深度三度融合
瞄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推动资源、服务、管理等下沉到基层,更好做到高质量服务辖区群众。充分发挥镇、村、组、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深入开展影响社会突出矛盾问题大摸底、大排查,对特殊人群进行包保到人,与各类特殊人员见面,实施一对一沟通、教育、引导、服务;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积极开展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对生活不稳定、有矛盾纠纷、有家庭重大变故及时采取帮扶措施,构建治理闭环。目前辖区内共有流动人口268人,对特殊困难群体71人适时进行生活最低保障;依托网格社会治理“小细胞”,有效整合各种资源,积极发挥网格员在收集社情民意、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通过大理州市域社会治理通APP上传,实现网在格中织,事在网中办。
END
图文/唐方香
编辑 责编/张玲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