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昆玉文笔”请看
发表于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
“观点评论”栏目的文章
《争做基层工作“多面手”》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也是干部历练成长的沃土。年轻干部应当抓住基层“修炼场”和“大舞台”的双重属性,在基层火热实践中打磨好听、说、写的多方面素质能力,更好驾驭复杂局面、处理棘手问题,全力融入基层、努力扎根基层、发力造福基层,真正为基层工作注入“源头活水”。
竖起耳朵常听,练就“兼听纳百家”的胸怀。基层是最大的课堂,人民是最好的老师。年轻干部初到基层,想要快速掌握情况,就要走出办公室、坐上民家凳,听想法、聚共智,更快发现问题,更好解决问题。基层工作细致、琐碎,一方面,无论是批评还是建议都要“声声入耳”,群众的大事小事都要“事事关心”;另一方面,面对听到的海量信息,要学会分析整理,区分共性个性、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化“千头万绪”为“二三大事”,形成清晰的解决思路。常听不能只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某一地域,还需积极拓宽视野,怀着谦虚态度、带着学徒心理向基层群众、先进典型、成熟案例学习,听金玉良言,听解决方案,听心得体会,把好的经验做法带回来、推开去。
张开嘴巴能说,涵养“言笑无厌时”的气质。基层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脱离群众是万难开展的。年轻干部和群众多沟通交流,才有利于增进彼此感情,顺利打开工作局面。作为联系基层群众的中间人、代言人,首先需重视说的内容,积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前沿政策,练好内功,打好基础。少用满是生硬理论的“学生腔调”,多走包含土语俗话的“田间风格”,让理论政策的解读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让“好声音”的传递直抵心灵。沟通需要方式方法,更需要真挚情感。要摆脱“外来客”身份,强化“自家人”角色,多换位思考,站在“老乡”的角度,把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放在心上、挂在嘴边,了解问题,反馈做法,跟踪问效,用真心换信任、用真诚换信服。
拿起笔杆会写,形成“丹铅勤记录”的习惯。事成善总结、事阻勤反思,方能拾级而上,行稳致远。要面向经验写,分门别类书写工作心得,拒绝“囫囵吞枣”抄,坚持“庖丁解牛”记,使出彩点一以贯之,让不足处销声匿迹。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当时、当地难以立刻解决的问题。要面向问题写,详细记录难题生在哪里、长在何处、堵在哪环,为难题“建档立卡”,带档向上求助、携卡向外寻援,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要面向实际写,俯下身子调查研究,迈开步子摸清家底,聚散成整,点滴记录好的经验做法和探索创新,推动工作向“人无我有”“我有我优”不断迈进。
作者:昆山高新区赵厍村 桂宇昂
以斗争之姿砺征程(昆山市陆家镇财政和经济发展办公室 李群)
建强社区工作“主心骨”(昆山开发区人社局 于湘苏)
干在“实”处惠民生(昆山市陆家镇财政和经济发展办公室 李群)
落到“实”处抓改革(昆山市周庄镇 孙德民)
久久为功抓减负(昆山市陆家镇财政和经济发展办公室 李群)
改革再难也要勇向前(昆山市锦溪镇 程伟)
激活党群服务阵地“向心力”(昆山高新区党群工作部 魏志强)
打造锐意改革精兵强将(昆山市委宣传部 戚小强)
亭林园记(昆山市陆家镇财政和经济发展办公室 李群)
让人才为发展加速(昆山开发区人社局 张媛媛)
奋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昆山高新区党群工作部 魏志强)
用辩证思维办好民生实事(昆山市周庄镇 鲍伟杰)
力破形式主义顽疾(昆山市开发区人社局 覃正娥 于湘苏)
巧用“上下”之道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昆山市张浦镇 龚惠强 方蕾)
党建强链促发展(昆山高新区党群工作部 魏志强)
让考核减量不减质(昆山市委组织部 朱婷)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国之大计(昆山旅游度假区组织人事局 顾卫刚)
本文来源: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交汇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