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家庭
刘粉梅家庭居住在乌海市乌达区桥西街西北路三街坊。刘粉梅从事治沙工作已35个年头,她从小便跟着父母在乌海市乌达区荒无人烟的沙滩里工作,见证了一片片荒漠在父母和老一辈治沙人手中变成绿洲。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她立志要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家乡的面貌,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挥洒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她坚定信念、勇挑重任,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造就出一片片沙漠绿洲。2019年,刘粉梅家庭被评为第二届全区“文明家庭”。
刘粉梅(左三)一家。
2005年开始,乌海市开始对白独贵湾沙地进行治理。12年时间,过去寸草不生的戈壁沙漠山头,如今已经绿了半山坡;过去黄沙漫漫和黑色沙尘暴,如今已越来越少。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变好了,乌海变美了,百姓赞不绝口。其背后正是因为有刘粉梅这样的治沙工人们的默默耕耘和他们家庭无私奉献换来的,让这座城市千万家庭安居乐业,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
1989年刘粉梅参加工作后,在治沙林场工作,她时刻谨记父母的工作态度和精神,舍小家,为大家。工作上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曾主动要求去条件艰苦的地段工作,重活累活抢着干,遇到难干的活,她总是积极的想办法解决,从不拖延工作进度。甚至为了治沙工作常常忽视自己的家庭,就这样,一家两代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治沙造林工作的坚定信念。
治沙站的工作地点在甘德尔山,远离城区交通不便。刘粉梅和同事们平整路面,手上不知长了多厚的老茧。沙子里开路难上加难,刘粉梅干起活来丝毫不输于男同志,那种吃苦精神和开拓精神,感染了她身边每一个人。
刘粉梅工作照。
“我们多干一点,环境就能好一点,让大家享受更多的绿色。”为了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进度,刘粉梅和同事们吃住在临时搭建的蒙古包里,夏天最热的时候屋里气温高达40℃以上。户外工作烈日炎炎,既要挖树坑种树苗,又要种植灌木,挥汗如雨已是家常便饭,手也经常被磨破皮或者刮伤。冬天寒风凛冽,刘粉梅总是第一个到岗,数十年如一日,腿落下了关节炎的毛病。面对恶略的工作环境,刘粉梅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她总和其他职工说:“再坚持坚持!前辈们比咱们苦!咱们做的是有功德的事,造福后辈!”就是这质朴的话语信念,让她在工作中干劲十足,一次次克服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曾经栽种的樟子松幼苗,如今都已长成四五米高,为大地带来了绿意和新生,一个不可能的奇迹,在恶劣的条件下被创造了。
90年代初,刘粉梅与丈夫在工作中相识,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扎根在荒漠戈壁,数年的陪伴和支持让他们成为了彼此最好的伴侣。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7月,她的丈夫突发脑疝永远离开了她,给她留下的是家里无人照顾的老人还有未成年的儿子。丈夫的离世让刘粉梅悲痛万分,可她仍要继续撑起整个家庭,强撑着悲痛处理完丈夫的后事,刘粉梅又把心思扑在了工作上。每天回到家没有一口热乎饭,也没有一句贴心话,但是她并没有把心中的苦累和委屈发泄在工作中,反而化悲痛为力量,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这一片曾经与丈夫并肩作战的绿地,把自己对丈夫的感情倾注到治沙事业当中。
在孩子面前她永远是坚强的母亲,在父母面前她永远是孝顺的女儿,在兄弟姐妹面前她永远是乐观的姐妹。刘粉梅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优良家风家教,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文明、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存续在家庭的精神血脉里,书写了平凡岗位上的凡人善举,诠释了普通家庭中的优良家风。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
了解更多资讯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妥妥城365客户端
查看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