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旧州镇紧紧围绕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思路,通过“千村引领、万村提升”工程建设,将文化、旅游和农业产业有机结合,激活乡村空间、赋能乡村产业,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农文旅产业融合“大文章”。
一、厚植特色文化底蕴,打造壮剧品牌。
当前,旅游消费正从景点观光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转变,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享受。因此,乡村旅游必须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乡村独特文化符号,打造本土文化品牌,引发游客对品牌的认同。
打造个性化文化品牌。旧州镇深度挖掘那度村非遗文化及乡土文化,树立北路壮剧文化旅游品牌,培育灵芝、油茶、夏橙、五指毛桃等潜力产业,打造民族特色文化特色院落,将那度村建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及非遗文化振兴示范村,努力实现“家家是民宿,院院有盆景,人人来参与,处处皆生态”的美丽愿景。
聚焦壮剧文化深度融合。依托广西北路壮剧发祥地这一地域民俗文化名片,扩建改造北路壮剧发祥文化园、新时代文明大舞台和村史馆等,将民俗文化发展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切实激发乡村振兴建设发展活力。旧州镇那度村评为“百色市移风易俗示范村、百色市文明村”称号。
二、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带动群众增收。
树立农文旅特色产业品牌。旧州镇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规模成片、相对集中”的原则,通过整合那度村的资源优势,紧抓“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主线,突出那度村产业优势,持之以恒发展灵芝、芭蕉芋等特色产业,积极申报创建那度林下灵芝基地为自治区产业示范园。今年以来,那度村共种植800亩林下灵芝、超2000亩的芭蕉芋,林下灵芝种植基地带动务工391人次,发放劳务费113.78万元,有效推动产业项目为群众增收、促乡村振兴。
推动荷鱼共养项目落地见效。结合旧州村场域内的河滨生态氛围,建设极具民族特色的风雨桥,通过保水做莲花池、配置木栈道和休息廊亭、增设路灯照明和特色造景等,人为建筑与自然背景和谐相融,提升了农旅结合氛围,改善了集镇风貌。
三、统筹多种要素保障,提升发展水平。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旧州镇农文旅融合工作领导小组,把组织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文旅产业有机融合,为农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
落实土地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全镇合理安排农文旅项目用地,支持利用闲置土地、集体建设用地等发展农文旅产业,强化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管控制度,持续推动文旅产业项目落地;
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粤桂协作资金620万元支持,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文旅融合工程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项目园区内2公里产业路硬化,园区入口、屯内排水沟治理、公厕、步道、议事亭、宣传标识、三微改造已基本完成,提升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加强人才建设。结合党建“三老带三新”工作机制,建立农村青年干部“备育选扶”递进培养机制,加强农文旅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农民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下一步,旧州镇将进一步强化数字科技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面铺开“为村共富乡村-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进行“灵芝”主题IP的开发、线下空间微改造、衍生产品的开发及推广;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入推进“党建+产业”、“党建+文化”和“党建+人才”等发展,积极培养振兴“领头雁”,充分发挥驻村党员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先锋模范作用,为实施“千村提升”工程奠定坚实组织保障;做优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做好“一村一品”“土特产”文章,探索培育旧州村、那度村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充分挖掘产业与休闲、旅游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多业支撑的发展格局,推动旧州镇农文旅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田林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声明:任何自媒体以营利为目的,使用田林县融媒体中心拥有版权的作品及新闻信息,须事先取得田林县融媒体中心的书面授权,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官方抖音
今日头条
微信视频号
快手
广西云客户端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