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甲港看建置沿革
讲史
一起来看~
—
—
三甲港远眺
三甲港,是合庆的地标,是一张亮丽的名片。2006年版《合庆镇志》在图片部分用整页四幅彩照,在集镇部分用七百余字予以描述。该志记:“三甲港,位于合庆镇东南角,东濒长江口,南傍国际机场,占地5.5平方公里。这里十里海滨水天相交,风光旖旎,为旅游胜地。”海天旭日、千翠凝碧等三甲港八景,盛名远播。但未介绍三甲港的悠久文脉和“三甲港”名称的由来。
当笔者执笔时,有人说:你怎么写三“甲”港?大家都叫三“级”港么。还有人问:三甲港的“甲”和甲辰年的“甲”有无联系?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以耄耋之躯进行了调研考证。
三甲港的“甲”,探根溯源,还得从建置沿革谈起。据民国《川沙县志》载:清代,川沙沿用保图和团甲制。老护塘(内捍海塘)西称图地,为乡保图制。老护塘东,包括合庆镇域,是产盐地区,称团,为团甲制。当时推行政令,编组户籍,征收赋税,摊派劳役等事项都按此制实施。川沙全境共25图21甲,其中八团辖12个甲,即南一甲、南二甲、南三甲、南四甲、南五甲、南六甲、北一甲……北六甲,民国十五年(1926)改称头甲、二甲、三甲……十二甲。
民国《川沙县志》的舆地表(八团乡部分)
合庆镇域,包括八团的十二个甲和九团的头甲(勤奋、共一、胜利等)。
民国二十三年,为了加强统治,当局推行了更为细致的区乡保甲制。合庆镇域主要是第四区,辖营房、蔡路、青墩、麟凤、合庆、奚埠,共六乡74保701甲。此制昙花一现,1949年随着川沙的解放被废除。
清代中期,设立团甲制以后,为了便于引水、排涝、航运,当地群众开挖了东西向的主干河道,西自钦公塘脚下护塘港,东至海滨出海口。每甲一条,分别题名为“头甲港、二甲港……十二甲港”。
在民国《川沙县志》的八团乡图,头甲港、二甲港……十二甲港在列。当时,头甲港是川沙厅(县)与南汇县的界河,十二甲港是八团与九团的界河。这些港口不仅是当地地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时光的车轮碾过了二百余年,建置和行政区划几经演变,甲字河大多数渐行渐远,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从民国县志八团乡图和2006年版镇志行政区域图看,头甲港流经勤俭、建光、海塘等村,二甲港流经营房、建光、海塘等村,三甲港流经蔡路、勤昌、直属等村,四甲港流经大星、春雷、直属等村,五甲港流大星、友谊、直属等村,六甲港流经青三、青四、直属等村,七甲八甲港流经庆星、向东村,九甲十甲港流经庆丰、前哨、朝阳村,十一甲港和十二甲港流经奚家、朝阳、勤奋村。
六甲港
如今,幸存的甲字河仅仅三条,即四甲港(又名向阳河)、五甲港、六甲港(又名滨洲河)。其中四甲和五甲港,己经缩短,上游部分被填平。唯独六甲港,保存基本完整。她时而平静如镜,倒影婆娑;时而碧波荡漾,银鳞浮动,为美丽乡村增光添彩。
作为河道而言,三甲港已荡然无存。但三甲港水闸为人所熟知。也有人说:不看三甲港水闸,不算到合庆。
三甲港水闸
在历史上,三甲港水闸,曾经多次重建。如照片所示,是近年更新换代的,镇守于川杨河上。因为川杨河1978年开通后,取代了三甲港河成为主干河道。在北侧的老水闸完成使命,启用川杨河上的新水闸,但依旧题名“三甲港水闸”,今也常有游人慕名而来。
三甲港的“甲”,同甲辰年的“甲”,有根本区别。前者是旧时的户口编制单位,后者是天干的第一位。两者又有联系,一脉相承。清代人们把天干第一位“甲”作为户口编制基层单位的名称,寓“这块地方天宝物华”之意。
从灵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