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九年,皮克斯的王者系列终于出了第二部。第一部的时候我写了影评(想复习点这里:电影《头脑特工队》:其实,你可以emo),那时候根本没预料它会出第二部。上半年得到消息,真把我激动坏了。
其实我本人根本不是动画片的爱好者,纯粹冲着皮克斯和第一部,就有理由去电影院了。看完提前点映,大呼过瘾,《头脑特工队》的主创们是懂心理的。
通过对女主角莱莉头脑中五种情绪的拟人化表达,皮克斯在第一部将我们人类从出生到长大的过程中不同情绪的作用,用一个莱莉搬家的应激事件阐述清楚。而现在,我们将迎来莱莉的青春期,她头脑中的五个小人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
认识到每种情绪都很重要的乐乐,依旧无法放下希望通过自己来主导莱莉的想法。她想为莱莉创造一个完美的核心信念,把其他颜色的球全都扔了。
乐乐像极了我们在婴儿期就被保护起来的全能感,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是宇宙的中心。在弱小的人类婴儿时期它是有存在价值的,它让人类幼崽可以保持精神的稳定和愉悦。不用接受自己其实是一个完全需要被外界照顾,脆弱的不行的现实。
可是就象上一部里提到的,全能感是一种假象,终究是要破碎的。它的破碎并不是坏事,而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经历适度的挫折,然后学会应对这些挫折,获得了人格的韧性。一直到成长中最大的挑战到来前,莱莉都可以在乐乐为其营造的全然的、却是带虚假的完美自我信念中,慢慢学着和其他情绪共处。
最大的挑战终于来了。
青春期前爸妈怎么对待自己是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事,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全变了。爸妈似乎成为了自己成长中的阻碍,他们什么都不懂,懒得搭理他们一下。对于他们还把自己当小孩子,更加不耐烦。别人是怎么看自己的,尤其是同龄人,特别是自己崇拜的那些人,突然变的无比重要起来。
一想到要离开熟悉的伙伴,还要接受冰球队教练的评审,乐乐为莱莉营造的虚假的完美自我瓦解的猝不及防。莱莉变得烦躁不安,各种担忧让她想逃走。
可她还是来到了冰球队的集训地,面对突然走来和她打招呼的,自己的偶像小娜,莱莉不知所措。太想获得自己偶像的接纳,她紧张的心脏都要停摆了。
而在莱莉的头脑中,从天而降的几个新情绪让五人团瞬间成了弃儿。现在莱莉需要的不是乐观,她将要处理的任务让她从未那么不自信过,所以焦虑的到来是帮助她提前做好准备。
是的,焦虑擅长做规划。中国有句老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四大文明古国,我们是留存至今的唯一,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分不开。除了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喜马拉雅山脉为我们挡住了侵害农作物生长的妖风,还带来了丰沛的优质水源。我们也始终知道,要让民族延续下去的根本从来就不能靠等待和做梦,需要始终防患于未然。所以,我们太熟悉焦虑这个情绪了。
在情绪的分类中,焦虑往往会成为继发情绪,它是在为担心和恐惧做准备。而相比原来就存在于莱莉头脑中的怕怕,焦焦的担心是指向未来的,指向还没发生的、糟糕的事。所以焦虑下面的担心和害怕是一种原发的非适应性情绪,它不是为了适应当下真实情境而出现的。它不是因为看到了蛇,所以害怕。而是担心也许会出现蛇,在一条蛇都没有的情况下就可以害怕起来了。
心理学始终谈的都是适度,所以适度的焦虑能帮助一个人达成自己的目标。因为担心自己进不了棒球队,于是比其他人更努力的练习,是在适度范围内的。但是过度的焦虑背后的那种担心,会升级,因为有许多灾难化的思维模式藏在这个人的潜意识中。
看到学姐们那么酷,而自己在她们面前仿佛是个傻子,只会和朋友打打闹闹,这让莱莉觉得沮丧。在冰球场,面对小娜出色的表现,原本对自己的冰球能力还有些自信的莱莉认为已经毫无胜算。
于是,她想改变。
她想变得和小娜她们一样酷,听一样的音乐吃一样的食物。她想成为冰球场上的明星,教练眼中最出色的球员。可是,她又觉得自己没那么酷,冰球也没打的那么好。因为她的核心自信,已经被焦焦一把扔到了废墟里。
一开始,焦焦只是敦促莱莉天没亮就起来练习。巧遇小娜后,焦焦更坚定了自己的决定是对的。你看,每个优秀的人都会比别人付出更多辛劳。然后和慕慕,一个活在他人眼中的情绪合作,让莱莉去违心的满足学姐们的喜好。
很快焦焦开始变本加厉,他逼迫潜意识们画出一张张糟糕的后果,然后一个个浮现给莱莉看。让莱莉认为如果不去偷教练的评分本,就没法安心睡觉。如果不在球场上横冲直撞的拼命进球,就没法让自己的能力被看见。
莱莉的初衷是希望能在新的学校交到很酷的朋友,并被冰球队选中。可是,在焦焦的促使下,她总是担心那个害怕这个,以至于离自己的初衷越来越远。
她忘记了小娜和她打招呼,并不是因为她和她们一样,做她自己就已经能吸引到别人。能参加选拔,也是因为她以往的表现,而不是现在的横冲直撞毫无配合。现在她不但远离自己的目标,还伤害了最关心她的两个好朋友。
适度的焦虑和过度的焦虑,中文上仅仅一字之差,但它们背后的成因以及造成的后果会完全不同。
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焦虑症都是过度焦虑和下面巨大的恐惧带来的,各种灾难化的思维模式不可抑制的出现,幻化成一股股的情绪洪流把人吞没。所以当莱莉因为撞人被罚下场的时候,她的焦虑已经到了顶点,出现了明显的躯体反应。
她觉得自己喘不上气,心脏跳的非常快,浑身盗汗并且伴随无法控制的发抖。她不明白自己怎么了,这就是典型的惊恐发作(又叫急性焦虑症)的表现形式。患者第一次感受到惊恐发作的出现,往往会认为自己得了心脏病,不少人会拨打120求救。的确这种症状会让一个人有濒死感,以为自己不行了。
而在莱莉的头脑中,乐乐带领原发情绪五人团还在奋勇作战,为找回莱莉的核心信念努力。悄悄返回控制中心的忧忧在尬尬的帮助下,也准备配合乐乐他们,让莱莉从这场橙色风暴中恢复。
为什么执行单线任务的是忧忧,面对气势汹汹的焦焦,看似虚弱的她有什么作用呢?
因为平衡焦虑的,恰恰是忧伤。
精神分析大师克莱因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概念,她认为人的成熟需要完成从“焦虑-分裂心位”走向“抑郁心位”。这里的“抑郁心位”,和抑郁症无关,是指一种悲伤以及接纳。简单说,婴儿期我们会觉得妈妈是最好的,父母是无所不能的。渐渐婴儿发现妈妈有时也没那么好,她会不理睬自己,会对自己生气,或干脆消失不见。于是,婴儿又认为妈妈是最坏的。
可是,养育自己的妈妈不能是最坏的,婴儿对此手足无措。于是,他们把妈妈坏的部分投射出去。投到爸爸身上,或自己身上。然后,可以继续保有妈妈是最好的全知全能的形象,安心在妈妈身边待下去。可是这份“安心”是一种假象,潜意识中他们知道妈妈没那么好,对此很慌乱。
随着长大,慢慢他们会发现,不用把妈妈坏的部分投给其他人,不用割裂的看待妈妈。自己的妈妈有好的地方,也有她的局限性,但依旧不妨碍和妈妈彼此相亲相爱。他们可以为自己没能拥有一个全能的好妈妈感到难过,但悲伤过后他们开始接受真实的妈妈。
以上只是把克莱因的理论,我简化介绍了一下。这个理论不但针对我们对母亲,对其他重要客体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对自己、对世界认知的一种成长过程。如果一个人始终走不到抑郁心位,他看待他人和自己,永远是非黑即白的。
回到莱莉的头脑中,焦焦是如何失控的,并不能完全怪他。乐乐把一些挫败的经历扔进废墟,只想为莱莉保留完美的但虚假的核心自信,从未想过让莱莉学着接受真实的自己,也是导致这场风暴的起因。
而忧忧的存在是帮助莱莉感受到自己也许不如希望的那么完美,未必能被所有人喜欢,并为此觉得沮丧和难过。但不妨碍她感受自己其他优秀的地方,并通过对不完美的自己的接纳,建立真正的自我。
如果觉得我们的文章还有些趣味,或许还能给一些提点和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或打赏支持作者。如想预约贾睿老师的心理咨询,请点 主创~心理咨询师贾睿简介 & 如何预约心理咨询 或扫下方二维码询问助理小路。
精彩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