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克诚将信看完后,才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给搞清楚,他严肃地吩咐调查人员:“对于这件事你们要大胆调查,一切后果都由我黄克诚负责!”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华国锋是因为什么被群众“举报”的呢?最后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抠门”的黄克诚
黄克诚一生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都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着公仆的本色,始终保持克勤克俭的操守和风范。
黄克诚不管是在党内还是军内都享有崇高的威望,连年长他9岁的毛主席也尊称他为“黄老”,他不仅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而著称,而且在严格治家方面也堪称楷模。
1941年1月,黄克诚担任新四军第3师师长,率领战士们在苏北进行抗日。此处由于日伪军的残酷“扫荡”和经济掠夺,生产力受到非常大的破坏,因此战士们的生活是十分困难的。
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黄克诚要求全体战士们在不妨碍战斗的情况下开展生产运动,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也倡导节约,反对贪污。
当时苏北地区的百姓们虽然种有棉花,但他们却没有纺织厂,他们穿衣服全靠一双手,生产出来也是很麻烦,很浪费时间的。
1943年,部队开始制作夏季军装,而此时却出现了棉布短缺的情况。黄克诚在指挥战士们抗日之余,也在思考如何解决部队棉布供应的问题,以达到减轻人民身上的负担。
某天晚上,黄克诚脑中突然萌生出一个办法,便拿着一顶军帽找到妻子唐棣华。我军之前的军帽沿用了国民党军帽的做法,在后脑处多了一道双层布箍,如果将它放下来的话可以拉到下巴,这样虽然可以防嗮、隐蔽,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不大。
于是黄克诚想着:“既然没有用的话,是不是可以将这层布箍给拆了呢?这样一来的话就能节省不少布料,全师共有两万多人,这样足足能够节省三四千尺布!如果全军都算起来的话,岂不是更多?”
黄克诚先让唐棣华拿自己的帽子试验一下,如果效果和之前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再推广开来。唐棣华听了黄克诚的话很是惊喜,连忙按照他的办法动起手来。
当黄克诚将改过的帽子戴在头上的时候,惊喜地说:“这和之前没有什么区别嘛!”
不过黄克诚一人认同还不行,还要获得其他领导的同意。第二天一大早,黄克诚就拿着这顶帽子找到其他干部,经过大家试戴后,大家纷纷认为这个办法是可行的。
黄克诚从改帽子中得到启发,又开始打军装的主意,他在思索如何能获得更多的布料。经过观察后,黄克诚决定将上衣的领子从翻领改成直领,上衣的口袋也不需要了,裤子则由之前宽松的款式改为西式小腰裤……
在黄克诚的不断试验下,节省出的布料越来越多,不过也有不少战士提出反对的意见,因为改过后的军装穿上实在是太“土”了。黄克诚知道这件事后便穿上和大家同样的军装,召开了一次会议。
黄克诚在会议上说:
“军装改动一下不影响我们穿着的,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布料,也能为大家制作新的衣服。我们现在不是土,而是不习惯,只要看习惯就会好的!俗话说得好,积少成多,如今我们只是省下这么多布料,之后会省下更多的东西,派上大用场!”
果然经过改革后,整个苏北部队一年就能节省下来上万米布料,连续几年时间,部队节省下来的布料十分乐观,也大大减轻了苏北人民的负担,令根据地的人民得以休养。
黄克诚要求部队事事做到节约,他自己则是带头实行,能为国家节省一点是一点。根据地巩固扩大后,军民的生活也得到好转,尽管如此,黄克诚还是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不浪费一分一厘。
部队发给黄克诚的毛巾,他就从中间剪开,一半当成擦脸巾,一半当成擦脚巾。
黄克诚的这些故事也在苏北地区广为流传,上上下下都亲切地称他为“抠门佬”。黄克诚知道这个外号后没有生气,反而十分开心,他觉得节约无小事,节约是能够办成大事的,就应该理直气壮地“抠门”才是!
1942年3月,刘少奇离开苏北返回延安,他在临走前对黄克诚说:“你真是一位经济学家啊!”随后刘少奇在总结讲话中说:“全军共有7个师,第三师的人是最多的,但他们却是花钱最少的!”
1948年5月,黄克诚担任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分局内有个小食堂,是专门供应干部们吃饭的。秘书长发现黄克诚等人的脸色不是太好,于是吩咐食堂的工作人员弄了一些大米和鸡蛋,打算给黄克诚等人补充补充营养。
黄克诚吃饭的时候看到饭桌上出现了米饭和鸡蛋,他有些生气地对秘书说:“现在百姓们连饭都没有,你却让我们吃白米饭和炒鸡蛋,这是我们共产党应该做的事情吗?”
紧接着黄克诚严肃地下达了一个指示:
“现在立刻取消小灶,干部一律到大灶上,和战士们一起吃饭,立即执行。分局中个别有肠胃病的领导干部可以适当进行照顾,可以多吃一点细粮。后方的干部们要多吃粗粮,把省下来的细粮送到前线,让在前线奋勇杀敌的战士们和伤员们吃好点,好打更多的胜仗!”
新中国成立后,黄克诚担任湖南省委书记,当时实行供给制,根据黄克诚的建议,程潜每个月有330多元的活动经费,而他自己则只有100多元。
1952年11月,黄克诚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和后勤部部长,在此期间经黄克诚主持研究,报军委批准,为全军拨下来经费数亿元,建房4600多平方米,全军也基本实现结束住房民的历史。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黄克诚本人还住在一个普通的平房中,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搬进北海旁的一个小院中,房屋又小又旧不说,冬天漏风,夏天还漏雨。
房屋管理部门知道后提出要对黄克诚的房子进行大修,黄克诚却摇了摇头,说:“大修太浪费钱了,简单维修一下,可以居住就行了。”直到1957年黄克诚才搬到一个条件好一点的院子里居住。
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是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的日子,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恢复重建。
中共中央纪委成立后,很快就颁布了一系列的党规党法,其中一则规定则是针对党内一些干部利用职权进行谋私利、生活特殊等现象而制定的。
黄克诚和唐棣华
规定颁布的当天,黄克诚对唐棣华:“规定既然下来了,我们就要遵守。现在国家给我安排了住房,你单位之前给你分配的宿舍就要还给国家了。”
唐棣华想了想说:“你说的是乾面胡同的那套单元房吗?”
这套房子是当初唐棣华单位给她分配的,她和孩子、母亲在此处居住了很多年,房子虽然小,但却能为唐棣华和子女们遮风避雨,也让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如今要将房子还回去,从感情方面来说是真的有点舍不得。
黄克诚反问道:“难道你还有其他的房子?”唐棣华摇了摇头,说:“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对这套房子有感情了,说实话,我是有点舍不得的!”
黄克诚没有理会妻子的舍不得,他说:
“舍不得也要舍得,你也是一位在抗战时期就参加工作的老干部了,如今中央纪委都有了规定,不管别人执行不执行,执行的怎么样,我黄克诚是必须要带头的!是一套房子重要,还是抓党风重要?”
唐棣华连忙说:“我懂,我都懂,我明天就去办交房手续!”
黄克诚知道妻子对那套房子的感情,也知道她和孩子们在里面度过了怎样的生活,但正人先正己是黄克诚一生信奉的真理,这不是用嘴巴说说就可以的,还需要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
黄克诚对妻子说:
“我很感谢你理解我,支持我,你是我黄克诚的妻子,从严治党,治家是其中的一部分。我身为高级干部,就必须要从严治家,抓党风也是要落到实处的。
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实处就是在生活上不要和他人比较,艰苦的作风也是绝对不能丢的。最重要的是不管怎么样,我们的子女都不能去经商!”
华国锋因何被群众“举报”?
1980年1月,杨勇为了欢送和欢迎新老同志,便决定在京西宾馆邀请他们吃饭,这顿饭一共花去了400元。结账的时候杨勇以总参的名义开了一张发票,没想到几天后这件事就被举报到中共中央纪委处。
杨勇
黄克诚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对工作人员说:“这种违反《规定》的事情,是一定要严查的!”就在这个时候一旁的秘书提醒道:“现在用公款吃喝是比较普遍的事情,只查这件事是不是有些不妥?而且杨勇和张震都是您的老部下……”
秘书的意思很明显,是想让黄克诚就这样算了,但黄克诚是一个非常铁面无私的人,他说:“一顿饭竟然能吃400元?一个农民一年才能挣多少钱?我们吃的和喝的哪样不是百姓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这件事不仅要查,还要给我严查,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我的部下,才更要查!”
杨勇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更何况他们两个早在红军时期就是战友,杨勇也是黄克诚麾下的爱将,这样的战友之情怎么能抵不过400元呢?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人替杨勇求情,张震等参加饭局的人则主动说要分担饭钱,小小处理一下就行了。
黄克诚却不同意,因为他思考的层面更深,党内之所以出现许多不正的风气,就是因为许多领导不能以身作则。只有党的高级干部廉洁自律,才能形成良好的党风。
杨勇(右)
因此黄克诚给杨勇打去电话:“杨勇,你现在是官当的大了,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了?”
杨勇一听黄克诚这样说,就知道自己的老首长是生气了,连忙放下电话赶到黄克诚那里承认错误:“老首长,用公款请吃饭是我做错了,我承认错误,这都是我出的主意,这顿饭钱我自己出!”
黄克诚见杨勇承认错误的态度很好,便语重心长地说:
“杨勇啊,你请几位领导吃饭的事实则不是大事,但中央既然有了规定,我们身为干部的就应该起到带头作用。更何况这不是400元的事情,而是党的高级干部工作和生活作风的大事!高级干部不起带头作用,那刚刚制定的《规定》岂不是成了放空炮?我们只有对自己严格,才能严格要求下面的人,你说对不对?”
杨勇被黄克诚的话给深深震撼到了,他也意识到这不是400元的事情,只见杨勇满脸羞愧地对黄克诚说:“黄老,您什么也别说了,我这就办!我想好了,等我做完检讨后就让总参纪委将这件事发个通报,就当是给其他人的一个警惕,您觉得怎么样?”
黄克诚点点头,十分满意地笑了笑。
第二天杨勇就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400元补偿饭钱,也做了检讨,并让总参纪委将这件事发了通报。
也是在这一年,“渤海二号”钻探船由于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导致钻探船翻沉,72人死亡的特大事故。事件发生后,石油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将其报告给上级,直到事情发生8个月后,死者家属们联名向中纪委写信告状,大家这才知道发生了这种事情。
黄克诚知道后十分生气,严肃地说:“这事必须要管!这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问题,党委都做什么吃的?为什么拖着不报?一定要给我查清楚!”
中纪委查明情况后,立刻给予通报批评,石油部部长也被解除职务。
黄克诚不仅对部下和干部铁面无私,对中央领导人也是如此。
1980年的某天,群众向中纪委写了一封信,主要是反映华国锋的三件事:
第一、华国锋去江苏视察的时候,外出沿途搞戒严,从而影响了交通,造成上班族的迟到,引起群众的不满;
第二、中央党校的教授写信告发,说华国锋在党校作报告的时候,他所坐的椅子竟然被人送到了博物馆珍藏;
第三、山西群众写信反映,山西地方政府给华国锋的老家交城修故居、建纪念馆。
当这件事反映到黄克诚那里的时候,他认为这是在搞新的个人崇拜,必须要“查”。黄克诚指示工作人员先给华国锋写去一封信,向他说明群众反映的这三件事,准备分成三部分进行调查。
黄克诚对调查人员说:“你们要大胆调查,不要害怕,后果我来负责!”
那么黄克诚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第一是消除他们的顾虑,毕竟这些事涉及党中央主席;第二则是黄克诚对华国锋有一定的了解。
50年代的时候,黄克诚担任湖南省委书记,华国锋曾先后担任湘阴县委书记和湘潭县委书记等职务。黄克诚对华国锋还是很了解的,知道对方是一个为人忠厚、谦逊平和、从不张扬的人,也是一位可以沟通、听得进不同意见的领导人。
黄克诚的想法也很快得到印证,调查组的成员还没开始出发,华国锋就给中纪委回了信,说这三件事都属实,并做了相应的处理。
首先第一件事,华国锋给江苏省委打电话,批评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从今往后也不许这么做;
第二件事,华国锋给党校打过电话了,让他们将椅子给搬掉;
第三件事,华国锋给山西省委的书记说过了,交城现在没有自己的房子,修的是华国锋哥哥的房子,尽管如此华国锋也立刻要求停工。
针对这三件事,华国锋的态度明确,处理的也是十分得当的。而黄克诚见到华国锋的回信也是非常赞赏和欣慰,黄克诚立刻指示调查组成员:“你们不用去了,不过要在这件事上‘做点文章’。”
黄克诚指示工作人员先将华国锋的回信刊登在《党风党纪》刊物上,然后他给中央写去一封信,用华国锋同志的事情向全党做出告诫,防止个人迷信,这一建议也得到了中央的重视。
为了替国家省钱,主动放弃治病
1983年,黄克诚的身体不是太好,党中央决定安排他去北京西郊的玉泉山休养。当时黄克诚作出两条规定:第一,去玉泉山所用的伙食费全由自己承担;第二,只带工作人员去,家人一律不能去。
有一个星期天,家人来到玉泉山看望黄克诚,没想到他的小孙子却不小心打坏了一个茶杯,黄克诚立即让工作人员买一个新的补上。工作人员有些疑惑,然后问:“首长,东西坏了去领一个新的就好了,用不着自己去买的。”
黄克诚用十分严肃的语气说:
“损坏东西是要赔偿的,这是我们军队的规矩,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是不能违背的。我是一个老兵,尽管我的年纪大了,但这些纪律却是记在脑子里的,我不能因为如今当了高官就不遵守纪律,就搞特殊化!”
黄克诚对子女也是十分严格的,他曾给子女们制定了许多家规,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能公器私用。
1980年的某天,黄克诚最小的儿子结婚,当时工作人员要用小轿车去接新娘子,没想到却得到了黄克诚强烈的反对:“为什么要摆这个谱呢?他们还年轻,就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
小儿子十分了解父亲,也知道父亲的意思,他什么话也没说,默默地骑上自行车将新娘子接进家门。新娘子进门后和家人以及黄克诚身边的工作人员吃了一顿便饭,就这样把喜事给办了。
也是在这一年,黄克诚的侄子和侄女带着孩子从来家来到北京看望他,他内心自然是非常高兴的,还尽量安排他们去名胜古迹参观游玩。不过有一点黄克诚是没有破例的,那就是让他们坐公家的小汽车。
家人快回家之前,曾对黄克诚说想去参观一下八达岭,黄克诚点点头说:“你们就坐火车去吧,车费由我负责,开小车去太费油了,跑一趟八达岭很费钱。再说了我和家里人都有个约定,做任何私事都是不能用公家车的,你们也是我的家人,自然也要遵守。”
黄克诚的家规虽然有些苛刻,但却给子女们都留下了克勤克俭、艰苦朴素的好家风。黄克诚还经常教育孩子们:“你们以后要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番事业,不要靠我走什么关系和后门,我黄克诚可是没有后门给你们走的!”
1986年黄克诚的身体越来越差,按理说他应该积极治病才对,但他却开始拒绝治疗和用药。黄克诚说:“如今的我已经不能为党和国家工作了,不能因为我浪费国安家的钱财……”
原来黄克诚不配合治疗是怕浪费国家的钱,一旁的医生听后也是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除此之外黄克诚还多次以马克思的女儿和女婿在晚年为了不增加党的负担而结束自己生命为例子,要求医生不要对他进行抢救。医生们当然不会放弃救治任何一个生命,更何况这还是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将军。
面对这样情况,医生们只好让几个身强体壮的战士按住黄克诚的手臂,然后进行注射和输液,不过黄克诚一旦清醒后,又将呼吸的管子和针头都给拔了……
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因病逝世,享年84岁。
(图文均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 赏 弘扬正能量,传播好思想!
好 书 推 荐
叶永烈把一九二一年至一九四九年中国共产党历程概括为三句话,
用三部纪实长篇描述,称之为“红色三部曲”。
这套“红色三部曲”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分别出版,产生广泛的影响:
中国有了共产党——《红色的起点》;
中国共产党有了领袖毛泽东——《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打败了蒋介石——《毛泽东与蒋介石》。
编辑推荐 ★中国传记文学名家叶永烈的重磅代表作。 ★揭开重重迷雾,披露中早期领导人的沉浮命运;展现苦难辉煌,细述的崛起之谜。 ★作者掌握了多年的采访资料,在增加内容可读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史料性。作者用流畅的文笔、生动的描写来表达严肃的题材,别具一格,与其他同类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读“红色三部曲”,是了解中国近现代史重要而有效的方法,熟知中国的诞生始末、伟人毛在历史关头的重大抉择、和蒋介石的世纪之争,也就熟知了中国的近现代史,可以更好地总结与展望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原价204元,现在惊喜八折! 只需163.2元就能到手, 从历史人物角度看历史风云变幻, 一降到底,十分实惠! 这个“价”期,该出手了~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即可进入小程序购买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在邮政小铺微店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