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葵阳邑(惠来之声)”
一直以来,我对属于上下级但后缀称呼相同的两个行政区域之间的规范联结表述总怀疑惑。
如惠来县是揭阳市管辖的,两者不止级别不同,后缀称呼也不同——一个是市,一个是县——所以称呼揭阳市惠来县是比较自然的。
而开平市虽然也是江门市管辖的(代管也属管辖的一种,本文不展开讨论),但两者后缀称呼却相同,称呼“江门市开平市”比较拗口,而且不熟悉情况的人也可能误以为两者是同级的并列关系,就像“揭阳市普宁市”一样。
此外,行政村下辖的自然村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
如西陇村是惠来县东陇镇石洲村委会下辖的一个自然村。
行政村管辖着自然村,但两者的后缀称呼都是村。
所以也存在石洲村西陇村这种拗口、不清晰的联结表述,于是也有人将其称为石洲西陇村,两者同样各有利弊。
但在村这个范畴又比市多了一种表述方式——石洲村委会西陇村。
这种称呼不算拗口,定义也清晰,就是字数长了点,所以有不少人使用。
近期参加某个省级现场会,会上有全省各地区的优秀代表上台发言,既有地市的,也有县的,还有县级市的。
看着它们PPT上规范的本地区名称,感觉是省委办公厅审核把关过的了,应该代表了省级的水平,也算解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
其表述是:江门开平市和揭阳市惠来县等等,可惜没有区级单位发言。
由上可知,原则上是揭阳市惠来县这种每级都带有后缀的表达方式,但遇到江门市开平市这种比较拗口的情况时,前面的地级市简略掉“市”。
区级单位和县、县级市虽然同属处级单位(一般情况下),但区级在独立性上不如后两者,这从一些细节上能察觉到,如某些干部信息系统要填写干部个人籍贯,一般以县、市、区为单位,a君的籍贯填写为“广东惠来”,b君的籍贯却填写为“广东江门江海”——区级的籍贯要带上地市,而县、县级市却可以不带。
另外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广东“县不服市管”的行政江湖。
广东有21个地级市,行政上的“不团结”现象更多体现在地级市内部。
网络媒体上经常有某县不服某市管的故事,比如罗定不服云浮管,英德不服清远管,普宁不服揭阳管,海丰不服汕尾管,高州不服茂名管等。
1988年广东对行政区划进行一次比较大的调整,形成18个地级市(后调整为21个),这其中许多新成立的地级市是提格而来的。
像河源、清远、阳江、揭阳、潮州和云浮,都是从县提格为地市级的,其中最厉害的要数汕尾,由原海丰县的汕尾镇连升2级,一跃成为地级市,让曾经的“大哥”海丰县秒变跟班“小弟”。
为何新增地级市会出现“县不服市管”的现象呢?像云浮设立地级市前的罗定,拥有更多的人口和更高的社会产值;清远设立地级市前的英德,经济和人口都更胜于当时的清远县;揭阳设立地级市前的普宁,不仅人口众多,区位也更为适中。这些落选的县域,在地级市设立之初,民间“不服管”的声音是非常明显的。
反观那些直接由县提格地级市,没有增加管辖范围的地级市,其内部就很少出现“不服管”的情况,比如深圳、东莞和中山。
行政级别变化是一个方面,历史与现实的地位变迁,恐怕也是造成“县不服市管”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高州在明清以来一直是粤西的行政中心,而茂名市不过由年轻的工矿区演变而来,使高州在心理上一下子出现了落差。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级市中心区域凭借更高的资源调配和统筹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逐渐拉开与其他县区的差距,这些“县不服市管”的声音也就越来越少。
▌本文来源:惠来之声
▍State: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因条件限制,无法找到准确来源。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假如你有建议要表态,欢迎留言!
惠来之声 · 葵阳邑 | ©2012-2024
近期热搜:
点亮右下角的“❀在看”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