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流媒体巨头HBO宣布将要制作剧版《哈利·波特》后,选角始终是全球哈迷们最关心的问题。
不久前,HBO发布了演员招募的需求,除了备受瞩目的主角团对年龄、口音有严格标准外,这段特殊标注的声明更令人在意:
“我们致力于包容、多样化的选角。”
“在所有角色里,请合格的表演者在提交申请时,不必考虑种族、性别、残疾、性取向、性别认同及任何其他受法律保护的人格特点的限制,除非另有特别说明。”
与此同时,有小道消息传出,斯内普教授可能将由英国演员Paapa Essiedu出演。
据传这并非信口雌黄的谣言,而是基本确定的事实,只差一些细节有待商讨。
外媒言之凿凿的报道以及官方“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声明,让还没启动拍摄的项目蒙上了出师不利的阴霾。
难道“一头油腻黑发、鹰钩鼻、皮肤蜡黄”的斯内普,最终真的会由黑人演员出演吗?
对此,影迷们的矛头并不针对Essiedu个人,也不质疑他的演技水平,而是愤怒制作方选取与原著形象截然相反的人选,这跟他们声称尊重、还原角色的说法背道而驰。
有争议的选角还包括海格。
电影版中身材魁梧、高大威猛的海格,尽管笨拙憨厚,偶尔还会制造麻烦,但他的忠诚守护,与哈利赤诚相待的友谊,也让人动容。
然而,目前传出剧版敲定海格或由Brett Goldstein出演,他年轻、英俊的外表和矫健、挺拔的身姿,似乎不太符合海格壮硕粗犷的形象。
相比让黑人演员饰演斯内普的争议,让盘靓调顺的帅哥演海格的批评声要小得多。
但在沸沸扬扬的争吵中,也有令人满意的提名候选人。
影版伏地魔的扮演者就推荐 Cillian Murphy,出演那个所到之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不可说之人。
不少哈迷也认同Murphy阴郁清冷的气质,与伏地魔偏执孤傲的性格相似,如果他能出演,必将能锦上添花。
另一个重要人物邓布利多,据说剧方打算邀请 Mark Rylance出演,这个选角中规中矩,倒也没引起强烈的反对。
而麦格教授一角,听传 Sharon Horgan 和 Rachel Weisz两位演员正在互相争取中。
至于被邀请担任执行制片人的原著作者J.K.罗琳,虽然她“积极地参与了编剧、导演和选角的过程”,但她对于多元化选角这件事,没有明确表态要站在哪一方。
不过,在2016年《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的舞台剧中,她支持由黑人演员诺玛扮演赫敏,还表示书中没有提到她的种族和肤色,那么谁来演赫敏都无可厚非。
这件事当时就引起了风波,支持和反对的人各执一词,既有人认为作者必须用尽全力维护魔法世界,也有人觉得文艺作品需要创新,注入新鲜的血液。
可争论到最后,还是败给了童年滤镜。
影版《哈利·波特》的还原程度高,IP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后续作品若是想改动甚至颠覆原有设定,毋庸置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尤其近些年好莱坞动不动就上升价值高度,闹出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的小美人鱼,让皮肤黝黑、梳着脏辫的女孩取代了。
“皮肤纯白如雪,嘴唇赤红如血,头发黑如乌木”的白雪公主,也从欧洲血统改成了拉丁裔。
还有2024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舞台剧,让荷兰弟和非裔女演员Francesca出演,男的不够文质彬彬,女的也不像为爱痴狂,更像盲盒抽选的两个人,硬着头皮演了一出戏。
这就是西方提倡的平等,可在旁人看来,总觉得哪里不对。
毕竟,如果说合适,中国网友认为沈腾也很像斯内普,他还是黄种人,怎么不让他去演呢?
说到底,观众单纯认为呈现出来的作品应该符合基本认知。
让黑人演员强行演美人鱼、白雪公主,和让白人演员去演马丁·路德金有什么区别?
况且,好莱坞在影片里启用非白人演员,真的在反对种族歧视吗?
从哈利·贝利版的小美人鱼到瑞秋版的白雪公主,哪一个不是预告才出来,就被骂得体无完肤?出演朱丽叶的演员更是遭受了严重的外貌羞辱。
他们打着平等的旗帜吆喝,反而引起排山倒海的反对声,能把人淹死的唾沫却全都砸在演员身上。
这种杀人于无形的手段叫捧杀,把人高高架起后,再狠狠将人推下万丈深渊。
这样的把戏,还没玩腻吗?
事实上,欧美是知道如何拍好宣扬种族平等的影视作品的。
漫威电影《黑豹》,直截了当地告诉全世界,黑人也是超级英雄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并斩获了大大小小名至实归的奖项。
《绿皮书》更是揭开了白人高高在上虚伪的面具,他们直面犯过的错,照样拿下了奥斯卡奖。
这种认真反思,真诚创作的态度,难道不比恶意丑化、搞噱头实在有用吗?
我们崇尚自由平等,提倡多元化审美,但拒绝被理所当然的声音裹挟绑架。
希望未来每次都可以沉浸式地欣赏作品,无需再为这样的事争论不休。
责任编辑/ 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