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种子的力量与希望的回响

时事   2024-10-22 15:09   北京  

“有学上”到“上好学”

乡村教育公益的逻辑已然发生转变


“轻轻拉一拉,这种植物的叶子拉开会有丝,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当湖南省中医药大学医学院的专家袁林祥发起这个提问,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桂东县寨前中心小学学生们的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位于群山环抱中的桂东县,距离湖南郴州市区超过150公里。路边的植物和花草,对于在这里成长的学生来说,原本再熟悉不过,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这些自然的伙伴未能真正融入孩子们的知识体系。

湖南省中医药大学医学院专家袁林祥带大家认识植物

当袁林祥以专业而独到的视角,引导孩子们通过触摸植物的不同纹理、轻轻嗅闻它们的气味来辨别各种植物时,改变发生了。每一株植物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随着孩子们对这些植物了解的加深,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的种子。

这堂别具一格的素养课是中国平安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的一部分。而在这次支教活动中,除袁林祥以外,还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万学军、平安集团副总经理蔡方方以及其他平安公益志愿者们的参与。当创新的支教课程带到乡村,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赋予孩子启发,他们有自己的想象

乡村孩子的面貌在外界通常被刻板地认为内向、局促,但在蔡方方看来,这大多是误解。

自2019年起,蔡方方在甘肃开始公益支教之旅。多年来,在积极参与平安集团的教育公益活动里,她亲眼见证了乡村孩子们的另一面。“每一次支教,他们都让我深切感受到活泼、开朗和热情。”

在桂东县,蔡方方以“种子的力量”为主题,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生物科普课。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蒲公英的飞行和繁殖原理,介绍了种子传播的各种方式,并引导孩子们通过显微镜观察种子,帮助他们构建对植物种子的全面知识框架。

桂东县寨前中心小学学生们认真聆听蔡方方带来的生物科普课

在这堂课上,孩子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她带着孩子们用显微镜观察种子时,孩子们的答案丰富多彩。“种子的表皮放大一千倍就像星空。”“看起来像我最爱的红烧肉。”

一个小男孩告诉蔡方方,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幻作家。在制作植物标本的时候,他将一片叶子摆成了一条曲折的向上之路,这是他对实现梦想的理解——在通往梦想之路的道路上一定是有曲折的,要在曲折里面找灵感。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蔡方方。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爱好和特长,对于未来,很多人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规划。“只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资源和启发,他们内心的生命力将被极大地激发。”

学生们制作的植物标本

在孩子们的变化中,人们看到了在社会各界的浇灌下,教育公益之花绽放的果实。而在这背后,是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公益践行者们,在对乡村教育需求的精准洞察与思考中,通过不断调整教育公益的方向和重点,以适应乡村教育的发展需求和孩子们的成长需要。

从弥补硬件短板到聚焦乡村素质教育

寨前中心小学与中国平安结缘始于2003年。中国平安通过出资援建宿舍楼,让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在此后的21年里,又通过改善办学条件、课程支持、教师培养和公益助学等多维度着手,为学校的发展和孩子们成长给予了长期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乡村教育公益的逻辑已然发生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平安积极调整教育帮扶策略,创新帮扶方式,将教育公益的重心从最初的弥补硬件短板逐渐聚焦到乡村素质教育上。

寨前中心小学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强调,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关注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提升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质量,是缩小城乡差距和教育鸿沟的关键途径。

这其中,日益增长的教育素质教育需求与城乡之间在素质教育之间的差距不容忽视。“全校四百多名学生,仅有一个专业音乐老师。”寨前中心小学校长方绪锋指出,虽然学科教育教师较为充足,但素质教育方面的师资仍较为不足。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中国乡村教育观察报告(2021-2022学年)》也提到,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专业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占比普遍低于1%。

为改变这一现状,弥补城乡之间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差距,中国平安从2017年起,连续三年采取多项举措。2017年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平安支教计划,新增关注乡村学生心理健康、科技素养、美育教育三个专项方向,为希望小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以支持学生全面发展;2018年开启面向“村官、村医、村教”的三村工程,其中“村教工程”聚焦城乡教育差距及乡村教师匮乏难题;2019年正式启动“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通过研发校本教材、捐赠实验包、援建实验室等方式以科技赋能乡村小学教育,提升乡村地区青少年科技素养。

2021年,国家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对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和科学等综合素质提升的指导意见,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并参与青少年素质发展的帮助与实践。

通过心肺复苏急救课程的讲解及实操演练,帮助学生们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应对突发风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在中国平安交上的成绩单中,据统计,截止到2023年,仅在寨前中心小学,就累计有173名来自中国平安的志愿者参与了支教活动,累计支教时长超过1600个课时,课程内容覆盖美术、国学、音乐、体育、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

“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传统的人生规范教育可能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在方绪锋看来,相比于向孩子们灌输大道理,通过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激发梦想,让孩子们对自己的人生形成初步规划,确立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公益的与时俱进

寨前中心小学只是平安集团三十年来持续教育公益的一个缩影。

自1993年援建安徽六安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学伊始,截止到目前,平安已在全国援建了119所平安希望小学。在此过程中,累计招募了超过一万名支教志愿者,支教服务时长总计超37万小时,在1039所智慧学校落地实施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培训乡村教师14110人次,惠及31万余名乡村学生。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希望工程自 1989 年发起至今 35 年,高度重视对欠发达地区乡村教育的投入。中国平安于 1993 年成立希望工程救助小组,三十余年来持续深度参与教育公益,希望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像平安集团这样的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万学军表示。

在深耕教育公益三十余年之后重新出发,时下,中国平安对教育公益的理解也不断深化。“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持续进步与完善,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孩子们对于知识等各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这也相应地对支教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蔡方方看来,一方面,支教人员要从日常工作中抽身出来,找到适合孩子年龄段的课程,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孩子们接受;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课程对孩子们好奇心与学习动能的激发作用。

“中国平安的教育公益在不断与时俱进。”据蔡方方介绍,自2023 年,在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的倡导下,平安宣布打造平安教育公益“五大工程”。围绕科技、文学、体育、心理健康等素养提升,实施硬件维护、课程支教、远程培训、夏令营、奖学奖教金等多项举措,逐步实现平安教育公益行动的迭代升级。

关于教育,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有两条著名的理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在中国平安的教育公益实践中,也得以生动的体现。

一方面,在支教人员的选拔和培训上,平安集团强调爱心是首要条件,同时要求志愿者具备专业技能和讲课技巧;另一方面,在支教课程上,则打破了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从兴趣出发,基于体育、科学、艺术、健康等多领域,开发出形式、内容创新的支教课程,为乡村孩子了解外部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凭借着风力,蒲公英的种子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教育与爱心的传递也拥有这样的力量。在平安集团,有一位员工从 2014 年至今已经资助了70个孩子,她的梦想是资助 100 个。此外,还有许多曾经的受助者,在深切感受到教育的影响和力量后,毅然选择成为支教志愿者,将这份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平安集团将承担社会责任深植于企业发展的基因之中,为确保教育公益的持久性和连续性,公司激励员工投身公益,设立了专门的公益活动假,并为参与支教的员工提供带薪的“公益支教日”。

据悉,中国平安的员工里,参与教育公益的人员具有相当高的比例。“对于我们来说,参与公益活动可能只是日常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蔡方方说。

作者:谨言

编辑:马敏
运营编辑:王琳

推荐阅读

应届生认定标准,这座一线城市放宽了

屡立奇功的军官阵亡,以色列遭遇“最大损失”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影响有影响力的你。和我一起拨开迷雾,追寻真相,守望时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