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28年如一日 只为守护一口“放心肉”

民生   2025-01-30 19:31   云南  



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的“小餐桌”。在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背后,有这样一群人,披星戴月,爱岗敬业,坚守猪肉流向市场的最后一道关卡,只为让群众吃上“放心肉”,他们就是动物检疫员。








凌晨三点,正是夜深人静,人们酣睡的时候,马在学已出家门奔向工作岗位。今年51岁的马在学,是建水县农业农村局派驻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兽医,主要负责动物检疫。从1997年大学毕业来到这个岗位,他已经在动物检疫的一线坚守了28年,10200多天。





上班的路上空荡荡的,只有昏黄的路灯、明亮交替的红绿灯以及车窗外的风声。十几分钟后,马在学抵达食品公司屠宰场。




与街道上的清冷寂静不同,屠宰场里,灯火通明,扑面而来的热气和水汽弥漫在空中,流水线机器的轰鸣声充斥在耳边。



马在学像往常一样,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和手套,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来到生猪待宰区,检查待宰生猪的健康状况。马在学介绍,宰前检查的工作主要是观察猪的群体状态、运动状态,还有排泄物等,通过这些情况综合判断猪是否健康,没有异常才能按规定进行宰杀。




宰前检查完成后,马在学开始了屠宰检疫最关键的一环——同步检疫。当猪肉顺着生产线传送到岗位上时,马在学手持检疫工具,快速进行剖检。马在学说,检疫工作丝毫不能马虎,每一头猪必须通过检疫,包括头、蹄、胴体、脏器组织等,确认无寄生虫和影响人体健康的疫病后,才能加盖检疫印章并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进入市场销售。





出于对食品安全的高度警觉,马在学和同事们在对待检疫的态度上十分严谨,工作中也会遇到一些麻烦。





在处理一些不合格猪肉的时候,部分货主不理解,说他的猪很正常,不让处理。马在学和同事只能把每一个细节都展示给货主看,对货主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最后货主同意把这头猪处理掉。




凌晨的屠宰场内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一头头处理干净的生猪随着流水线来到检疫处等待检疫、合格盖章,一门之隔的流水线尽头是鲜肉交易市场,货主和商贩正在等待交易。马在学和同事争分夺秒,没有多余的交谈,相互配合,分批次同步进行瘦肉精检测、剖检、旋毛虫镜检,有条不紊地最大化利用时间,争取尽快完成所有生猪的检疫。





一头生猪从屠宰到流入市场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和检验。这一天共有255头待宰生猪,马在学和3名同事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在7点前完成了所有检疫工作。





直到工作接近尾声,检疫处紧张的氛围才被一旁交易市场的嘈杂声掩盖。马在学从屠宰车间回到检疫办公室,他还需要核对、填写、整理资料档案。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时,路上行人早已熙熙攘攘。但这不是结束,对于马在学而言,这只是年复一年的工作中很平常的一天。




马在学说,虽然这项工作很辛苦,但是能够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他感到很自豪,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昼夜颠倒的生活,嘈杂的工作环境,还有很多像马在学这样的检疫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一年365天,风雨无阻,只为守护一口“放心肉”。每一座城市之所以能一夜好眠,是因为总有一些地方灯火通明,致敬所有“肉品卫士”。


记者:吴俊松 徐帆 田圆

编辑:田圆

审核:苏浩伦

法律顾问:云南毛荣芳律师事务所 毛荣芳律师 13808775229








古城建水
开展新闻宣传,为建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舆论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