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48岁老农娶个“懒婆娘”,被全村人嘲笑8年后才得知,原来自己有福气

文摘   2024-10-16 12:57   河南  

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自古以来,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人们普遍认为,好的婚姻势均力敌,是能力、认知、文化修养和人生目标都不会相差太远的两个人彼此结合,这样的婚姻才会稳定。

它是心灵和精神上的契合。

然而,在时代面前,有时候门当户对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很多人出生不同、成长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不同,在巨大的现实面前,却不得不低头、退而求其次。

陕西曾有一名48岁的老农民,他没上过一天学,也没有什么文化见识,本以为自己会在这块土地上,按照原来的生活轨迹继续行驶下去。

没想到一位年轻有文化的女子不要彩礼、主动跟了他,和他组建了新的家庭。他也并不知道这名女子的具体身份。

婚后,妻子不会干农活、洗衣做饭,他都主动包揽下来,只让她干自己喜欢做的事。为此村里人没少非议,觉得他这是娶了一个“懒婆娘“。

没想到一起生活8年后,他意外得知了妻子的身份,才知道自己居然娶了一名身份显赫的知识分子。

如此身份地位不匹配的两个人最终走到一起了吗?这名女子究竟有着怎样的家世背景?后来如何了?

01

命运的相遇


陕西农民魏振德,是一个目不识丁、老实本分的庄稼人。

在陕北那片黄土高原上,他风风雨雨已经生活了半辈子,没想到自己会在48岁那年,因为一个女子,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受黄土高原风沙的洗涤、面朝黄土背朝天,魏振德一副地道陕北老农的长相,皮肤黝黑、满脸皱纹,而且一辈子干苦力活,他看起来要比实际岁数苍老很多。

魏振德家境贫寒,家里也是一贫如洗,他还独自带着一个10岁的儿子,本以为自己下半辈子就这样生活下去,把孩子拉扯大,自己渐渐老去。

这时候,姻缘却自动找上门来。

媒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说是从城里来的,漂亮有文化,比自己整整小10岁,当时才38岁。她不要求男方出什么彩礼钱,只要求对方人品好就行。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魏振德看到这个长相白净、端庄大方的女子,就知道她是个读书人,身份不一般。

虽然她穿着破旧,但是衣服却十分干净整洁,一头齐耳短发,知书达理,关键是年轻貌美,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很多。

魏振德深知两人之间的差距,他怕自己配不上对方,不敢轻易答应这门婚事。没想到,那名女子却没有丝毫瞧不起他的意思,而是首先说出来自己的顾虑来。

她坦诚地告知对方:我成分不好,嫁给你,以后你儿子的工作、当兵都会有困难;而且我也不会做饭、不会针线活,以后农活也干不好。

魏振德真诚的说:一看你就是好人,什么成分不成分的我不怕,你要是愿意嫁给我,我们赶在麦收前办婚事,这样你就能算个劳动力,咱家能多分几百斤麦子。

许是“咱家”这个亲切的称呼,一下子击中了这位女子柔软的内心。

她在事后回忆录中写道,过去遭遇多少磨难自己都没哭过,但是决定嫁给魏振德时,自己却哭了。

她不是因为委屈,觉得是“下嫁”而哭泣,而是被这个朴素的词语击中,自己多日忍受凄风惨雨侵袭的心,被这个云淡风轻而有分量的词语温暖到。

02

坎坷的身世


其实,这位女子名叫许燕吉,她出生在书香世家,其父是大名鼎鼎的许地山,张爱玲就曾是他的学生。

许地山不仅是当时的文化界名人,和茅盾、叶圣陶等著名作家齐名,我们小学课本上曾经学习过、耳熟能详的《落花生》的作者就是他;

而且他还是全国知名的爱国人士、领袖人物,后因爱国运动抵达香港,他举家南迁来到那里,在那里担任香港大学教授。

许燕吉和哥哥童年是在香港度过的,那也是她一生中最快乐和无忧无虑的日子,有父母呵护、有兄长宠爱,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在她8岁那年,父亲因为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留下孤儿寡母在那里举目无亲。

恰逢战乱时期,于是许母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内地,一家三口也是辗转多地,后来直到抗战结束,这才在南京终于安定下来。

尽管许燕吉在青少年期间,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良好的家教和家风,让她对学习从未懈怠过,她也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石家庄工作。

在认识魏振德之前,许燕吉曾有过一段痛苦的婚姻。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当时的大学同学,两个人在顺境中认识、相爱、结合,同甘却不能共苦,在大时代面前败下阵来。

因为社会大环境的原因,许燕吉被开除公职、外加管制,她未出世的孩子也在那个时候,不幸夭折。

在人生至暗时刻,本以为丈夫会拉她一把,没想到他为了自保,第一时间和她划清界限,也在许燕吉出狱后提出了离婚。

夫妻如同林中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心灰意冷的她,后来又被下放到河北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不会干农活的她赚不了多少工分,生活非常艰难。

后来哥哥帮她想办法弄到了所在的陕西,因为自己也在被监管、有心无力,于是给妹妹建议:嫁给当地的农民,这样能生活的好些。

经历了前半生的磨砺,许燕吉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为爱情而活的小姑娘,她知道嫁给谁都不重要,关键是对方人品要好,不嫌弃她就行。

于是她认识了魏振德,这个不要求她会干农活、做家务的,老实巴交的农村老汉。

03

婚后遭全村人嘲笑


所以说,人和人的相逢、因缘际会,都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了解了许燕吉的身世经历,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背景差异如此大的两个人,会顺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

婚后,魏振德对许燕吉很好,他不要求妻子做农活,家务活也不让她做,许燕吉没事就在家读读书,辅导孩子科科读书学习。

村里人见状十分咋舌,嘲笑魏振德取了个“懒婆娘“,啥活也不会,什么也不做,对此,魏振德丝毫不理会,他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动摇,并没有因为别人的闲言碎语,而对妻子有所改观和要求。

他知道妻子是个文化人,家世背景和所受的教育和自己都不是一个层级上的,尽管对妻子的身份很好奇,但是他出于尊重,也没主动问及过。

如果两人因观念不同发生矛盾,魏振德最终也会妥协,认为妻子是文化人,说的都是对的。体现出一个男子汉应有的包容和担当。

就这样相安无事的一起度过8年时光,两个人不说琴瑟和谐,但是也是相敬如宾,一家三口过着平淡如水的日子。

这时候,因为一封意外来信,打破了这份长久以来的宁静。

04

8年后才知道妻子身份不一般


直到8年后,魏振德才知道妻子的真实背景,发现她的身份很不一般。

1979年,许燕吉收到了南京的一封来信,通知她恢复公职,可以回南京工作。

惊喜之余,横亘在她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现实问题:一边是自己的前途命运,一边是自己生活了八年之久的家人,两边如鸿沟般的存在,未来将何去何从?

有人建议,干脆给点钱,离婚算了。现在身份恢复了,没必要和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捆绑在一起。

魏振德也不想耽误妻子的前途,他知道消息后,只是沉默不言,并没有过多的挽留。

许燕吉曾经遭受过被抛弃之痛,她不想让同样的痛苦发生在自己的家人身上,而自己变成那个最讨厌人的模样。

她将魏振德和继子的户口也一并迁到南京,在住单位分的研究所家属院里。

许燕吉先是给丈夫找了个门卫的活,后来怕他在城市里觉得烦闷,又给他找了个放羊的工作,让他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自由生活。

对待继子科科,她也是一直视如己出,之前在农村的时候就教他读书写字,后来到了大城市,更是给他提供了好的教育条件。

科科也如愿考取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里,儿子结婚后,她还让出自己的大房子,自己和魏振德搬回老房子里一起生活,直至丈夫去世。

2007年,魏振德在南京去世。此时已退休在家的许燕吉,耗时6年,于2013年撰写出版了一部回忆录《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2014年,81岁的许燕吉平静的走完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她留下遗言,后事从简,遗体捐献给医院。

在许燕吉生前,曾被人问过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恨不恨自己的前夫,曾经那样的对待自己?”

她的回答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身不由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可奈何,比起恨,她选择放过别人,同时也放过自己。

第二个是“恢复公职后,为什么没有选择和魏振德直接离婚、分道扬镳?”

许燕吉认为,婚姻非常严肃,是一种契约社会的高下是当政者给予的,自己并没有任何改变。自己和魏振德和平相处,现在他老了,没有劳动能力,自己有义务为他养老

一个是当初不嫌弃,一个是后来不分离。两个重情重义的老人,相携走到最后。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不仅是文人墨客的浪漫愿望,它也被质朴的人,在现实中真实演绎。

借用《落花生》中劝解做人的道理,希望我们也能够朴实、善良,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读了许燕吉和魏振德不离不弃、相互扶持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喜欢我的内容,关注我,持续和您分享、交流家庭教育类干货知识和育儿故事。

育儿路上,一起走、不孤单。

点个“在看”不失联



豆芽妈妈育儿说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多平台签约作者,职场二胎宝妈,专注儿童心理和成长,分享有趣有料的家庭育儿类干货知识和育儿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