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午休“男女混睡”,老师好心拍下温馨一幕,家长群却炸开了锅

文摘   2024-10-19 18:50   河南  

Hello,大家好,我是豆芽妈妈。

身边有个小暖男,是什么体验?

作为观察和接触孩子最多的幼儿园老师来说,她们也是见识过很多小男孩,真是非常体贴细致。

在幼儿园朝夕相处的细节中,有的会细心的为小女孩拉好滑落的裙子肩带,有的会安慰伤心哭泣的小萝莉,有的会自告奋勇为小女孩们穿好鞋子、裤子,也有的会让出自己的小肩膀,让小女孩暂时的靠一靠。

豆芽妈妈每每看到视频中这些暖心的画面,都觉得内心被孩子们真挚无瑕的感情融化了。

小孩子的世界真是单纯又快乐,只需一个好的玩伴,一颗美味的糖果,一句鼓励、一个微笑。

不过,一些暖心的画面背后,也会引起家长深深的担忧。

曾经有一张图片在网上迅速走红,引发很多家长担忧和议论不止。

01

幼儿园老师拍下暖心照片引争议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般在11点半吃完饭后,休息一会,基本上中午12点就各自上自己的小床,准备酝酿睡觉。

我们知道,幼儿园的监控也是分区域的,像我们这边的幼儿园,只对老师上课、孩子玩耍的地方开放监控,而且是分时间段,而在娃们休息的时候,一般不会让家长再过多关注。

孩子刚上学,步入幼儿园小社会,家长非常担心和好奇,希望了解孩子们在学校的一举一动,吃饭好不好啊,睡觉香不香啊。

也会对老师在家长群里发的孩子们的照片倍加关注,在里面找寻自己孩子的身影。

这位宝妈也不例外,一次她看到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了一张照片,里面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靠在一起,是孩子们在午休。

只见照片上小男孩和小女孩动作十分亲昵,两个人不仅挨在一起,小男孩的手还搭在小女孩的腿上,不知道在干什么。

她定睛一看,这不是自己的闺女吗?顿时觉得不安起来,她马上在群里质问老师,孩子们这是在干什么?

老师耐心的解释,她家闺女睡着了,不小心把被子给蹬开了,旁边的小男孩还没完全睡熟,他见状立马起身,非常贴心的将被子给小女孩给盖好。

老师觉得这一幕非常有爱,于是赶紧用手机给拍了下来,发到了班级群里,本来还想表扬一下这位知道关心同学、体贴同学的小暖男。

没想到,刚一发就被这位宝妈看到,先发制人。

宝妈觉得非常气愤,她认为3、4岁的小孩子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不应该“睡在一起”;

老师应该把孩子的床铺,按照男孩和女孩的性别给区分好,而不是让孩子靠得如此近。

她的担忧和提问也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家长群炸开了锅。

02

家长群炸开锅,引发网友热议

这事在网上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家长们也是自发分成了三个站队。

一些家长和上述宝妈的观点一致,幼儿园“男女混睡”非常不合适

她们认为: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有了性别意识,男孩和女孩睡在一起,怎么有效的保护好隐私,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健康发展不利。

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男女混睡”是常态,一个班级一二十个学生,基本上男孩和女孩的比例不是完全对等;

幼儿园教育资源有限,不会专门分出一间屋子,配备额外的老师,对男孩和女孩进行分别的管理。

还有个别家长认为:这种情况无所谓,家长只要看看笑笑就可以了,没必要上纲上线。毕竟是个孩子,能懂什么呢?

家长们的担心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大人不要总是掩耳盗铃的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她们的小脑袋瓜里存有很多问号。

小朋友从3、4岁开始有性别意识,她会对自己的身体和别人的身体,为什么不一样而产生兴趣,也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来理解这其中的差异。

其实,比起幼儿园“男女混睡”,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男女混厕”。

有些机构没有完全正视这一块,会存在孩子们一起上同一个厕所的现象。

我们知道,孩子们的观察和模仿能力很强,她们就会有疑问“为什么有的是站着上厕所,有的是蹲着呢”?

03

如何培养孩子性别意识

第一,三到六岁,做好分床、分屋的工作

幼儿园3—6岁,正是培养孩子性别意识的关键时期,除了老师在学校里做好引导,排队去各自的厕所去方便,尊重和爱护自己的身体等,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引导,让孩子培养正确的性别意识。

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要“三岁分床、五岁分屋”,而是说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生活,包括吃饭穿衣、生活起居,还要学会逐步的离开父母的怀抱,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孩子和父母都有各自的隐私,儿大避母、女大避父,随着孩子性别意识的萌芽、生长,就要避免和异性包括自己的父母,也有过度的肢体接触。

分床分屋前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设工作,不可强制执行,让孩子错误的感知,以为是父母不再爱他,而是顺利的过渡、接受。

第二,十八岁前,避免在孩子面前不得体

经常听同事说,自己的婆婆会在夏天的时候,赤身裸体就跑到她和老公面前,随意的交谈,弄得她们非常尴尬。

人们一旦熟悉了,边界感就容易缺失,尤其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很容易忽视,随意在孩子面前脱衣换衣服、淋浴洗澡之类,其实这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培养都非常不利。

第三,成年后,和孩子做好“二次分离”

妈妈和孩子,有过两次分离,第一次是孩子从母体诞生,来到这个世界,脐带剪开的那一刻,意味着一个小生命从此呱呱落地,他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是物理层面的分离。

第二次分离,是孩子成年后,18岁考上大学、离开家庭的那一刻,意味着他精神上和人格上的独立。

尤其是男孩,如何不能成为“妈宝男”,这就需要妈妈在男孩的一生,有过N次的放手,妈妈做好心理准备,在每个阶段都得体的退出孩子的生活。

让他自由学习、生活、恋爱,结婚生子,独立承担起一个男子汉真正要承担起了的责任。

其实,无论在孩子的某个阶段,身为父母的我们,都应该觉察、深知,就像纪伯伦在《致孩子》中说的那样:你的孩子,并不全是你的孩子,他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借你们而来,却不属于你们。

因为他们属于他们自己。

你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性别意识培养,该注意什么?

喜欢我的内容,关注我,持续和您分享、交流家庭教育类干货知识和育儿故事。

育儿路上,一起走、不孤单。

点个“在看”不失联


豆芽妈妈育儿说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多平台签约作者,职场二胎宝妈,专注儿童心理和成长,分享有趣有料的家庭育儿类干货知识和育儿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