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某批发市场。凌晨12点半,说话声、叫卖声、搬货声、汽车喇叭声渐次响起,吵醒了睡在走廊地上的韦泽鑫。他揉了揉眼皮,让自己清醒点,然后强撑着爬起身——他知道,必须马上赶到菜市场进货、尽早送货,不然又要错过菜市场凌晨开市时间了……
在韦泽鑫的记忆中,这样辛苦打拼的日夜不知过了多少个。那时候,他从未想过,有一天能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还在深圳买下了第一套房子;有了妻儿牵挂,事业由小变大,异乡渐渐变成了故乡。
在深圳,这座洋溢着创业激情与活力的城市,每天都有无数的梦想在萌发。他们中,既有凭一张身份证、租一间小公寓便踏上创业之旅的草根青年;也有专利傍身、怀揣创造商业帝国梦想的领军人才。而韦泽鑫,只是深圳百万创业大军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
有人说,创业是一场冒险。然而,在深圳,每一个传奇故事的背后,并不只有创业者的“一腔孤勇”——还有一种相助,于创业路扶上马送一程;一种相护,至暗时刻不离不弃;一种相伴,每个足迹都见证成长……
走近深圳,创业者们的故事大多与一家银行的倾力支持有关——以真金白银的贷款和至真至诚的服务为无数创业者打造“中国梦工厂”,中国银行交出了温暖的民生答卷。
2002年,韦泽鑫从家乡广东省普宁来到深圳打工,可初中都没毕业的他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他靠给猪肉摊打工、干杂活,一个月挣几百元勉强维持生计。
但他不甘心一直这样下去。2004年,凭着对猪肉批发生意的了解,韦泽鑫雇了几个学徒,支起了自己的猪肉摊。眼看生意一天天好起来,可偏偏一场雪灾来袭,让韦泽鑫的猪肉生意“一亏到底”,他又回到初来深圳时“两手空空”的状态。
不服输的韦泽鑫决定重头再来。他一个人凌晨从批发市场进货,早上给餐饮店送货,赚取中间差价,于是便有了前面那一幕。民生在勤,勤则不匮。2006年,韦泽鑫开始组建团队创业,2012年成立农产品批发公司,并创立了冻鱼工厂。
创业的路总是一波三折。生意越做越大,需要的资金也水涨船高。2021年,由于生产线的拓展,公司急需300万元周转,韦泽鑫跑了好几家银行都被拒之门外。此时,韦泽鑫把希望寄托于已经为其办理个人经营贷款的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网点行长了解客户情况后,立即为韦泽鑫出具专业的贷款方案,希望帮助其迅速解决燃眉之急。不到一周时间,韦泽鑫便接到中行客户经理的电话,告诉他中行为其新增300万元普惠金融贷款,这让韦泽鑫的公司顺利渡过了难关。
三年过去,韦泽鑫还是念念不忘。“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中行的支持,”他说,现在公司有了更大的发展,会继续合作下去。
前程有光亮,人生好启航。而在起起落落的圆梦路上,是中国银行给了创业者们续航的勇气和力量——
2019年,当张影离开英国国家医学研究所回国时,或许不曾想到,这将是他人生的转折。
虽然当时是以博士生导师的身份加入中山大学,但张影始终认为,科研最终的归属方向,要么是科研发现上到“书架”,要么是科研成果上到“货架”。于是,2022年,他决定“弃研从商”,创办了聚焦于蛋白原材料设计和开发领域的粒影生物。
显然,无论在任何领域,创业都不存在“舒适圈”。从博士生导师“变身”为创业新生,张影有着切身感受:“相比做纯粹的科研,做企业的挑战要大得多。”
科研成果产业化说起来简单,落地却没那么容易。这些年,粒影生物一直专注于原创开发,以避免同质化竞争和价格内卷。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最令张影感慨的是,中国银行一路陪伴,不仅助力公司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也见证了他个人的蜕变。
“我们一直得到中行的大力支持,”张影说,尤其是企业成立早期,中行邀请财税专家为其提供专业的股权架构搭建建议,对公司和个人后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是真正的陪伴客户成长。”
作为就业之源,创业一头紧系民之所盼,一头连着国之大计。在深圳,每年因创业而增加的商事主体在几十万之上。截至2023年底,深圳商事主体累计达到422.6万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4万家,专精特新企业超过8600家。
而以金融创新助力大众就业创业,已成为中行深圳市分行金融为民的生动写照——
与深圳市人社局签署支持就业创业合作备忘录,开展“千岗万家”专项活动走进校园、企业、园区等支持扩岗就业;创新推出创业担保贷、惠创贷等支持就业创业专属产品体系;开展银校、银企专项对接活动,举办走进深大、香港城市大学校园招聘会、创业宣讲会等多场活动,帮助毕业生群体解决就业、创业难题……
数据显示了最直观的成果。目前,中行深圳市分行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近2600笔,金额约4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近2.5万人。与此同时,已有成百上千位深圳“新市民”在创业中受益于中行的普惠金融产品。
金融“活水”浇灌下,一棵棵创业“幼苗”成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栋梁之材;而在中行不断助力就业创业的探索与实践中,民生之本稳稳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