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前,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虽然也组织过一些强渡江河的作战,如强渡大渡河、金沙江、嘉陵江、黄河等,多是规模较小的“点”式渡河,而渡江战役是百万大军在千里防线上强渡长江,是我军在一次战役中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强渡江河行动。
战役前,毛泽东就明确指示:“此次我百万大军渡江南进,关系全局胜利极大。”渡江作战是人民解放军面临的新课题。广大指战员多属北方籍,不习水性,存在种种顾虑;领导干部缺乏组织指挥大兵团强渡江河的经验;在无现代化渡江器材的条件下,要突破敌陆海空军组成的长江防线,面临很大困难。对此,从总前委到各级部队边干边总结,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长江防线,开创了我军大规模强渡江河作战的先例,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充分的战前准备。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要突破国民党陆海空军组成的立体防线,难度超乎寻常。而且,淮海战役后,部队补充了大量战士,兵员成分变化很大。因此,做好充分准备,是克服困难、夺取渡江战役胜利的前提。担任渡江作战任务的部队,于1949年3月初至4月初先后进抵长江北岸,随即投入紧张的战前准备。敌情搜集方面,在沿江地方党组织和江南游击队的配合下,对国民党军防御部署、工事情况以及地形水情进行全面侦察,并据此展开了强渡江河和水网稻田地作战的战术训练。船只、水手方面,在各级地方党组织和政府的大力协助下,积极筹集和修理船只,并自制了部分机帆船。至1949年4月初,第三野战军仅在苏北就筹集到各种类型木船近二点一万艘,动员了一点九万余名船工随军参战。第二野战军仅半个月的时间,在沿江居民大力协助下,搜集、打捞、修补船只一千四百二十八艘,动员船工两千余名。同时培训了数千名部队选调的水手,切实保障航渡需要。人力、物资供应方面,在中原局和华东局的统一部署下,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竭尽全力,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开展规模巨大的支前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山东、苏北、皖北地区动员的临时民工就有三百二十余万人,随军长期服务的民工团十六个,共二十余万人;苏北、皖北筹集与运送前线的粮食三点四亿多斤;山东妇女赶制布鞋两百多万双。在人民群众大力支援下,战备工作实现了“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要船有船”。正如指战员们所说,“我军是人民用双手托着渡过长江的”。二是正确的战略战术。针对国民党军采取正面一线式布防,缺乏战略纵深的特点,人民解放军采取了宽正面、有重点的战役突破,使敌防不胜防。我军分东、中、西三个集团,先由中集团将敌军拦腰斩断,接着东、西集团实施掐头去尾。这一连续动作,致使敌“固若金汤”的江防即刻全线崩溃。面对国民党军突出的海陆空武器优势以及长江天险的阻隔,我军使用各种方法迷惑敌人,保证了战役突然性。和谈破裂的当晚,我军发起渡江作战,先以突击部队组织暗渡,成功控制滩涂阵地,掩护后续梯队强渡。一夜间,完全撕开敌人防御缺口,实现了突破后即展开的战略目标。
渡江战役展现了一幅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是人民解放军发起的大规模、决战性战役,开创了宽正面、多箭头、大纵深战略追击歼敌的新战法,在解放战争史上谱写了强渡江河、多路突击的新篇章。
(图文由桂林唐怡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