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肇庆这位“80后”青年在全球气候传播论坛发表演讲!
教育
2024-10-10 21:31
广东
△卢辉在清华大学气候传播论坛上发表演讲。图源 清华传媒评论公众号
2022年,他参加了玲珑计划——公民气候行动项目的培训,培训中一个学习内容是暨南大学教授团队关于 “气候变化与人群伤害、心理健康”的研究。之后卢辉持续学习知识和案例,对气候变化与健康这个议题的不断深入了解,发现很多接诊一线看似平常的情况,其实来自气候变化的“翻云覆雨手”。
医学界将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的疾病,叫气候敏感性疾病。国际环保经济学期刊JEEM收录的一篇研究发现,在中国,日平均气温高于27℃的天数,住院人数增加了7.3%。其中,老人是高敏人群。卢辉日常会到养老院做一些健康讲座,他发现老人家对气候变化相当敏感,“他们都说现在的热不像以前,不仅温度更高,而且持续更长,常常觉得胸闷气短”,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极端天气带来的健康风险,最为典型的是极端高温下的热射病。他在急诊中不止一次遇到“热射病”的病人,即使花大力气抢救,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另外,心理健康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卢辉介绍,韩国的医学文献有提出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五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的水平即相应提升,人会变得更容易暴躁,气温与暴力伤害基本呈线性增加关系。而在寒冷天气中,则可能会加重抑郁等情绪,增加自杀率。他认为,这些风险都应该引起重视,并加以预防。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共性问题,如何团结社会一致应对十分关键。卢辉坦言,对气候变化的讨论更多集中在宏观和中观层面,包括一些国际行动、国家政策、极端高温或者寒潮的数据等,但公众对此的感知比较有限,而从健康角度分析,特别是结合一些基层的真实案例,大家能一下感知到“气候变化就在身边”。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获得联合国的高度肯定。9月,我国发布《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 (2024—2030年)》,方案由国家疾控局等13个部委起草,提出了10项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重点任务,对增强我国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卢辉对此十分关注, “其实按照过去的经验去生活和工作,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天气了。” 他在闲暇会到基层做公益科普,同时也制作了一些小册子在老人院等单位进行派发,增加相关人群对气候变化和健康风险、疾病预防的认知。他建议本地的气象部门和健康部门、疾控部门率先行动起来,加强联合,建立一条面向公众的信息传递链条,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可以提升公众和基层的预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