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史与文史 | 中国古人之睡诀

文摘   健康   2025-01-03 19:01   上海  
    


中国古人之睡诀


睡眠对人的身体、生活、工作之影响至为明显,几乎大家多有此体验。清代作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到“睡”这个问题时,颇为生动地指出:“养生之诀,当以善睡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壮筋。如其不信,试以无疾之人与有疾之人合而验之。人本无疾,而劳之以夜,使累夕不得安眠,则眼眶渐落,而精气日颓,虽未即病,而病之情形出矣。患疾之人,久而不寐,则病势日增。”


虽然,大多数人知道睡眠对健康、生活与工作的重要性,但不少人由于种种原因,不时会有失眠之苦,而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人尤甚。为了避免失眠的困扰,古人从饮食、生活习惯、卧具、卧姿、思绪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有助于安眠的要诀。


明代敖英《东谷赘言》说,多食之人有“五患”,其中之一就是“扰睡眠”。因此中国历代文献屡屡劝告:晚餐不可太迟过饱,睡前不可饮浓茶、喝烈酒。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说香茗“煎服令人不能眠”。 



为了能安眠,古人提倡就寝前应适当散步和热水洗脚。清代《养生随笔》主张睡前“绕室行千 步,始就枕”,如此则可从动中求静,有助于人睡和安眠。热水洗脚则既使分布于脚底某些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穴位(如涌泉、失眠、内太冲等),获得良性刺激,又可减少脑部充血,帮助安眠。苏东坡的“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诗句,正是他的真切体验。


人深刻地认识到,卧具、卧姿、精神活动等都会影响睡眠。枕头的高低与软硬应适当,《养生随笔》引前人的经验说:“(枕)酌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适。”至于卧姿,孔夫子主张“寝不尸”,即不宜仰卧,而应侧卧。唐代孙思邈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躺到床上后,孔夫子劝导“寝不语”,不宜滔滔不绝谈话,避免脑子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而导致失眠。宋代蔡季通也在《睡诀》中言简意赅地写到:“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为避免失眠,古人特别强调就寝前应使脑子放松、情绪平和的重要意义,明代庄元臣《叔苴子·内篇》指出:“心不求睡者,不得睡;心求睡者,亦不得睡;唯忘睡者,睡斯美矣。”即是说,睡到床上时,脑子不要老是想着睡眠这件事,而是听其自然,如此则易于人睡,且睡得沉稳。


以上列举古人一些关于睡眠的论述,虽是千百年前之见,但至今依然是安眠之要诀。

图源:网络
编辑:青黛




往期精彩



- 驻颜 - 
画眉 | 宫廷秘方 | 胭脂水粉 | 白芷驻颜 | 中医美容常用方法 
现存《永乐大典》美容医方 | 从经典本草看时尚美容
- 病痛 -
脱发 | 失眠 | 便秘 | 脾胃 | 湿疹 | 急症 | 记忆衰退 | 女性冬病
针治难产 | 针治颈椎 | 针治哮喘 | 针治失眠 | 战场针灸
春节综合征 须发早白 | 小儿感冒 | 口中甜味要当心
“人面桃花”可能是光敏皮炎 | 你的父母膝盖会冷痛吗  
 - 科普 - 
中药麻醉 | 香道文化 | 面部光谱 | 被忽略的中医急救
原来音乐能治病 | 比较心与 heart | 睡觉是最好的养生
唐宋牙刷什么样 | 中医细说丹田 | 影视剧的中医误区 
古代怎么处理垃圾 | 太极拳的养生原理 | 针刺消毒史
何以“膏肓”一误再误 | 古代医药怎么打广告 
 - 文化 - 
金瓶梅 | 红楼梦 | 黄帝内经 | 伤寒直指 | 闲情偶寄 | 山海经
周易 | 稳婆 | 上古 | 巫医 | 西夏 | 郑和 | 面相 | 废存 | 外交 
海派中医 | 古代解剖 | 古代女医 | 元代饮食 | 惧虚与滥补 
驱吓民俗 | 神农尝百草 | 道家道藏与中医 | 广州医药老字号
衣衾飘香的古代中国 | 本草纲目中的染色草木 | 什么是祝由
 - 品诗 - 
登高 | 芣苢 | 江南 | 苏幕遮 | 粉蝶儿 | 蝶恋花 
秋词二首 | 问刘十九 | 终南望余雪 | 观书有感二首

期刊信息

点“在看”,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杂志
上海中医药大学下属《中医药文化》杂志。专注中医药历史、人文、生活养生。以独特视角,深度挖掘为您展现一个耳目一新的中医药世界!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