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处郸城洺河边的院子,是来处,是故乡……

民生   2024-11-22 18:49   河南  


2024年国庆节,堂叔来广州。接到堂叔电话告知过来的因由时,我笑了老半天,他竟然是为了看刀郎的演唱会!

他虽然是我叔,其实年龄并没比我大多少,血缘上我们是叔侄,感情上却像兄弟。堂叔的这次广州之行短短三天,我们聊的话题都是小时候的事。等把堂叔送到航站楼,望着他慢慢消失的背影,我的思绪也仿佛跟随这架航班,飞回久别的故乡……

故乡郸城,旧时称郸县,从设县以来,一时归鹿邑一时归淮阳,1952年才独立划县,定名郸城,因而郸城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县城。县城虽小却被厚重的中原文化深裹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记得堂叔还没工作的那段时间,我们俩整天一起踩着自行车在城里游荡。建勇家开橡胶厂,院里有辆摩托车,我们偶尔借来兜风;新华在啤酒厂上班,组团过去看他的心思不言自明,每次都能过过酒瘾;国栋在汽车站上班,当时工作人员穿制服还戴大檐帽,不用说也送了我一套,用国栋的话讲这叫“兄弟装”。志国家开木材厂,全中的爸爸是教师,舰艇的爸爸当医生,永君是县里出了名的致富能手,还有海彬、开勇、爱民、红亮,还有和我一起在操场上漫步的同桌,以及下课后坐在我自行车后座上的姑娘……

不知人们对“一马平川”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我认为就是方圆上百里横看竖看连一个几米高的土堆都找不到,这就是“一马平川”,我的故乡就是如此。我的故乡地理位置虽好,却资源匮乏,家乡人只能以种植和养殖为生,精神上富足经济上却很拮据,因而很多年轻人走出县城,怀揣梦想奔赴全国各个城市。我就是其中一员。

离家那年我十五岁,在老家我拥有的不多,却值得一生珍藏。

近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当然也包括我的故乡郸城。2014年我回到久别的故乡时,记忆中的天蓬街、电影院、火车站、棉纺厂都已不见踪影,走在迎宾大道上,我看到一栋栋高楼大厦,一个个广场商超,现代化的图书馆、体育馆,开阔的大马路和两旁的绿植鲜花。十几年不见,不敢相信这是我的家乡。

家乡郸城,在农业、工业,以及人文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粮食产收与企业收入年年增长不说,还入选国家卫生县城,被评为中国书法之乡及中华诗词名县等。最值得炫耀的,还得说郸城一高。每每谈起郸城一高,家乡人总是嘴角上扬,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除了自豪,更多时候我却在想,那些从郸城走出的莘莘学子,在各自岗位上历练成长、大放异彩,逐步成为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那么,二十年、三十年后的郸城,将会被建设成什么样呢?

二十多年来,堂叔多次来广州,从他开始工作到如今他女儿参加工作,弹指之间沧海桑田。现在堂叔已从官场退出,我也渐渐离开商海,人生之路转了大半圈,对于功名利禄富贵荣华我们都有着深层的理解。我问堂叔,来广州定居吧?堂叔摇摇头,说偶尔小住可以,住久了很难习惯,还说和我不同,他在老家的根扎得太深了,没办法挪动。

为遂父母心愿,三年前我在县城洺河畔购买了一处住宅,并把原本的假山移走,改成菜地,过阵子还想把老家的祖屋翻修一下。即便不能长住,也可以偶尔回去与父母小住几日,那毕竟是来处,是故乡。

回到郸城,在洺河边的院子里,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阵阵久违的笑声,仍然如同小时候一样质朴纯粹、情意悠长。


(声明:“周口晚报”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作者/李玉龙 原载于2024年11月21日《周口晚报》8版
编辑/王威
审核/吴向东
监制/王锦春 刘杰

法律顾问/梁妍(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

点亮
关注↓

周口晚报
此平台是《周口晚报》唯一官方微信平台,致力于传递最及时、最权威、最生动的周口新闻资讯、生活指南,并广泛开辟活动舞台,和微友保持良性互动。从现在开始,给周口人不一样的媒体体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