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综合征”?这波“新人设”你赶上了吗?

时事   其他   2024-03-31 22:22   广东  


近日,
词条“#越来越多年轻人‘确诊’淡淡综合征”
登上了热搜。


“随便吧”“还好”“都可以”

“无所谓”“算了”“就这样吧”

……

如果这样的话语经常出现在你的日常对话中,

那你多半可以“确诊”为“淡淡综合征”了。


图片制作:莫丽平

01
“略显被动依然努力”


“淡淡综合征”不是一个正式的医学术语,而是近期网络上用来形容部分年轻人“略显被动却又在努力生活”的状态。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淡淡综合征”能够成为热点,也与时代相关。


中学高级心理教师、广东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委会理事李艳月表示,不难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或者是这一个阶段的人的某些典型特征,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相关,“网络会让有些人从小受到影响;当出现某一种情绪、某一种应对的方式,都可能很快地在网络上普及开来,其实这也是一种从众行为。”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苏俊杰  制作:莫丽平


继流行的MBTI测试的J人和P人后,表现出“淡淡”症状的“淡人”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性格标签。(简直就像是给infj、infp等if人准备的有没有?)


“淡人”们的日常生活以“淡”为核心。他们的情绪淡淡的,没什么大的波动,基本就是游走在人群中的“卡皮巴拉”;说话淡淡的,回复起来都是“好”“收到”“OK”“1”;工作淡淡的,主打的就是不争不抢不急,怎样都行;目标也是淡淡的,什么事都不是非做不可,现在这样也挺好。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王维宣  制作:莫丽平


与“佛系”的人直接说“算了”相比,“淡人”更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一段时间的挣扎后,缓缓吐出的一句“嗯,那就算了。”


“淡淡综合征”是将紧绷的情绪和浑身的压力都放在平日的“淡淡”状态中化解。但早前,网友们可都是以另一种完全相反的方式来处理情绪——突然发作的“发疯文学”。




0

2

横着走的“发疯文学”


“发疯文学”指的是在网络上或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各种莫名其妙的语言形式来宣泄情绪、达成表达目的。这门“学问”讲求语序混乱的“颠”,毫无逻辑而又抓狂的“癫”,就连社恐也能凭这“dian”的精髓在社交圈子里横着走!


“发疯文学”的“癫人”随时随地抒发自己的情绪是否真的有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专职心理老师龙贵瑜就此表示,“如果行为主体是一般的情绪状况,能有一个情绪出口,是会有帮助的;但如果这个人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不断地重复表达自己都处理不了的情绪,可能会放大其情绪,对自身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发疯文学”有哪些具体形式呢?基础版的“发疯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的多样性来增强人类情绪的戏剧化效果。


来源:《情深深雨濛濛》影视截图  制作:莫丽平


下面的三种表现形式就能很好地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发疯”需求。

0

1


通过无限复读式的句式来发疯,隐约带来一种同时在“痛苦捶墙”的画面辅助效果:


上班哪有不疯的上班哪有不疯的上班哪有不疯的上班哪有不疯的上班哪有不疯的

唠唠叨叨、逻辑混乱但还能恰如其分地传递出一种“疯”感十足的情绪张力。比如,遇到不回消息的情况时,可以这么“疯”:


干嘛不回我消息?我就不值得你发几句话打几个字吗?谁懂我呢?是我太肤浅太无知太幼稚!


02

03


将发疯时的动作、形态写在括号里,又称“括号文学”。全文旨在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发疯”实态,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广州入夏了!(尖叫)(扭曲)(阴暗的爬行) 蚊子要来了!(阴暗地蠕动)(翻滚)(激烈地爬动)(扭曲)(痉挛)(嘶吼)


高阶版的“发疯文学”不再简单追求文字内容上的激烈情绪,而是很好地借助人物形象的加持来让发疯行为更有底气。


图片制作:莫丽平


0

3

“发疯”与“淡淡”是相通的


无论在哪个时代,成长中的年轻人面临着的生活和心理压力都不小。


在“发疯文学”看似欢乐的行为背后,其实是我们开启了心理防御机制中的退行机制。人们在焦虑、应激或承受着巨大痛苦时,有时会放弃使用成熟的方式面对与解决问题,从而采用跟人类幼年期一样的行为来应对问题。



余华老师曾评价年轻人的“发疯”是“有一种情绪不受控制的自我放大。不要觉得好像已经走投无路,其实你可能只是情绪进入了死胡同。”


被现实所创伤后,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又不约而同地争当“淡人”人设,变成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这像是一种发过疯后的平静。但这种平静之下也可能藏着一种自我性防御状态——压抑。

 

图片制作:莫丽平

不论是“发疯”状态还是“淡淡”人设,这两种应对情绪的方式都略显极端化,容易使我们回避真实的情绪体验。



0

4

情绪偶尔“不稳定”也没啥


我们都希望自己在生活中能感受更多像快乐、平静这样的积极情绪。但格拉斯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认为,我们人类有四种基本情绪,其中消极的情绪(悲哀、愤怒、恐惧)远比积极情绪(快乐)多。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时候会多一些。


但是很多我们选择回避的情绪,比如悲伤或抑郁、愤怒、焦虑等都能对我们的行为起到驱动作用。


悲伤或抑郁的情绪告诉我们:接下来要好好处理“丧失”,要把关注点缩小到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同时可给他人发出信号,让他人给予我们支持和安慰。愤怒的情绪则是驱动我们去捍卫非常重要却正在受威胁的东西。


有人说“淡淡综合征”是情绪稳定,有人说这是麻木摆烂的行为,但也有人提出这种状态是抑郁症的前兆。


其实,控制情绪或者说适度压抑情绪,是有其有利的方面的。此外,极端压抑自我可引致生理疾病及沉痛结果!



李艳月老师在接受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采访时说道,“情绪压抑在一定的情况下,其实对我们是有一个保护作用的。比如在发生冲突时能够控制自我情绪。但这不能过度,如果是长期行为模式的话,就会让你变得压抑,最终可能会转化为躯体化的一个症状。比如会胃不舒服恶心,同时也会伴随失眠状态。对于女性而言,也容易进展为月经失调或者乳腺癌等。 精神状态方面受到这些情绪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一些破坏,伤害自己的行为,会出现抑郁,也可能会有精神分裂倾向”。









龙贵瑜老师也认为,情绪压抑会让人的情绪易感性变得很高,“通俗点说,就是人在遇到问题时,情绪会容易受刺激,就像是被烧伤的病人一样,你只是轻轻触碰他的皮肤,他就会感到很痛。另一种情况,有的人经历了重大的创伤事件,例如被霸凌、被长期虐待等,这些人为了保护自己,就会让自己的神经系统进入到冻结态,从而降低自己的痛苦。如果情绪长期压抑,人可能会引发生理上的病变,例如神经性皮炎、结节或肿瘤等”。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庄小龙


华东政法大学杜素娟教授曾在综艺节目《大侦探9》中提到:“情绪是正常的。我们的重点不在于没情绪,而是在于我们要能够正确地引导自己的情绪。顺着情绪找到问题,也要看到情绪背后的东西,去把问题解决掉。”



0

5

调整情绪的“浓淡配比”


“淡学”“发疯文学”在情绪处理上各有其可取之处,但这两种方式与现实还有着明显的分界。人们终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情绪背后隐藏的问题。


龙贵瑜老师表示,情绪的调节方法有很多,如果只是一般强度的情绪,可以通过倾诉、运动、逛街、旅游或玩耍等方式得到排解。


但是,如果是强烈的情绪反应,就要遵循滴定的原则进行调节,小剂量地释放,并且通过钟摆的方式,这样才可以让情绪安全地释放,而且,神经系统的活性可以被调低”。


李艳月老师认为,“情绪表达需要有一个出口,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有一个出口,故而会压抑情绪。那出口是什么呢?


对于职场人和学生来说,出口来源于一个家庭的支持,社区的支持,还有一个工作环境的支持,这个就是要有一种社会文化的包容度,这些是很重要的”。


最后,广州日报新传工作室也整理了一些可供选择的

情绪调节方式分享给大家(滑动阅读):

01
(一)认识情绪,不要夸大

给情绪正确命名后我们才能认识到情绪反应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把每种情绪都察觉出来,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才能在后期把它们一个个卸下。

02
(二)记录情绪路径

我们对自己的每一种情绪都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可以试着站在情绪漩涡之外,观察和记录情绪的演化路径。

03
(三)运用情绪量度刻表

我们可以试着给各种情绪打分并标记刻度,调整不同情绪反应对应的调节方式。下面是一个可参考的情绪量度刻表:

情绪量度

情绪反应

情绪调节措施

9~10

悲伤 难过

大哭一场;跟朋友倾诉;寻求心理援助
洗个热水澡,好好睡个觉,休息一下

7~8

愤怒

摔抽纸、枕头等物品;大喊;握冰块冷静下来

5~6

焦虑

散步;运动;收拾整理家务;旅游

3~4

烦躁

正念冥想;阅读;写日记;去KTV唱歌

1~2

沮丧 失落

看剧、听歌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逛公园


在情绪扑袭而来的时候,类似这样的量度刻表可以帮助我们辨清当下的情绪感受,快速地反应当下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情绪宣泄。



情绪本身无好坏。希望我们都不要丧失对情绪的敏锐感知力,觉知好情绪、提升生命力,同时能够学会更好地包容和理解消极情绪。

 点击收听心传小电台


情绪稳定是很大的优点,但不必时时刻意为之,偶尔有脾气、不完美,才让我们成为真实的自己;个人倾向“淡淡”也没问题,但需要亮明态度的时候,还是可以明晰有力地阐明立场。爱憎分明或一团和气,都可以是增加你人生历练与力量的特点。

参考资料(上下滑动阅读↓)

[1] Claxton, Guy 克莱斯顿 Claxton, Guy.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心智[M].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

[2] 巴洛,埃拉德,Fairholme,等.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 自助手册 : Unified protocol for transdiagnostic treatment of emotional disorders, Workbook[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 约瑟夫·布尔戈.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

[4] Jane,M,Richards,et al.Emotion Regulation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he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Concealing Feelings[J].Journal of Social &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16.

[5] Jack,Rachael,E,et al.Dynamic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 Transmit an Evolving Hierarchy of Signals over Time[J].Current Biology Cb, 2014.

[6] 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Pro”:发疯文学,年轻人的减压阀

[7]  微信公众号“维舟”:李翊云失子之痛,人可以打破宿命么?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每周一书:《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形控制》



《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形控制》的作者是罗宾·斯特恩,她是纽约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现为耶鲁大学情商中心的联合创始人和副院长,也是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的学者。

这本书是她的奠基之作,集结了她30年的实践经验,是引进的首部完整分析煤气灯操纵的经典心理学作品中文译作。书中带领我们深度解析煤气灯操纵、发现生活中的“毒性关系”,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结束这种关系,脱离操纵者的控制。

煤气灯效应又叫认知否定:是通过“扭曲”被操纵者眼中的真实,而进行的心理操控和洗脑。操纵者通过长期将虚假、片面或欺骗性的话语灌输给被操纵者,使被操纵者逐渐自我怀疑,质疑自己的认知、记忆和精神状态,最后被操纵者完全控制思想和行为。煤气灯操纵的本质是双方共同打造的一种关系,因此它被称为“煤气灯探戈”。

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罗宾·斯特恩博士向你展示了煤气灯操纵的运作模式,从认清煤气灯操纵的三个阶段,到停止煤气灯操纵的五种方法,以及你该如何决定哪些关系还有救、哪些需要尽早离开的判断准则。只要提高警觉、保持坦诚、学会求助,你便可以立刻终止这些“毒性关系”。阅读后你也会发现,你值得对自己更好一点!





两分钟粤评



“”

本期粤评涉及的两个专题:

《“有我在,你怕什么”!对校园霸凌,她给出了教科书级别的回答》

《当妈妈搬起椅子砸向幼女……请做自己的情绪管理师!》




出品: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
策划:赵夙岚、钟敏、莫丽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丽平、吴若楠
统筹:钟敏、吴荻
视频:黄馨怡、滕惠琦、黄琦
音频:陈旻玥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荻、黄馨怡、莫丽平




扫码观看
广州日报视频号
每日热点实时更新
点亮“在看”持续关注↓

广州日报
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塑造最具公信力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