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广电2014的施嘉,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2018至2019我申请香港浸会大学硕士的经验,以及学习的感受。
申请学校的准备
我是在大三寒假才决定要去香港读研的,其实并不算早,做下决定后就立刻找了中介咨询。当时中介给我的意见是港硕竞争比较激烈,建议我增加一些地区,比如英国、澳洲,但我还是仅仅只选择了香港,一方面是香港的传媒行业一直赫赫有名,另一方面确实也离家比较近,交通便利。
选择学校以及专业的时候,我把香港各所学校的传媒专业都认认真真研究了一遍,主要看授课内容和方向。最后我的目标也非常明确,由于从小就热爱电影,我一开始就锁定了浸会的影视与新媒体制片管理专业(MA in Producing for Film, Television and New-Media),这是香港唯一的制片硕士专业。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在中介的建议下,我还申请了浸会的其他两个专业:媒体管理(Media Management)、传播学(Communication)以及香港城市大学的传播与新媒体(Communication and New Media)、创意媒体(Creative Media)这几个专业作为备选。不过我多次和中介强调,浸会的制片管理是我最想去的专业,要着重准备。
关于申请材料,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虽然我找的中介全程非常负责,但是他们给出的PS(Personal Statement)也非常模板化。PS主要是通过展示过往学习、实习、得奖经历,表现个人综合素质,如果是找中介来写,建议大家也一定要自己认真审核。我自己是逐字逐句读和修改的,因为学校早就看多了千篇一律的PS,要尽量能通过文字展现自己的优势。
除了PS、CV、绩点等这些硬性的申请要求材料,对于我最想去的制片专业,我还额外准备了视频剪辑作品集,以及一篇阐述我对于制片专业和影视行业想法的文章。虽然不清楚这些额外的材料对申请是否有实际作用,但我尽了最大努力去争取,把能够想到的加分项全都呈现给学校。
除了申请材料,最重要的就是雅思了。这一点,因为我决定读研比较晚,有点吃亏,大三下学期至大四,我要同时兼顾申请材料的准备、雅思刷分以及实习。每个专业对于雅思的要求不一样,传媒类的硕士基本都要求6.5,但是由于竞争激烈,7分是比较保险的。我刷了4次雅思,但还是比较遗憾没能刷到7分,好在把小分都刷到了比较高。我是自学的雅思,没有报班,但其实我的感受是写作靠自己提高是比较吃力的,如果在这方面同样有短板的同学,可以报个单项班。
另外,实习经历和校园经历也是学校考量的部分,在申请的时候我有两段实习经历,是苏州的报社和新媒体。实习经历是必须要提供的,所以建议大家可以早早开始找符合专业方向的实习。
我是2017年12月提交的申请,18年3月收到了面试通知,4月收到了offer,圆满地被最想去的专业录取。进入浸会学习后,班里有同学询问老师这一届的录取率是多少,老师说是10%,可见竞争确实比较激烈。
香港学习时光
在香港学习的将近一年的时光,对我来说受益匪浅。课堂上,我们有涉及剧本分析、影视宣传发行、电影融资、财务管理、影视法律等相关知识。老师们都是在香港电影、TVB等深耕多年的影视从业者,相较于书本知识,会更多地使用一些实际的项目经验、行业案例来讲课。课堂之外,学校有很多work shop和讲座,邀请传媒行业的大咖来学校进行分享。比如我参加过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原型人物的讲座,参加过普利策奖获得者的讲座,他们的见解、经历都让人大开眼界。另外,我还去旁听了一些MFA导演专业的课程,MFA是以影视制作为主的专业,也参与了几次他们专业同学的短片拍摄,增加了自己实践经验。
在校期间,还有幸参与了由浸会传理学院电影学院举办的第一届「全球大学电影奖」。由于是第一届,在电影节期间几乎所有同学都参与了进来,作为学生大使,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大学生。他们带着自己各具风格的影视作品,前来参加这场盛会。我当时负责接待来自台湾的学生团队,还与大家成为了朋友。
除学校之外,我也很喜欢香港这个城市,它的文化氛围非常浓郁。尤其是每年香港国际电影节期间,各大影院就会展映全球优秀电影、开展大师班。我参加过姜文导演、李沧东导演的大师班,听他们在台上分享创作故事,感受他们眼中的电影世界。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电影市场、电影创投的活动。
回看在浸会的这段时光,内心都充满感激。从优秀的老师、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看了很多令人触动的电影,见到了很多大师,从他们的作品里我窥见了更大的世界。
人生拥有无限可能
很开心能与大家分享我个人的香港留学经验。祝福各位学弟学妹们,毕业后不管是选择工作还是考研、考公或留学,都能找到自己想要走的路。有机会多走走,多看看,多试试,这个广阔的世界并非只有一条路可走,你的人生也并非只有一种可能性。
图文:施嘉
排版:李琴
审核:李斌 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