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之初工队的文化生活

民生   2024-12-24 18:02   辽宁  

点蓝色字关注家乡小镇金河


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帐篷。刘兆明 摄

20世纪50年代末,我在甘河林区山上工队工作,工作环境非常艰苦,但劳动之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当时,甘河林区的工会组织已经成立了。记得第一次工会组织到山场慰问,工会把家属组织起来,和机关干部一道,组成慰问团到一线慰问,送来家属亲手做的鞋垫、垫肩、伐木坐垫、膝盖垫、皮大衣等劳保用品,还有瓶装酒、香烟、罐头、香肠。家属们到了小工队,为工友们缝补衣服,鞋子,休息时,大家围在火堆旁,会唱歌的女同志为大家唱起家乡小调、二人转……工友中会唱歌的年轻人也即兴高歌,密密的大森林中歌声此起彼伏,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景象。

工会在这次慰问后,回到山下征求一些年轻家属的意见,准备成立一个文艺演出队,不定期到一线演出,这一倡议得到家属和机关干部们的一致响应。

业余时间打扑克。  康秀全供图
他们说干就干,自编自演,在很短时间内编排出十几个文艺节目,其中有二人转小段、快板书、男女生独唱、合唱,还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内蒙古林业工会也来慰问,派来演出队,大家合在一起,走遍各个工队,为伐木工人演出,受到工人们热烈欢迎,极大地激励了大家的劳动热情,丰富了文化生活。

工会通过调查了解,得知有的年轻人会吹笛子,会拉胡琴,会吹口琴,就为他们买来乐器,让他们休息时为工友们演奏。这些年轻人有了乐器,自发的组成小乐队,平时各自在自己小队为工友演奏,下山后,到机修厂、制材厂车间表演。后来,这些年轻的乐手,都成了林业局的文艺骨干,为林区的文化活动做出了重大贡献。
夜晚休息。 康秀全供图

每到夜晚,工队的工友们晚饭之后,经常自娱自乐,有人高歌一曲或来一段地方戏选段、京剧选段,更有那文化底蕴厚实的人给大家来一段评书,如“三侠五义”、“大八义小八义”、《三国演义》之类,经常一开讲就是十几天,天天一场评书成为人们劳动之余的必备节目。小工队还办起了黑板报,除刊载当日生产进度和好人好事外,还刊载工人们写的诗词,我还记得其中二段:

一、密林深处我的家
高高的兴安美如画,

蓝天白云伴彩霞,

白桦婀娜羞答答,

千军万马进山来,

劳动号子响天涯,

我为祖国献栋梁,

密林深处我的家。

二、伐木人
“顺山倒喽!”

一声声伐木号子响了,

“顺山倒喽!”

一脸脸汗水热了,

号子震醒了沉睡的大山,

汗水融化了脚下的冰雪,

挥起开山的大斧,

启动轰鸣的马达,

我们,

年轻的伐木工人,

为了祖国的明天,

正在战天斗地,

豪情满怀,

奉献着青春年华。

迎着山顶飘扬的旗帜,

我们时刻听从母亲的召唤,

时刻准备整装待发,

我们庄重地向祖国报告:

“我来了!”
这些诗词虽然直白,无华,但写出了一线伐木工人的心声,代表着那个特定年代的文化特点,彰显着那个时代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这些诗词的写作过程中,经常经过大家的讨论,你一句我一句凑在一起,然后由一人进行整理形成,上交到场部或段部、队部才择优得以发表,优秀作品还常常被当时的《内蒙古林业报》(现《林海日报》)采用,刊登在报纸的副刊上。这些诗词也因为是集体创作的缘故,没能留下作者的名字。

作者:康秀全,男,汉族,1949年10 月出生,中共党员,吉林省梨树县人,1967年中专毕业,历任甘河林业局木材综合加工厂纤维板厂钳工、团总支书记、政工组干事、生产段长、知青制钉厂厂长、林业局党委宣传部干事、基层工会主席等职,2019年9月退休。


来源:兴安小犴

家乡小镇金河
金河——兴安之巅、冷极之源,中国最冷的地方,这里即可以体验冬天的极寒,又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本公众号致力于打造最接地气的集生态文化、新闻资讯、旅游商务、生活信息、百姓故事等为一体的掌上阅读平台,感恩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