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风采|书香墨韵传佳音 ——中国西电集团在全国第十二届“书香三八” 活动中再获佳绩!

企业   2024-12-27 21:51   安徽  

坚定文化自信

激扬奋进力量

“她”风采

榜上有名!

全国第十二届“书香三八”

读书活动评选揭榜


近日

以“坚定文化自信

激扬奋进力量”为主题的

全国第十二届“书香三八”

读书活动获奖作品揭晓

中国西电集团7名女员工的作品

从全国10.8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

分获征文类、家书类奖项

这是西电连续九年

参加全国“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并获奖



01

征文类作品



读书征文三等奖

《树》

——技师学院 贾慧兰

↓↓↓


向上滑动阅览


父亲送给我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却在机缘巧合下让我能真切地感受他。保尔·柯察金,一个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人,任何困难他都能直面。父亲也是,一名出色的工人,一棵保护我一生的大树。若不是这本书,若不是无意间瞥见积压在杂物下的工作总结,我或许没有机会真正了解我的父亲。

父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他一步步领着我长大。步入大学,学习内容与从前大不相同,从前只是书本上枯燥乏味的理论文字,而现如今,却增添了许多可以动手去干的实操课程。参观学校时我便看到各种陌生的机械,它们就放在那里动也不动,却令我百感交集。许是察觉到我紧锁的眉头,父亲调侃道:“这些家伙学起来可是需要很大功夫的,需要动手不说,一不小心还会受伤呢!”我被父亲从容的言语呛住,心想,他是真不怕我临阵脱逃啊。

激将法实在管用,我不怕,不受点儿伤怎么能长大呢。于是我从开始的抗拒到后来敲定专业。印象最深的就是钳工这门课程,老班亲自代课。在大家口中,这门专业课其实叫作“锉榔头”。顾名思义,我们的课题是手工制作一只看起来小巧玲珑的榔头。直到结束课程,我才醒悟,原来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工件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制作。一个小的榔头,需要经过不断调整,细微到只能有零点几毫米的误差。而手柄的安装还需要进行测量、钻孔,圆柱体可不是那么好锉的。我曾经几度“怀疑人生”,为什么巴掌大的工件如此折磨人,全是些细碎的功夫。微信聊天框里全是我的抱怨,父亲听完后潦草地安慰我,紧接着是一句“加油孩子,不管结果如何,你先试着去做。”于是,我的榔头在老师的指导下,勉强成型。那一个月,我的双手全是铁锈味儿,工服上也堆积着肉眼可见的铁屑。中途我的手指“不幸落难”,扎进了一根铁刺。此时的父亲不同往日敷衍,关心我的伤口,不停询问情况。当视频电话接通后,父亲笑着说:“要是再晚一分钟给你打来,伤口都要愈合喽。”原来他是这样“无情”的爸爸。可当榔头成型的那一刻,成就感来袭,我早就忘记了那根不足一提的铁刺,先前那些失落的情绪也早已烟消云散。

原来父亲早料到我的行为,于是只留下一句,别预想结果,先去做。细想来,父亲早在我未出世时便已成为一名工人,他所操作的机床,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换代,他便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当下设备需要的技术。于是我想起父亲虎口的那条疤。当年不慎被机器划开,口子少说有一公分那么宽那么深,占据整个虎口。他没有像我这样娇气,不哭不闹,而是处理完伤口第一时间反思,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失误。

我想,我这一生都需要向父亲学习,他的坚韧和自省,许是时代留下的痕迹吧。作为温室长大的花朵,自然不知道新中国的完善需要经历多少变迁,生活在不够富裕年代的父亲,自然早就懂得辛苦,于是他学会坚强,从一株弱不禁风的幼苗,长成了一棵大树。自我出生起,便一味为我遮挡自己曾受过的风雨,他或许不善言辞,但四季更迭,昼夜交替,他从未放弃,也从未离开。我知道,使他更加坚强的,是爱。

时间于是飞快,转眼我已步入中年,人到中年,万事难;家庭的琐事,孩子的教育,工作的压力,如影随形,少年时内心的坚定也渐渐模糊。直到我无意在书柜最下方发现了一份,年轻时的父亲写下的工作总结。一字一句,都在叙述他对工作的热爱,疑难杂症是他在勇于提出方案,努力解决掉问题。我羡慕,也敬服父亲的勇敢,几十年如一日,不论身在何处,他都能兢兢业业。这令我倍感自责,为何现在的我变得这么懦弱。看到桌上还摆着幼年时父亲送我的小玩具,我顿然醒悟,父亲眼中的我还是一如之前,永远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于是我坚定了信念,我也要如父亲般撑起这个家。父亲也不再阻拦我,因为我想学会独立自处。书中的保尔曾说过“当一个人年轻力壮的时候,做到坚强是比较简单而容易的事;如今,当生活像铁环似的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仍然能够坚韧不拔,那才是光荣的业绩。”记得我曾问过父亲,对于从前他与母亲的矛盾,是否后悔过。

“我没有时间去后悔,我要一直努力,有你,有爷爷,只有撑起这个家,才算对年轻时犯过的傻,有些许弥补。”保尔的坚韧不拔,我的父亲也完全做到了。

在我看来,父亲的肩上负重如山,可他从未止步,也从未抱怨,而是一步步,成为一座“大山”,也在风雨的洗礼下,成为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保尔的故事已然结束,可父亲的一生仍在继续。他顽固执拗,却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为我,为爷爷。但我真挚地希望,这一次,他能为自己,成为自己的“树”。



读书征文优秀奖

《因为热爱》

——宝光股份 侯小丽

↓↓↓


向上滑动阅览


生产主计划娜娜是一个风风火火的小丫头,走路快,说话快,脑子转得更快,做起事情来可以“一心多用”,能够同时完成多项工作。除了本岗位工作外,她还是生产科科长、分会女工委员,并且是“民间”的办公设备维修小能手,号称“无所不能的小娜子”;工作压力大时,她也会发火、与同事争执,甚至流眼泪,但只要稍微给她点时间,缓解下情绪,很快就会看到她重新回到工位,打电话核实情况,飞速敲击电脑键盘,综合平衡资源,发布计划指令,并悄悄给刚才发生争执的同事送点小零食,帮同事揉揉肩膀,用俏皮话逗对方开心,从而快速“冰释前嫌”。说她是个小丫头,其实也已经三十多岁了,但她给大家的印象永远是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热心助人、好奇心满满、自我调整能力超强的漂亮小丫头,忽略了她的实际年龄。

看着几乎天天延点下班的娜娜在我们身边快乐地忙碌着,时不时分享着她的工作成绩,感受着她的青春靓丽与活力,作为老师傅的我们,也不由得开朗了很多。闲暇时,和娜娜聊天,我说喜欢她的乐观开朗,欣赏她的永不言弃,她说没啥,只是因为她热爱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既然热爱就会用最好的态度去面对。她还说,看到周边临近退休的师傅们,没有“躺平”,更没有“摆烂”,这也激励了她,遇到点小挫折不算啥,大家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到更好。

我想,无论是年轻的娜娜,还是办公室的其他老师傅们,虽然从未用太多的华丽辞藻来表达,但在举手投足间,在不经意的言辞中,诠释着对世界的热爱,对未来的期许,对信念的坚守。我们公司的厂区和家属区距离很近,同事们基本生活在同一个小世界里,彼此间比较了解,懂得相互欣赏,能够相互影响,多年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认同,让这个小世界显得更加阳光与温暖。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了在公司2024年迎新年会上,我们生产、销售、采购、制造部等部门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抢订单,保交付》,无论是演员还是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努力体现着自己的价值,或者丰富了剧本内容,或者完善了演出细节,或者贡献了“金句”,整个过程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欢乐,演出之后共同的感受就是骄傲。大家开玩笑说,我们的小品比中央电视台的春晚更有吸引力。我全程参与了这个小品的排练过程,印象最深的就是销售团队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他们琢磨每个角色,细抠每句台词,研究每个动作,每一幕都要创造亮点或者笑点。我想这或许就是销售部门的工作本色吧,公司能够保持市场占有率领先和这种风格是密切相关的。演出结束后,作为主演的60岁老销售员说,在宝光工作了一辈子,多年来在市场上拼抢订单,对客户对产品对企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就想在舞台上还原最真实的工作场景,特别希望能多宣传公司的发展态势和竞争实力,咱要维护宝光品牌,就要有说服力!参演的工段长说,作为宝光厂子弟,对企业的忠诚度那是毋庸置疑的,维护企业荣誉是责任,是本分。从他们朴实的话语中,我再次读到了他们对企业,对工作的“热爱”。

泰戈尔说“我们在热爱世界时,便生活在这世界上”。热爱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更是让生命产生价值和乐趣的信仰。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虽然遭遇了太多的不幸,但她通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以动人的、富于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爱恋,称颂了人类往昔的历程、现代的文明、灿烂的文化和沸腾的生活,激励着我们用热情去挖掘更为丰富的世界。

作为70后,和同龄人相聚,经常会提及退休这个话题,每每谈到这个问题,我喜欢问朋友们,退休后可能还有几十年的生活要过,接近甚至超过了已有的工龄,设想过自己未来的生活吗,有什么规划没?我是想从中寻找到更好的答案,给自己多些选择的启发。我们在学生时代,专注于学习与升学考试,希望能够考上好大学并选择到喜欢的专业;工作后,努力工作与照顾好家庭似乎就是自己的全部,尤其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工作的权重会远远高于其他方面,因此生活的颜色似乎就更单调些,如果不再工作了,又该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有一天,爱人给我说“你从事企业管理工作这么多年了,学习力又很强,为啥不再去学点什么呢?把每一天过得更充实些,这样可能更适合你的性格”。在爱人的推荐下,选择了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三体系知识的学习并通过了外审员资格考试。通过这次学习,不仅提升了专业知识,更是收获了快乐,因为我发现记忆力并没有下降太多,通过重新学习把散落的碎片知识进行系统化构建,这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

我一直有些担心时下年轻人的“躺平”心态,怕影响到我家孩子的状态,从而波及到他们的未来。准备写这篇文章时,我还专门告诉孩子,之所以选择“热爱”这个主题的用意:因为热爱这个主题与年龄无关,只与人的状态有关。在今年过年期间,和家里的孩子们一起聊天,外甥女给我看她的手机记事簿,她说她每年都会给自己定一些工作中和生活中的目标,目标不分大小,也未必都能实现,但一年下来,终归会完成很多事,增添了一些小技能,觉得很开心快乐,当然也很实用。她建议大家都要给自己设定一些生活的小目标,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些色彩,即便目标达不成也不要气馁,来年再重新设定目标。看着外甥女脸上自信的光芒,我理解了她为什么工作那么辛苦,但是周游世界和对音乐的喜爱从没有停滞过,而且工作也越干越好。前些天,我家孩子给我发了一张合影,是他和总公司技术总监的合影,并让我猜这个技术总监之前是做什么的?最后的答案远超出我的想象,原来这个技术总监是从一名职业滑雪运动员转行的,现在可以算是半导体行业的一个技术“牛人”了。孩子感慨身边这些“牛人”的强大与自律,反思自己过去确实有些固执。他说自己需要打破思维定势,永葆初学者的热情,用开放的胸怀去接纳,让自己的热爱不降温。听到这些,此刻的我,似乎也没那么焦虑了。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与包容;因为热爱,所以丰富有活力;因为热爱,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因为热爱,让一群人变成了一个团队;因为热爱,我们可以跨越岁月的羁绊,拥抱不老的年华;让我们带着热爱前行,去寻找属于我们每个人最好的色彩!



《父亲的自行车》

——宝光智能 杜军梅

↓↓↓


向上滑动阅览


上世纪8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各种新鲜事物纷至沓来,整个社会呈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有过三辆自行车。

父亲的第一辆自行车,那是一辆当时在我看来很大很高又很破旧的车子。在父亲的自行车车梁上,我打过盹,睡过觉,丢过鞋子,也被夹过手指。在父亲带我骑行的过程中,我问过很多问题,比如,自行车的后轮是不是走前轮的路?自行车刹闸,是先刹前轮,还是先刹后轮?自行车的飞轮为啥蹬着能带动车子,不蹬时车轱辘还能转……

记得有一年暑假,趁父亲午睡时间,我想学着父亲推着自行车的样子。硬是掌握车头,站在还没有车子高的我,扶着高高的车把,弟弟在后面使劲推,可是瘦小的身体根本掌握不了车子的平衡。于是,车子倒了,两个轮子在快速转动,后轮还发出“嘚嘚嘚”的声音,而我趴在车上不知所措。

过了几年,父亲买了一辆暂新的“永久”牌的自行车。在当时计划经济下,物资相对匮乏,能买到一辆自行车非常困难。那时候的自行车比现在拥有一台小轿车重要又实用,更让人羡慕。这辆自行车,是父亲为生活奔波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父亲热爱生活、顽强打拼的见证者,更是陪伴父亲建设我们幸福小家的守护者和奉献者。父亲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勤奋踏实,刻苦求学,由于历史原因未能实现大学梦。然而,生活的强者,终究不会让命运扼住自己的喉咙,那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那些朴素的愿望,以及内心深处的呼唤,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直推动着父亲努力向前。

改革春风席卷全国各地,家乡的父老乡亲为了讨生活,陆续开始做起小生意了。父亲也加入其中,幸运的是父亲认识一位外地客商到本地从事皮革制品收购,再次转运到外地厂商。从此开始,父亲每天天不亮,骑着自行车出发,开始在附近村庄收购各种皮革原料。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总是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下雨天,乡间小路路崎岖不平,自行车上载着沉重的货物,父亲吃力的推着车子前行。每当回到家,全身已经湿透了,但父亲总是乐观的和母亲分享今天的收获。记得有段时间,父亲要经常来回奔波于虢镇和老家这段路上,每天需要骑自行车3个多小时,回家路上需要攀爬大约100米左右的上坡路。烈日当头、辛勤的汗水湿透了整个后背,父亲回到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这样,父亲依然是要将卸完货物的自行车存放的阴凉地,妥妥的保管起来,生怕它出的问题,影响出行。

父亲每天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为了生活努力打拼。随着社会发展和父亲的辛勤奔波,家里的日子逐渐好起来了。80年代,我们家拥有了“万元户”的光荣称号。第一台“黄河牌”彩色电视机,是父亲用自行车载回来的;参加数学竞赛获奖后,我的第一双“回力”牌运动鞋,是父亲骑自行车从县城百货大楼买回来的;姐姐顺利考入理想大学后,心心念念的“双肩”包,是父亲骑自行车4个小时从市区带回来的;香喷喷的烧鸡是父亲从西安火车站给我们带回来的。过去很多年了,记忆中发黄又粗糙的食品包装纸始终没有变,烧鸡的皮脆肉嫩没有变,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鸡肉香味,吃起来如同丝绸般顺滑。烧鸡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父亲与家人分享快乐的载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这份美味,是父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陪伴着我们一起快乐成长,同时也是父亲给我和姐姐弟弟的榜样力量,更是一种家庭幸福的体现。父亲的自行车不仅是他为生活而奔波的工具,也是父亲与家人之间感情的纽带和桥梁。

90年代初期,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家里修建了二层楼房。父亲的这辆除了铃不响,到处都响的自行车慢慢消失了记忆。又一辆暂新的“永久”牌的自行车被父亲带回家。父亲很爱惜这辆明光程亮的新车,把三个梁都包裹起来,生怕有磕碰。随着社会发展和乡村道路建设的不断完善,父亲不再像以前一样每天长途骑行。部分地区可以搭乘班车一段路程,然后再骑自行车回家。相对于上一辆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父亲更加爱惜。随着时间推移,这辆自行车外表早已失去昔日的靓丽。但由于父亲的爱惜,因此骑起来很是顺溜,非常省力。老家房子几次翻新,父亲都不舍得丢掉这辆自行车,至今在老家存放着。

父亲的自行车,曾经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坐在父亲自行车上度过的时光,还有哪散发着亲人温暖和爱的自行车,却是我心里温暖的记忆。同时,父亲的自行车也是父亲内心深处的呼唤与拼搏,我们姐弟几个没有辜负父亲的付出和期望,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父亲的自行车见证了他为家庭付出的辛勤和努力,也记录了家人之间深厚的感情。让我明白了父亲对家庭的爱与责任,永远不能忘记。



《勇气与信念:向前一步的启示录》

——西电西材 宁欢欢

↓↓↓


向上滑动阅览


当我翻开谢丽尔·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这本书时,心中充满了对成功女性的好奇与敬仰。这本书,不仅仅是个人经历的分享,更是对女性在职场和生活中如何面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深刻洞见。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职场的理想,往往停留在职场表面上的“风光”。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才深刻理解到真正的理想,应该是源于内心的热爱与追求,而非外界的评价与标准。同时,提到了女性在追求职业理想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性别歧视、家庭责任、社会期待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女性的职业发展。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通过自身的努力,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在职场上取得卓越的成绩。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书中写的,“在一个完全以能力论英雄的社会,的确应该有少量的“皇冠”被分发给那些实至名归的女性,”在书中,鼓励女性要敢于追求自己的职业梦想,不要因为外界的偏见或是内心的恐惧而停下脚步。这不仅仅是对女性的呼唤,更是对所有人的一次鼓舞,无论性别、年龄、背景,只要有梦想,就应该勇敢去追。这让我对女性在职场上的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理想的决心。只有真正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也才能在遇到困难时,有足够的勇气和动力去克服。

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坚定的信念支撑。在《向前一步》中,桑德伯格分享了许多成功人士的故事,正如书中所写“只有当我们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时,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这句话,是对我最深刻的启示,告诉我们,在追梦的路上,信念如同种子,即使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开出最美的花,是心灵的灯塔,在黑暗中指引前行,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更是面对挑战时的不屈不挠。在书中分享了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困境,以及是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一步步克服这些困难的。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信念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只有坚守信念,才能让我们在挫折面前不屈不挠,让我们在失败面前重新站起来,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行动是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书中提到的“坐在桌边”理论,鼓励女性在会议中主动发言,每一次主动发言,都是在为自己和他人打开一扇新的窗口,让更多的看到我们的智慧和见解,不要害怕被看见,不要害怕被听见。每一次行动,都在为未来铺路,每一次的参与,都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每一次的发言,都可能成为改变现状的关键,只有行动,才能将我们的梦想转化为实际的成果。

《向前一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勇气的力量,看到了坚持的意义,看到了梦想的价值,深刻认识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桑德伯格用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实现自我价值,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她鼓励女性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事业,不要被外界的评价和期待所束缚。这让我意识到,遵从自己的内心感受,保持自我成长,学会独立思考,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事业,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关注他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表达自己,理解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人成长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同时也为他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向前一步》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盏明灯,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愿意向前一步,世界就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它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个人理想的决心和勇气。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梦想和激情。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带着《向前一步》给予的勇气和力量,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勇敢地迈向未来。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女性能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事业,成就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自己。







02

家书类作品



一封家书优秀奖

《写给远在天堂的父亲》

——宝光智能 袁淑玲

↓↓↓


向上滑动阅览


敬爱的父亲:

思量再三也不敢动笔,只在心中默默数着您离去的日子……

直到今天,您已经离开我们整整25天了,提笔未动却早已泪流满面……

说是父亲,其实您是我的公公。但早在我第一次登门的时候,您儒雅的外表,温和的语调,谈吐之间让人颇为亲近,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严厉、给人压迫感的古板军官形象,大大地减少了我的紧张与不安。初次见面,您就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温馨。

随着日子的慢慢过去,我也深深地融入了这个军人家庭。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您都愿意跟我聊,家里做了好吃的您也总叫我们回家一起吃,甚至家里购置家具家电您都愿意交给我办,您经常说:这事交给小袁,我就放心!是您教会了我擀饺子皮、手把手教我烧红烧肉、红烧鱼、做卤面……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又会更痛一些……

现在想来,因为孩子上学搬家后,我们居住与您较远,作为子女的我们尽孝远远不够。我只能是尽我所能,挤出一切可以利用的晚上、早晨上班之前的时间为您做一些红烧肉、大排骨、甑糕、肉包子肉饼、韭菜大虾饺子、臊子扯面等等您爱吃的,然后抽时间送过去。我还记得每次我打电话,您都夸我做的真好吃,就想在周么看看孩子、和我们聊聊天。现在想来,常陪伴、在身边才是尊老尽孝的最好方式。但无奈天不遂人愿,世事无常让我心痛神伤……

记得今年大年三十,我为全家人购置了喜庆的红色龙头卫衣,您和老妈还穿着这红红火火的衣服与我们共进团圆年夜饭,咱们还拍了全家福,各个人都是眉开眼笑……,但谁也没想到,仅仅分开两天,我就再也看不到您的笑容、听不到您的声音了,悲痛的心情真的无以言表!在您离开最初的日子里,我真的怕在安静的环境下一个人独处,因为这样我总会想起您,心如刀绞、泪如雨下,无法控制的痛苦遍布全身。每每半夜惊起,无法入眠,我又不忍叫醒更加心力交瘁的老公,就这样一个人独坐到天亮,就像一尊麻木的木偶,但心却在滴血……

想到这里,无数次安慰自己。父亲您这是积了福报,毫无痛苦的走了,也没有给我们子女留下困难和负担,我不应该悲伤。但身体却很诚实的出卖了自己,伤心难过、无法自己都统统一起在第一时间找到了我……殡仪馆、追悼会、火化炉、骨灰盒……无不提醒着我,我最亲近、最敬爱的公公走了,永远的走了,再也见不到面了,再也无法和他最爱的小孙女们讲故事、讲历史、玩耍嬉闹了,怎么可以这样!怎么能这样!……甚至在火化前,我还幻想着您能坐起来,拉着我的手笑着对我说,小袁带我回家……直到最后一次为您整理仪容仪表,抚摸到您冰冷刺骨的脸颊时,我才接受现实……无法控制的思绪和悲痛到颤抖而失声的身体,真实地反映出我内心无以言表的悲痛……

逝者已逝,但生者仍要继续,生活仍要继续。作为儿女,我们无法用最简单的言语和文字回忆您光辉灿烂的一生,我们能做到也能做好的是,按照您经常教育我们的那样,坚强阳光快乐的生活下去,我们会竭尽全力照顾好您最挂念的母亲,养育好您最放心不下的两个孙女,您在天之灵,安息吧!

这也算是一封家书,虽然可能无法寄到您的手上,惟愿给您说说我的心里话,将我的哀思依托于上,送到远在天堂的您的身边。

现在的我们痛彻心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生理上的痛楚肯定会慢慢缓释。不同的是,伴随着对您的思念,更多的工作、生活中您对我们的点滴教诲都会被想起。作为一名老革命军人,您3次荣立三等功,戎马一生,刚正不阿,在工作中的敬业奉献、无私忘我,在生活中的谦虚忠厚、节俭朴素等等优良品质,都将成为激励我们成长的养分和动力,鞭策我们爱岗敬业、踏实奉献、团结和睦、勇创佳绩,成为一名善良的人、正直的人、高尚的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敬爱的父亲,您一路平安!


儿媳袁淑玲顿首




《致母亲的一封信》

——宝鸡电气 张海丽

↓↓↓


向上滑动阅览


亲爱的妈妈:

您好!在我的记忆里这是写给您的第二封信,第一封是我1995年在西安上学时候写给您的,时隔已经将近30年。而今您已经进入古稀之年,我也成为了母亲。

可能在外人眼里您是一位很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是一位很普通的母亲,但是在我心里您是一位最美、最勤劳、最善良、最伟大的母亲。您虽然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凭,但是您十分用心在做一个母亲,您用您那朴实的行动,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不服输的精神,怎么去做一个母亲,怎样去做人做事。

小时候您给我们讲,我婆当时分家的时候,连个舀饭的勺子都没有给我们,一穷二白的,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就住村里的废弃破窑洞里。您没有怨天怨地,而是规划着以后的生活该怎样继续。正好那时村上有个果园承包的消息,您毫不犹豫的一次性签了10年合同。当时村上人都感觉您是不是疯了,从来没尝试过的事情敢这么签合同。但您始终坚信只要不断努力干就会成功,您后来用事实证明您成功了。我们家在1986年盖起了二层楼房,成为村上人人羡慕的富人。从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贫穷并不可怕,勤劳可以改变命运,一个人干成事不是因为他有多少知识,而是他要有做好并做成事的勇气和决心。

在我的记忆里您好像从来不会累,要不在厨房,要不就在做手工活,要不就在打扫卫生,要不就在田间地头。成天跟个陀螺一样,不停的在转。晚上等我们睡了,您会一一看我们的衣服有没脏,有没有哪里划破了。我们每天一睁眼,需要换洗的衣服便会摆在床头。我们起床洗漱之时,您做好的早餐就会上桌等待着我们享用。中午的时候您身上好像装有跟踪器一般,我们每个人回家的时间不同,但是只要踏进家门,都会第一时间端碗吃饭。我们家每周的一日三餐绝对不重样,我们的衣服都是您手工做的,总是让我们穿的干净整洁。您告诉我们:“人是铁饭是钢,你们都在长身体要吃好,吃好了才能学习好。穿干净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己的体面。”从这些生活点滴您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一个母亲的责任,一个家庭妇女的责任,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而今我也已成为母亲,明白了一个做母亲的辛苦和不为人所知的默默付出。

您不但勤劳,而且手特别巧,记得小时候我穿的每件衣服上都有您绣的花,同学们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因为您手巧,会裁剪,会缝纫机,所有队上、村上的人都来找您缝缝补补或者做活,您每次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是乐意接受。当别人拿活时候给您钱,您总是会说一句:“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收啥钱呢”,有时候您还会把做好的活亲自给送上门。当时我就觉得您太傻了,因为做每一件活,不是你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做,就是您熬夜在做。家里有果园,每年都要请别的村的人来帮忙干活,但是干活都是收费的,您不但给钱还给菜和苹果,吓得人家有时候都不敢接,害怕您是为了少给点钱。苹果成熟季,不管谁走到地头,您都要让进来摘苹果吃。一遇到大风,苹果就会落一地,有的沾了点泥巴,有的稍微摔破点皮,您弯腰一个一个捡起来,回家的时候边走边看到门口的人就给,边给嘴里还不停说着:“不要嫌弃哦”。您就是一个傻妈妈,从来不爱惜自己,心里总想着别人。总是这样的善良,您也常教导我们说:“为人处世,不是自己有求于人才去为人,而是自己先铺路,常记住这句古话,不用的人也要用三回。”

记得您常给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就是活佛,出门烧香拜佛,不如孝敬父母;人要常感恩,多帮助别人,多积德行善”,您不但这样说也这样做到了,记得小时候您只要知道十里八乡有会,唱大戏,您就用架子车拉着我婆去看戏,每次出远门您都会给我婆买好吃的。当我婆久病在床无人照顾的时候,您毫不犹豫的去照顾。我哥说:“我婆分家给咱家啥都没给,全给我二伯和大伯了,让他们管去。”您训我二哥不能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照顾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现在回想起我遇到一次一次命运坎坷的时候,为什么都能坚强面对,始终善待他人,都是因为您榜样的力量。您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您用您的一言一行来感化教育着我,让我懂得如何去做一个母亲,如何去为人处世,如何去孝敬父母,如何坚强面对任何困难。而今我也已经走过了40多个春夏秋冬,更加觉得您身上的品质是这么的朴实和难能可贵,这些都是我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做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感谢有缘今生能做你的儿女。感谢您母亲,您辛苦了,您也该歇歇享享福了,不要再为我操心了。您就安心的做个老小孩,我会像您爱我一样,去护您余生的幸福!妈妈,我爱您!

爱你的女儿:海丽



《想念远行的您》

——西电资产 张培莲

↓↓↓


向上滑动阅览


我深爱的妈妈:

好想您啊!您一定很好吧?又是三月花开,今年却分外不同,3月10日,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虽有万分不舍,但是想到,93岁的您终于可以和父亲在另一个世界相聚,您必定也是欢喜的。因为我们深知,爱我们的父亲,是您这一生的执念,我们也就释然了,在心里默默为您们祝福。

常听您说起,和父亲初识之时,父亲还是学生样,谈论之间,我们见到的是您满眼崇敬爱恋的神情,父亲毕业于太原机械学院,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很了不得的,而您只是粗识些许文字,会写自己的名字,足可以想见,您当时对父亲这个文化人的崇拜和挚爱。

您和父亲是传统婚姻的代言人,是由双方父母包办,经媒妁之言,坐着红彤彤的囍庆大花轿成亲的,在那样的年代,也是极其不易的。那些年,您在家辛苦劳作,和男人们一起下地、挣工分,陪伴着爷爷奶奶,父亲则在太原毕业参加工作。

1957年,24岁的父亲风华正茂,积极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号召,满怀青春与热血,意气风发,从太原来到中国西电集团的下属企业西安高压开关厂(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工作,成为国家输变电行业的光荣一员。

而您,也追随着父亲,坐着摇橹的摆渡船渡过黄河,千里迢迢来到西安,开始共同书写您们年轻的人生。总以为,这样的幸福美好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

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年代,知识分子被诬称为“臭老九”,它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名词,知识分子的处境跌入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成为当时社会最下等的阶层。而这顶文革时期发明的“桂冠”,中国知识分子戴了近20年之久。

伴随着随之而来的荒唐的整治运动,父亲也在所难免,在那些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您不得不离开西安,离开相爱的父亲,异地而处,却又日夜担心着他,担心受到运动牵连,担心受到打击迫害,担心没有家人照顾他,担心他的身体状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知识分子政策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左”的错误,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制定了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的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父亲也在逐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恢复名誉,重新走上工程师的工作岗位,并接您和我们来到他的身边,而您们却也青春不再,年近半百,华发丛生,却仍谆谆告诫我们,并以身作则,要始终坚信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国家,热爱生活,要是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我们那被日本兵杀害的不肯离家躲避的老爷爷,和刚结婚成家即被日本兵抓壮丁去修碉堡的大舅惨遭屠戮,血的教训,亲人的惨死,是让您们一直刻骨铭心难以忘记的那些凄惨经历,更让您们坚信是共产党解救了中国,解救了水深火热中的贫苦百姓,才有了现今的和平时代和安宁生活。

而我们这家人平静相守的生活,也仅仅只有十年,1992年初,父亲在上班途中突发意外离世,抛下没有工作的您。在外面的人看来,咱们家的山倒了,您的支柱塌了,我们很悲痛,但却不知道该怎样安慰更为伤痛柔弱的您......

而您,却是出乎我们大家所有人意料之外的那般坚强,想方设法外出赚些零用钱,来补贴日常家用,依旧热爱生活,从未在我们子女面前哀怨诉苦。也在您的影响下,我们子女坚定地选择了与生活抗争,我们不服输,我们拼命努力工作,不惧生活中的各种磨难,只是想让您得到些许慰藉,让远方的父亲安心离开。

只是在多年以后的后来,我们才在家属区其他相熟的邻居阿姨的口中听说,是您为了不让我们伤心难过,自己偷偷去父亲意外离世的大庆路十字路口背着我们哭了好多次,自己却独自坚强地撑起了我们这个飘摇动荡的家。

2021年3月,近九十岁的您,因突发脑梗住院,您不再能生活自理,右半身瘫痪,已经不太会说话,却更加频繁地、不自觉地喜欢看桌台上摆放的以前家里的老照片,时常地望向窗外,想着您是在怀念那些往昔的与父亲、与我们在一起的美好岁月,那些平凡的点点又滴滴。

时隔三十二年,又适逢桃园三坊拆迁,为响应政府号召,我们搬离了已经居住四十余年的家,在搬入重新选择的房屋那天,看着新的陌生的家具,您眼圈发红,落泪了,我们知道您虽不会说话,但与您而言,离开您和父亲、我们共同生活了那么多年的熟悉温暖的家,您的心里是多么的不舍与难过......

写到这里,我已是满目泪水,泣不能以,总是回想起你听到门响,努力地试着仰身,抬头望向门口,冲我们笑着,用左侧能动的手指向我们,您虽不能言,我们看到的却是您尽皆满眼的关爱与心疼......我多想再去拥抱你,多想再拉着你的手,可惜却在这短短的时光之里天涯相隔.......

您常和我们说起,年轻时的父亲高挑精神,爱看书,有才学,即便是多年以后,在西电高压开关有限责任公司的档案室里还有父亲亲手绘制签名的图纸,却忘掉您自己也是让父亲在他年少之时魂牵梦萦多年的美丽又善良的姑娘。

父亲离世后的这么些年,在那些静谧安宁的时光里,您看着我们逐渐成长,也用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想念和怀恋,并以您的坚韧和朴实耳濡目染地影响着我们,默默给予了我们不断奋力前行无尽的力量。

在我们看来,您和父亲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一眼初见,一世相许,一生痴恋,远比现今社会的速食感情深刻许多,您们的爱情是那般焕然如初,那般清晰深刻......也怪我们没能更深入地了解您们,但我们依旧羡慕父亲和您,您们的爱情打败的不仅是时光和距离,更是我们看到的难舍万千的相思与刻骨入心的深情。

如今,您也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我们,与父亲在另一个时空相聚。我们却是怎么也舍不下对您的深深依恋,妈妈,我们好想您!真的很想您啊!

有句话说:对你的爱始于初见,对你的情止于终老。在此,也愿您和父亲在将来的那里相依相伴,快乐安好,祈愿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深爱的妈妈,您和父亲到我的梦里来走走见见。


想您的女儿




中国西电集团

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

积极响应国家“全民阅读”号召

全年累计开展女职工读书活动11场次

覆盖女职工470余名

下一步

公司工会将持续聚焦女职工文化生活

积极探索创新女职工读书活动的形式内容

讲好巾帼故事

汇聚巾帼力量

展示“她”风采

共同书写更加精彩的西电篇章



供稿:党委工作部


责编:李颖  校审:韩娇  主编:王立娟

中国西电集团
奋力建成世界一流智慧电气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