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差加大
二十四节气·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传/统/二/十/四/节/气
秋分·节气简介
秋分·气象变化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太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
秋
分
QIU
FEN
秋分·物候现象
中国古代一些著作将秋分分为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
二候·蛰虫坯户
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传/统/二/十/四/节/气
秋分·传统习俗
01
秋分·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制作方法和春汤一样,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秋分的顺口溜也就变成了“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02
秋分·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客家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03
秋分·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04
秋分·竖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传/统/二/十/四/节/气
秋分·相关诗词
01
《秋分一首》 宋朝 · 苏籀
础湿岚昏近海多,剑霜清刮手亲磨。
轮国马栈非难整,索漠牛衣且勿呵。
好住延陵皋泽去,强同溱洧济人过。
坐令幽谷还乔木,感论中原喻尉佗。
02
《晚晴》 唐 · 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03
《秋分後顿凄冷有感》宋 · 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04
《秋思》唐代 · 杜牧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传/统/二/十/四/节/气
秋分·博看荐书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扫码阅读
Festival
本书分为5个部分,40篇文章,分别从对时间流逝的坦然、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对真实自我的表达,对人间真情的热爱,传递出季羡林先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少有人看见的美》
扫码阅读
Festival
如果没有艺术,生活会是一种失误。
当代著名思想隐士熊逸的艺术文化随笔经典力作!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该作品以艺术品为具体切入点写作,延伸的边界包括了社会文化和哲学等诸多方面,十分有力地呈现了当下非常新奇的复合型写作手法,阅读性极高。
《笑死了!刷了1400年的大唐诗人朋友圈》
扫码阅读
Festival
本书通过目前最火的微信朋友圈形式,选取唐朝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带领读者了解唐朝各个时期的诗人或丰富多彩或动荡不安的一生,是一部极简的唐代诗人传记小史。文字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形式新颖,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唐代诗人、诗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唐诗背后的那些事儿。
传/统/二/十/四/节/气
END